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效提升教研课实效的措施 |
范文 | 王勇 教研課是教研组活动的最重要载体,提升教研课的实效,需要增加教研课的深度和广度。围绕着教研课展开的一次公开课、一次主题阅读和一篇教学反思可以增加教研课的深度,而请进来与走出去则可以使得教研课为载体的教研组加强与外界的学习与交流,有效提高教研课的广度。 教研课 教研组建设 深度? 广度 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最基层组织,组内教师由于任教学科相同而自然构成了一个团队,教研组团队的建设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的实施质量以及团队内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对于学校还是教师个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研组的建设离不开以活动作为有效载体,教研课作为教研组活动的最重要形式,无论是对于提升教师的课堂执教水平还是对于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我们尝试着从教研课入手进行改革,在开展教研课的过程中,围绕着挖掘深度和加大广度两个维度,充分发掘教研课在教研组建设中的作用,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挖掘教研活动深度的“三个一” 1.一节公开课 课堂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在开学之初制定教研组计划的时候,就给每个教师安排一节公开课。与以往的公开课上了、评了就结束的做法不同的是,这节公开课需要经过三次备课、两次上课、两次听评课的过程。具体见图1。 图1? ?公开课流程 在研讨课之前,执教教师先自己备课,然后再经过组内的集体备课,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完成第二次备课,第一次公开课上完经过组内的评课议课之后,由执教教师针对组内的评课意见进行第三次备课,并再上一次公开课,这节公开课也要求全组参与听课,并再次对此课进行评议。这样一轮公开课下来,无论是听课教师还是上课教师都增加了一倍的工作量。刚开始执行的时候,很多老师不理解,但是后来老师们慢慢发现,经过这样的模式之后,自己对课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而且第二次上课时明显感觉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有效,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能力也慢慢得到了加强。 2.一次阅读分享 阅读是一个提升个人内涵的最重要途径,是每个教师个人成长的不二法门,为了帮助教师养成阅读习惯,我们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阅读的分享。分享的内容就是围绕着本次教师所执教的教研课展开,既可以是本次教研课上所选取教材内容的研究,也可以是本次教研课教学方法的讨论,还可以是教研组评课时所提出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分享的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向大家分享阅读相关文献、专著后的收获。一般情况下,阅读分享的时间是在执教教师上完课后一周的教研活动时。在教研活动安排时,我们也就安排了单周上公开课,双周进行阅读分享,两周的活动都是由同一个教师来完成,也就是要求执教教师公开课结束后的一周内完成相关内容的主题阅读。 3.一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法宝,为了让教师的教学反思更加理性,我们教研组要求每个教师在完成阅读分享之后写一篇教学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对自己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探讨,可以是对听课过程发现其他教师相关问题的探讨,还可以是自己在经过阅读之后对这个主题相关问题的思考。这样教师有了明确反思的方向,写出来的反思才会更加深刻,也是最真实的反思,恰恰也是这样最真实的反思才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的武器。 教研活动中的“三个一”是以一节教研课为突破口,不断深挖教研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认识的深化,而且教研组教师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掌握了其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的必备技能,诸如资料收集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反思、阅读的习惯等等,组内每个教师都得到了发展。 二、拓展教研活动广度的“进与出” 在开展教研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增加与外界的交流,拓展教研课的广度。我们教研组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增加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有效提升教研课的广度。 1.请进来 请进来的内涵比较丰富,其最核心的思想是将名师和名课请到教研组中来,让这些名师和名课能够给组内教师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上,名师与名课的引领起到非常重要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但是现实中一个教研组内的教师人数有限,一般来说,每个教研组的组长是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但是却不能保证每个教研组长或是教研组内都有“名师”的引领,需要在开展教研课时“请进来”。 (1)邀请名师进课堂 为了更好地提高组内教师的教研课研讨水平,我们以参加教研课为契机,经常邀请片区内的名师走进我们的教研课现场,参加组内的教研活动,请他们为我们的课堂进行指导。值得注意的是,片区内的名师有时可能并不是特级教师等教学专家,而有可能是一些在教学基本功或是评优课中获得了较好成绩的教师,有时这样的教师会很年轻。比如,我们区内一名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优秀,多次获得了省市区评优课一等奖,在一次教研课上,我们就有幸邀请到了他到校给我们指导教研课,在教研课后的评课阶段,他还从自身的专业发展给组内的教师分享了成长经历,起到了非常好的榜样作用。 (2)引进名课堂 名课堂是指在不同的教学课堂评比中胜出的课堂教学实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名课堂资源,比如国家级的一师一优课平台、江苏省教育新时空平台、各种省市级比赛也都开通了现场直播与回放功能,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计划地找到相应的资源进行学习。为了能让教研组的教研课具有更高的水平,我们要求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时候,主备教师至少寻找一节与自己上课的内容相类似的名课进行学习,通过对名课的学习,执教教师对教研课的认识层次更高,视角更宽。 2.走出去 走出去指的是让组内教师以课堂为载体,能够更多地参与外界沟通交流,走出校门,参与到更大的舞台。 (1)出去学习 出去学习是指珍惜每一次教研活动的机会,组织好组内教师不放过任何一个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特别是一些区域内的教研课活动、评优课现场活动。如果课务都能妥善安排的情况下要求组内教师全体共同参与,有时确实由于课务或是其他原因无法全员参与的,则轮流外出,确保每个教师享有均等的外出学习、听课的机会。为了确保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我们要求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针对听到的课写出自己的评课意见,并在教研组群内讨论。 (2)出去比赛 出去比赛是指积极响应每一次参与教学比赛或是对外公开课的机会,并且根据参加比赛的条件组织组内教师参与。如参加一师一优课等不限制名额的晒课活动,则要求全组教师人人参与;对于参加每个学校限定名额的市区内评优课比赛,则认真组织好组内教师的初选,并结合组内教师的实际情况择优参加。因为每个教师外出上课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水平,更是整个教研组集体的智慧。因此,在外出比赛前教研组内都需要精心组织,认真对待,确保能够在比赛中获得较好名次。 教研课虽然不是教研组活动的全部,但是围绕着教研课的一系列活动为教研组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经过近两年的尝试,我们教研组团队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研组的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水平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科研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责任编辑? 孙晓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