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经济学悖论在中学经济教学中的运用
范文

    王德明

    摘? ?要

    从地理教师、高中社团、大学社团三个方面搭建了基于社团协作的地理天文学基础教学新模式,指明了基于专题讲座、实践观测、问题教学、影像欣赏的地理天文学基础教学新尝试,并反思了地理天文学基础教学课堂质量如何提高、课程学习如何规范、课后评价如何加强等问题,以期为地理天文学基础的教学落地提供指引。

    关键词

    地理? 社团协作? 教学研究? 天文学基础

    天文学基础教学面向对天文有兴趣的高中学生,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为目的[1]。囿于“饱满紧凑”地理课时以及“难以为继”的教师素养,地理天文学基础的教学一度沦为虚无缥缈的“空中花园”。为契合新课改“素养导向”“能力导向”“兴趣导向”的呼求,必须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在此背景下,笔者通过梳理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以期为地理选修课的教学提供指引,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启发借鉴。

    一、社团协作:天文学基础教学新模式

    社团协作是利用大学天文社团专业人员对高中天文社团展开天文學基础教学的新尝试。一方面以兴趣社团的形式对高中有志于天文学基础学习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利用大学社团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高中生的天文学基础教学给予专业指导,同时地理教师充分发挥自身课程设计以及教育教学技能专长对大学社团成员予以专业帮助。从而使得三者协同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天文学基础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与最优化。

    社团协作背景下的天文学基础教学是由高中社团、大学社团、地理教师三者构成的“教学共同体”。在此共同体中,地理教师承担课程设计和监督评价的任务,大学社团扮演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角色,而高中社团主要起到反馈与评价的作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地理教师是社团协作的主导,高中社团是主体,大学社团是主心,共同指向地理天文学基础教学的达成。基于社团协作的天文学基础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二、课程设计:天文学基础教学新尝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以学生的基础和需求为出发点,把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地理实践教学[2]。因此,在开展天文学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合作学习、问题学习、实践学习、建构学习等先进学习理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突破天文学基础本身固有的抽象性、复杂性,提升天文学基础教学的有效性、趣味性。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四种课程类型。

    1.专题讲座:聚焦交互性

    据美国最新学习方式分类学(ICAP)指出,学生学习方式主要可分为被动学习、主动学习、建构学习、交互学习四种,其中学习方式越主动,学习层次越深入[3]。加入高中天文社团的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意愿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基于交互性的讲座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生成、社会交往、批判思考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由“满堂灌”的被动学习走向“意义性”的生成学习。基于交互性的专题讲座课程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交互性的专题讲座课程设计表

    课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航海图”和“指南针”,在课程设计的框架下大学社团要历经教学设计-修改完善-教学实施的过程。其核心是要贴合专题讲座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从而保证课堂教学不会“失之偏颇”。在表1中,课程开发基本要求应兼顾简洁性和操作性的统一,采用任务驱动或问题引领是辅助交互性讲座开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地理教师帮助大学社团围绕交互活动的设计应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

    2.实践观测:聚焦建构性

    “做中学”教育的精髓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亲自验证自己想法的学习行动,从而获得意外的惊喜和成功的喜悦[4]。天文观测是获取天文知识和探索宇宙星空的“不二法门”,是契合地理实践力要求的重要举措。但失之“项目导向”的天文观测势必沦为走马观花式的看热闹,因此,匹配以“概述”“解释”“写出”“说明”等为特征的内部自主建构尤为必要。基于上述要求,天文观测课程设计表如表2所示。

    表2? 天文观测课程设计表

    在表2中,对卫星、行星、恒星的观测一方面有利于必修教学视野的拓展,另一方面考虑身边熟悉天体的观测更加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同时,进行天体观测时应摒弃由外到内的知识输入,重视建构主义视角下由内到外的知识输出。基于开放性的项目情境使得学生自我建构宏观视野与空间思维。须指出的是,天文观测不应该忽视授人以渔的方法传授以及潜移默化的科学素养熏陶。

    3.问题教学:聚焦思维性

    基于问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规则、思维的发散、思维的关联、思维的拓展等至关重要。天文学基础由于其本身充满了运动、变化、发展等想象元素,其本质内核恰好指向了思维培养的必要性。但思维培养指向的问题教学需要地理教师为大学社团提供切实可行的课程设计指导,具体课程设计如表3所示。

    表3? ?“天文学基础”问题教学课程设计表

    问题教学的情境创设和问题预设关乎问题教学的成败,避免问题教学异化为“满堂问”不仅需要地理教师为大学社团提供理论的课程设计指导,而且还需要为大学社团提供实践的课堂教学纠偏。应当注意的是,打造“文本+图片”或“文本+视频”等形式的教学情境必须匹配问题链条方能引领思维的方向。同时,忽视对思维规则的总结与渗透无异于弱化天文学基础教学的基本价值与功用。

    4.影像欣赏:聚焦趣味性

    人拥有两个单独的信息加工通道,即用于加工言语材料的言语通道和用于加工图示材料的视觉通道[5]。影像视听的有机结合或许能够解释学生为何喜欢教师采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聚焦影像视频的天文学基础教学不是严肃的探索求知,而是追求轻松的兴趣激发。因此,地理教师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社团指定相关高质量纪录片,同时还应该指导大学社团预设相应问题用以启智激趣。基于此,“天文学基础”影像课程设计如表4所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