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捐赠新闻与和谐社会建设 |
范文 | 杨春娇 陈昕 [摘要]我国捐赠体制尚不完善,捐赠新闻数量众多且良莠不齐。本文从捐赠新闻的形成入手,通过对近年来捐赠新闻文本的比较分析,论述捐赠新闻的主要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结合当今捐赠体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几点在现有体制下采写捐赠新闻的建议。 [关键词]捐赠新闻?捐赠体制?和谐社会 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开始,捐赠新闻在各媒体报纸版面上的分量越来越重。但报道重点常常发生偏差,譬如各企业和明星的捐款数额常常成为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引起广泛的讨论。其实,捐赠本身是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常常因为某个细节报道的问题,有时竟全盘被横遭指责。因此,媒体应该意识到捐赠新闻的报道规范问题以及对其“度”的掌握。一、捐赠新闻的内涵和类型 何为捐赠新闻?“捐赠新闻”,指的是个人或集体将财物捐贈给他人或集体的行为经媒体报道而为众人所知的新闻。 从风格上讲,捐赠新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陈述型、抒情型和猎奇型。陈述型指的是单纯的对捐赠行为的描述,比较客观。而抒情型和猎奇型的捐赠新闻则常常较有目的性,譬如湖北知音传媒集团的《知音》杂志上,一些捐赠新闻经常会被通过追踪调查做成情感大稿。 从报道内容上讲,捐赠新闻主要包括个人捐赠财产器官等捐赠报道、集体捐赠报道和慈善募捐报道。个人捐赠中,见报的一般是捐赠器官或者大额财产、遗物,其中捐赠器官常常被做成抒情型或者猎奇型的情感新闻。 从报道方式上来讲,个人捐赠财产器官等捐赠报道常常是文字报道、图文报道和视频报道兼有,而集体捐赠和慈善募捐往往选择以视频和图像为主,辅以简单的文字。 捐赠新闻是社会良知的“镜子”,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要使受捐赠者切实地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做好捐赠活动,写好捐赠新闻,而不能使“捐赠”成为一种作秀,抑或恶意炒作。二、捐赠新闻的特点 1.社会性和客观性。捐赠是一种社会活动,涉及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捐赠很多情况下是不为人知的,具有一定的隐秘性,但是因为其所存在的社会意义,捐赠这一活动往往受到新闻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集体捐赠,基本上都会通过媒体报道出去。媒体对自身的捐赠也会加以报道,以扩大积极的社会影响。譬如2017年03月08日,江苏卫视《“我们的挑战”公益捐赠传递“暖综”正能量》,试图打造一档有温度的综艺节目。与此同时,多家媒体进行图文报道。 一般说来,捐赠新闻本身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因为新闻工作者的视角不同,或者捐赠方的目的性不同,使得同一件事情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2018年2月10日,19岁的云南曲靖男孩小元(化名)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生命在5个人身上得到延续。在德宏州红十字会和州卫计委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德宏州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和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器官捐赠协调员集体默哀后,将他的肝脏、两个肾脏,还有两个角膜,送上直升飞机,用最快的速度移植给了合适的受捐者。围绕这个新闻,云南日报、云南网、网易、云南信息港等许多媒体都给予了报道。但因为记者的视角不同,使得同一件事情的报道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有的是比较长的社会新闻,有的媒体则是写成简单的消息稿。 2.同质性和典型性。捐赠是很常见的新闻,不管捐赠物是什么,其过程大同小异。譬如2017年12月中旬,就有多篇同样类型的文章:如莱阳的《90后少女捐赠造血干细胞挽救1岁幼童生命》、济南的《张店区药剂师刘彬今赴济南捐赠造血干细胞》、广东的《大学生突发脑肿瘤捐献器官救了6个人》、江西的《江西女大学生捐献猝逝母亲器官:代她做最后一件善事》、云南的《富阳汉子捐赠造血干细胞为江苏小伙带来新生》等等。捐赠新闻数量众多,但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 但是,众多同质事件中能够报道出来成为新闻,往往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2017年12月20日,今日头条的《"90后"武警战士捐赠造血干细胞时隔三年终如愿!》,讲述的是濮阳市第一位捐赠造血干细胞的武警战士蒋明光同志的事迹。新闻中,让大家了解了捐赠造血干细胞是怎么回事,以及目前的捐赠现状。蒋明光3年前就加入了志愿者行列,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希望更多人成为志愿者。如今三年后他终于如愿以偿,为福建厦门的一位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 3.国情性和时间性。在汉英词典上,“捐”有两个词条,donate和togiveup(放弃),从这个解释上说国外的“捐赠”范围更大,相关新闻也应该更多才是。但是,2017年3月国外新闻网上居然只有三条donatenews,其中有两条spermdonate(精子捐赠)。这和他们比较成熟的捐赠体制有关,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每一笔善款都要接受监督,每一个善行也要受到法律规范,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不能因为某人做的是“好事”,就突破这一原则。 另一方面,捐赠新闻的时间性也表现的很明显,灾难期间和之后半个月是捐赠新闻的高峰期,并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少。三、捐赠新闻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捐赠新闻表现出以下趋势: 1.文体模式化 以记叙为主,要素齐全,或突出捐赠者,或强调捐赠物,观点倾向明显并且一致。明星捐赠写妆容,成作秀;公司捐赠写成就,成软文;个人捐赠写情感,成故事。终极目的是为了宣传捐赠者或者是为了报刊的销售量,于是,本该最人性的“捐赠”成为体形夸张的“畸形儿”,再也找不到温情的味道。 2.手段娱乐化 捐赠新闻的娱乐性主要体现在名人捐赠和明星捐赠上,相比平民,他们的经济实力和影响范围更大些。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报道重点上,名人捐赠和明星捐赠重点是“谁捐赠",平民捐赠则是“捐赠了什么”。因此,名人捐赠往往选择做图片新闻,会对妆容、衣着、行为举止等做出比较详细的描述。这样,名人和明星捐赠新闻的报道重点发生转移,使捐赠成为作秀。捐赠新闻也不再是客观报道捐赠事件本身,而成为名人或明星利用来走进公众视野的手段。 3.目的榜样化 相比其他新闻而言,采写捐赠新闻时往往有更多的目的性因素在引导着记者。譬如采访个人捐赠事件时,记者不可避免地希望自己采访的捐赠对象成为“榜样”,所以形容词在这类新闻中被越来越多的使用。据统计,“无偿”这个词在捐赠新闻中出现最多。个人捐赠一般都是采取人物通讯的形式来报道,因为这种形式更适合抒情,也更容易让被报道对象成为榜样。四、捐赠体制与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新闻媒体要唱响主旋律,有三点任务是必须完成的:一是宣传责任,即要宣传报道国家建设的成就;二是监督责任,即要监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三是社会责任,即要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捐赠"本身就是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事情,体现了全社会互帮互助的精神。但是,目前我国的捐赠体制尚未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是为了鼓励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制定的法规。法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自1999年9月1日起施行。但20年快过去了,此法规却未得到应有的完善,目前,对捐赠善款运用究竟属于哪个政府权威部门负责管理与监督,如何监督,受赠人如何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除捐赠人有权查询外,一般公民是否可以查询,特别是法律如何处罚违法行为等,都还在探讨明确过程中。这样,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必然会受到影响。 2017年2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第九条“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修改为:“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并自2017年2月24日起施行。 这项法规解决了我国慈善事业过去存在的税收政策积极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措施不合理等问题,让爱心企业家好心能得到好报,提高企业家捐赠的积极性。同时国家也在进一步完善专项的慈善法律法规,以规范、保护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目前,仍有些慈善组织缺乏公信力,有些慈善机构管理上存在漏洞,缺少必要的行业自律、监督和审计,善款使用上随意性很大。近年来,中国慈善事业的负面新闻接二连三,而在这些频频曝光的丑闻中,慈善组织的功利性严重打击着社会人士的爱心。因此民政部对慈善组织加强了管理和审核的力度,力争给社会一片洁净的慈善星空,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这样的前提下,好的捐赠新闻才能应运而生。“当公民可以放心的捐赠,当捐赠不再是新闻”,捐赠新闻才能彻底摆脱“畸形儿”的状态。五、结语 一是尽可能的客观,不能使捐赠新闻成为“跳梁小丑”,嘩众取宠。坚决抵制捐赠新闻“软文化”,新闻毕竟不是广告; 二是报道重点不仅在于捐赠过程,更应该尽可能的公开捐赠财务的使用情况,打消捐助者对捐赠款物的管理和监督方面的疑虑,增强捐助者的信任度;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受捐助者的隐私,这样有助于扩大捐赠,完善捐赠体制; 三是捐赠新闻应有人文关怀的精神,避免出现“捐肾救妻事件"中类似情况:捐肾救妻的舒远高手术结束40几个小时之后身体还极度虚弱,但探视完同样做过手术的妻子之后,他不得不接受了众多媒体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根本不利于病人清静休息。 做好捐赠新闻报道,促进捐赠体制完善,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当怀着对民众的爱心,采写出更多更好具有典型意义的捐赠新闻,用我们的笔谱写和谐社会之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