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寻规律 举一反三
范文

    谢秋宜

    平常,大部分同学很喜欢阅读小说,并且感觉无阅读障碍。但每每做小说阅读题时却失分很大。原因在于,同学们平时阅读小说是没有目的性的,不会去深究小说的主题,更不会去分析小说的手法,而且阅读范围相对比较小。但高考的小说阅读却是有相当“目的性”的,那就是考查考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即考查考生是否读懂小说,能否把握小说主题。另外高考的小说阅读范围广泛,包括古今中外;同时又涉及短篇、中篇、长篇各类,因此小说反映的主题是多样的,于是很多同学就觉得很难把握,造成答题方向错误,得分不高。

    经过复习,我们发现其实小说阅读同样有规律可循,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即可以通过研究一篇高考题,把其中一种类型的题目规律全都探寻明白;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去探究其他类型的题目,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笔者借2016年高考全国卷《锄》这篇文章以及相关题目(其中有些为高考题,有些为自创题)来探究情节类题型,从而让考生掌握小说情节类题型,由此总结规律,举一反三。

    【高考阅读文本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锄

    李 ??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們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颗一颗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一、用对方法,读懂小说

    平时阅读小说,学生觉得很享受。一旦接触高考小说阅读题,学生就觉得很难读懂全文,很难解答小说阅读题。其实这关键在于学生未能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在教学中,笔者找到了其中的窍门,通过简单的两步,就可以快速读懂小说。

    第一步,勾画圈点重要句子。即勾画圈点描写主要人物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的句子。例《锄》,画出有关六安爷的句子: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从从容容地走过。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从中我们可以大略看出六安爷温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以及他对土地的热爱。

    第二步,运用六字诀读懂全文。这六字诀是“对象、过程、结果”。对象:小说的主要人物或事物;过程: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果:小说的最终结局。通过六字诀可以梳理清楚全文内容,然后思考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果,从而得出小说的主题。例《锄》:

    对象:六安爷。

    过程:六安爷依旧在被人们遗忘的百亩园锄地。

    结果:六安爷锄过的亩垅里的禾苗茁壮生长,人们回味六安爷常说的话。

    思考作者为什么安排“六安爷锄过的亩垅里的禾苗茁壮生长,人们回味六安爷常说的话”这个结果,即转换为“为什么人们看到茁壮成长的禾苗时会回味六安爷的话”。由此学生可以根据全文,探究人们的内心世界,然后得出主题:表现了人与土地分離的悲凉感,表达了作者对在时代发展大潮下,农业用地日益减少的伤感和思考。

    因此,勾画圈点重要句子,初步了解人物形象;运用六字诀,梳理情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问个为什么,把握小说主题,通过以上两步,学生就可以读懂小说了。

    二、回归课本,明确题型

    情节是小说的框架和脉络,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而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三种:情节概括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

    (一)情节概括题

    1. 回归课本

    (1)请梳理《祝福》一文的故事情节。

    (2)请概括《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心理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参考答案】(1)小说以“我”的见闻为线索,采用倒叙手法,依次写了鲁镇的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序幕)、祥林嫂寂然死去(结局)、祥林嫂初到鲁镇(开端)、祥林嫂被卖改嫁(发展)、祥林嫂再到鲁镇(高潮)、再写鲁镇祝福景象(尾声)。

    (2)桑地亚哥在与鲨鱼的搏斗中,心理变化的过程是复杂的,时而消极,时而积极,消极与积极相伴;最终走向积极。

    2. 知识整理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基本结构模式

    开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是后来一系列事件的起点。

    发展: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结局: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发展,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2)试题类型

    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

    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3)方法指导

    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采用结构、线索、场面(空间)、时间、心理、态度、情感等连贯法。

    3. 实战演练

    例:请概括《锄》一文的故事情节。(自创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全文情节的概括,属于明考型。《锄》一文根据情节发展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和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①六安爷不顾众人劝阻依旧每天到百亩园锄地(开端);②交代百亩园的历史和现状(发展);③六安爷最后一次在百亩园锄地(高潮);④禾苗茁壮成长,人们回味六安爷常说的话(结局)。

    (二)情节手法题

    1. 回归课本

    (1)《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有什么好处?(从叙述手法角度设题)

    (2)《边城》一文在情节安排上很有特点,请作简要分析。(从结构手法角度设题)

    【参考答案】(1)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别里科夫的死亡,然后再叙述其故事,这样写能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2)①第三章写端午节的风俗活动,为翠翠回忆两年前的端午节埋下伏笔;②第四章具体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③第五章照应第四章,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爷爷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进一步交待了二老的消息;④第六章回到现在,写爷爷和翠翠的对话,照应了第四、五章。可见,这篇课文在情节上前设伏笔,后置照应,衔接自然,连贯流畅。时间的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铺设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 知识整理

    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1)相关知识

    ① 叙述人称和叙述角度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② 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插叙:对主要情节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补叙: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③ 情节结构手法

    悬念: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

    照应: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楚,结构紧凑。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照应,可以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向,放在一起互相比较。作用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作用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作用是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就是明线(直接呈现的线索)与暗线(未直接呈现的线索)相结合。作用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或突出主题。

    (2)试题类型

    ①小说运用了什么叙述人称/叙述方式/结构手法?有什么效果?

    ②小說以XX为中心/为线索/为枢纽,这样处理有什么艺术效果?

    (3)方法指导

    ①准确判断情节手法;②结合文本阐述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③明确指出技巧的运用效果(对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读者的作用)。

    3. 实战演练

    例:《锄》的第8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自创题)

    【解析】首先分析第8段的具体内容,即交代百亩园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分析其与小说全文的关系,发现没有这段内容,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所以可以判断其叙述方式是“补叙”;最后分析这段的具体内容对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读者的作用。

    【参考答案】补叙。①交代了百亩园的历史,突出百亩园对人们的重要性;②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农业种植被忽略,工业侵吞农用地,煤炭行业的黄金时代;④有利于表现主题。

    (三)情节作用题

    1. 回归课本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的开端,作者说林冲“闲走”,其实闲笔不闲,这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边城》一文中,“大鱼会吃你”这句话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1)①插入林冲在东京时曾救过李小二,表现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②以林冲明明遭受冤屈却平静地称自己是“罪囚”来表现他委曲求全、不思反抗的性格;③从情节上看,为下文李小二夫妇报恩埋下伏笔。

    (2)①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连贯紧凑;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翠翠的感情倾向更加明朗化;③展示人物性格,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

    2. 知识整理

    情节作用是指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揭示、篇章结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1)相关知识

    开头的类型及作用:①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设疑开头: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③写景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中间情节的作用:①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②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③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结尾的类型及作用:①出人意料的结尾:情节上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深化主题;结局令人感动、回味,引人思考。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④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空间。

    (2)试题类型

    ①分析小说中不同位置情节的作用。

    ②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

    (3)方法指导

    ①找到该情节的位置,分析其具体内容;②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其作用。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交代或突出环境,给读者以某种感受等作用;结构上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承上启下、呼应标题、照应文段、线索、贯穿全文等作用。

    3. 实战演练

    例: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高考题)

    【解析】首先这个情节在第8段,属于中间情节。而该情节的内容是,写出了百亩园悠久的历史以及粮食之多,表明百亩园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然后把它的重要性结合文本在内容上对人物、主题、环境、读者的作用进行分析;在结构上对前后文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

    通过对情节类题型分别进行3个步骤的分析探究,同学们对这类题型了然于胸,感觉做题时方向比较明确,可以回答得更加全面、准确,不会只是硬套答题模板,只答术语了。

    情节题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深入探究,其他形象题、环境题、主旨题、语言题、标题题都可以如此,只要探寻规律,就可举一反三。

    三、做高考题,厚积薄发

    通过回归课本,明确题型,方法指导,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说所有题型的相关知识、试题类型、答题模式,接着最关键的是不断练习、巩固。从2015—2019年5年的高考全国卷共10篇小说阅读文本中,我们发现主观题的设置已经包揽了小说的常考点。所以通过做高考全国卷小说题,可以全面把握小说主观题。首先通过上面第一个方法读懂这10篇小说,提高小说鉴赏能力;然后逐题分析答题思路(这一步尤其重要),总结答题规律。例《锄》的另外两道题:

    (1)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高考题)

    【解析】标题意蕴题解题步骤: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那么“锄”本身具有两种词性,第一作为名词,是“农具”的意思;第二作为动词,是“劳作”的意思。然后思考“锄”的表层义,是跟六安爷有关的。而其深层义,是跟人们有关的。

    【参考答案】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喻示勞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

    (2)“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高考题)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的含义:锄地可以过瘾;锄地仅剩过瘾。思考理解六安爷的关键,即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感情;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即锄地对于人们还有时代的影响。

    【参考答案】六安爷层面: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

    小说主旨层面: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

    可见,通过分析答案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理解题目,准确回答问题,从而把握这类型题目,提高小说答题能力。当然,做完全国卷高考题,还可以做其他省份的高考题。虽然题目的设置有点不同,但知识点和能力考查都是相同的。高三备考生通过做高考题不断提高能力,这样就可以在属于自己的高考题中游刃有余。

    综上,小说阅读终究离不开读练悟三个阶段,“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对小说文本需要进行反复阅读,揣摩理解,在练习中不断领悟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提高小说阅读的能力和信心,最终发现高考小说阅读题并没有那么难;同时文学鉴赏能力得以提高,同学们可以阅读更加深刻的小说作品,这对人生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责任编辑 ??廖宇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