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例谈 |
范文 | 薛介平 摘 要: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作为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手段。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和教师个体的成长,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阐述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具体对象。 关键词:反思;创新;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061-2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事实上,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备课与授课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距:有时自以为准备得十分完美的一堂课讲授起来并不得心应手;相反,备课时感觉平常的一堂课却在课堂上灵光乍现,妙语连珠,远远超过预期效果。教师每次教学一结束,如果能及时动笔反思,精练地记录其中体会最深处,日后再去回味,将会受益无穷。笔者下面谈谈教学反思的具体对象。 一、反思课堂教学中熟视无睹而学生却感到困惑的问题 学生是初学者,许多题目对教师来说是一个简单的知识,而对学生来说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钻牛角尖”,“思维陷入死胡同”,或者“风、马、牛不相及的联系”,“没有逻辑的推理”等等。这反映了学生知识的零散性,表面化或者不确定性。教师一味地责怪学生,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相反,我们若将学生中的困惑不厌其烦地记下来,归纳到一起,每隔一段时间发给学生重新练习或理解记忆,学生肯定会视其为“最珍贵的资料”。而对于教师来说,日积月累,教学资源日益丰富,课堂教学也会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例如:38.4mg铜跟适量的浓HNO3反应,铜全部作用,共收集到22.4mL(标准状况)气体,反应消耗的HNO3物质的量是( ?) A.1.0×10-3mol ? ? ?B.1.2×10-3mol C.1.6×10-3mol D.2.2×10-3mol 此题是一道高三时各位教师都很熟悉的高考题,解题方法很多。 根据题意,HNO3在这两个反应中起酸和氧化剂作用,起酸作用的HNO3和起氧化剂作用的HNO3的总和为:n(HNO3)总=22.4×10-322.4+2×38.4×10-364=2.2×10-3mol。得出同样的结论。可是,当我们沉醉于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很巧妙的解法时,我们是否研究过我们的学生。他们会怎么想呢? 学生首先会想到:Cu+4HNO3(浓)Cu(NO3)2+2NO2↑+2H2O,然后通过计算,得出38.4mg铜能产生的N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26.88mL,与题目所给的条件不符,那么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呢,再想想,原来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的浓度在逐渐降低,还会发生这样一个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这就和我们在平时练习过的Cu与浓硫酸的反应这一类题目相似了。于是我们能够确定该题中存在Cu与HNO3(浓),Cu与HNO3(稀)这两个反应。 解: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①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② 设进行①反应的HNO3为xmol,进行②反应的HNO3为ymol 根据题意列方程组14x+38y=38.4×10-36412x+14y=22.4×10-322.4 解之得x=1.8×10-3moly=0.4×10-3mol 这样我们就能得出该题应选D。 二、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和失误之处 课堂教学难免有成功或失误之处,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例如:我在讲解有关SO2-4离子检验时,按照教材的实验操作,发现学生听课效果不佳,经过反思,我将该实验改为三个实验: ①已知溶液中有SO2-4离子,取样后,先加入BaCl2溶液,后滴加HNO3溶液,观察溶液中有白色沉淀。 ②已知溶液中有Ag+离子,取样后,先加入BaCl2溶液,后滴加HNO3溶液,观察溶液中仍有白色沉淀。 ③已知溶液中有SO2-3离子,取样后,先加入BaCl2溶液,后滴加HNO3溶液,观察溶液中仍有白色沉淀。通过这三个实验的对比,学生对于教材中SO2-4离子的检验方法和操作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 再例如,我在讲解萃取分液一节有关有机溶剂溶解性时,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学生接受较慢,课堂气氛沉闷。经过反思,我在第二次上课时,分别将苯、四氯化碳和酒精分别与水混合,让学生自己分析现象,自己得出有关物质物理性质的结论,自己在分液漏斗中,将碘水和四氯化碳混合,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现象,静置分层后,颜色的变化使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再让学生分析现象并加以解释,从而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分液萃取的要点,课堂效果很好。由此我才深刻的感受到:知识如果按照某一种模式重复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只要稍作变化,效果就截然不同。 三、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若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则会稍纵即逝,造成很大的遗憾。至于教学机智,跟教师的教学热情及当时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教学热情高,就会自觉地去思考和探究教材和学生;情绪高涨,才能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就会脱口而出。而把教学机智记下来,就可能把你的教学热情和高涨的情绪不断地推向高潮。 例如:有一次我上課时,学生问及如下一道课后习题: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CO2 ? ?B.H2 ? ?C.NO2 ? ?D.NO 答案显然选D。但有部分同学答案出人意料,选CD。理由是:用排空气法收集NO2会污染空气。在他们看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外乎如下两种装置: 学生的疑问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该题:设计了如下两种较完善的排空气法集气装置: 人们常说,好文不厌千回改。其实,好课更要千回练。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不断更新自身教学观念、改变自身教学行为,使自己走向“实践——反思——研究”之路,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现象、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做一名懂理论、敢实践的、人民满意的教师。 (作者单位:南京市秦淮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