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这些年,我经历的教育“变化” |
范文 |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70年当中,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封闭,发展到现在的开放、富强、文明。在此过程中,教育的变化尤其值得一提。新中国的教育由扫盲开始,经由“恢复高考”后的长期稳步发展,渐渐驶入快车道,如今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逐步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被人们随时随地享用…… 无论是做学生还是当教师,我们都是这些变化的亲历者:大到教育环境的优化、学校的发展,小到一支粉笔的改良,一块黑板的变迁……就让我们将教育的变化娓娓道来,带着幸福和憧憬,向未来进发! “百变”粉笔 泰来县蒙古族学校 ? ?刘筱茹 在我的学生时代,粉笔是用“白土子”做的,软软的,容易折断,粉尘严重,吸水受潮后会变得瘫软。女老师是不需要擦粉的,因为一节课下来,四溅的粉笔灰会像雪花一样,漫不经心地、洋洋洒洒地飘满讲桌、讲台,还有老师的脸上、头发上、衣服上……所以上完课的老师是最美的,当然,粉笔灰落在头发和眉毛上,偶尔也会略显苍老。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赵老师的“一指弹”,功夫堪比一灯法师!每当看到上课溜号、睡觉的同学,赵老师就会一边带领着我们学习,一边用手指捏起一截粉笔,用力将粉笔弹出。飞出的粉笔头正好命中学生的头部,“中弹”的淘气包们立马回神,重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赵老师这功夫如百步穿杨一般弹无虚发、百发百中。一时间,班级的粉笔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其实都是我们模仿老师的“一指弹”惹的祸。 在我参加工作时,粉笔的制作已经有了改进,在原有白土子粉笔里加入粘结剂、粘土、水泥、防潮剂等物质,长时间存放不会变质,硬度加大了,也消灭了粉尘污染。这样的改良让老师们不再受粉笔灰之苦,手指上也不再有那么多白色痕迹。但有个问题,就是在写字时,常常会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再后来,粉笔里又加入了光滑剂,那种让人抓狂的噪音便消失了。这时候,我经常想起“一指禅”赵老师,如果使用这种硬度的粉笔,他的“一指神功”还会那么厉害吗?我试过几次,不但没有把粉笔头弹出去,反而手指头被硌得非常疼。不过毕竟他多年苦练、“功力”精进,弹粉笔的能力仍然可以“弹无虚发”也说不定呢。 现在,我们使用的粉笔是由纯石膏加水凝固烘干而成,并且使用的材料是食用性石膏,针对教师设计,无污染、无公害。它所产生的粉尘吸入人体后可以通过排泄直接排出体外,不会在体内残留。生产过程零污染,即便不小心被儿童吃到嘴里也不会出现健康问题。 当电子白板走进学校后,教师既可以使用无毒粉笔,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笔在白板上书写。虽然说电子白板笔的书写给传统的粉笔画上了“终结号”,但我更多的时候还在使用粉笔,因为粉笔字板书更好看,而白板笔写出来的字缺少“字体”。 “一滴水虽然渺小,但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同样的,一支粉笔的变化,也能反映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科技的进步,健康理念的提升。 “抢”与“选” 克山县西城镇中心学校 ? ?杨月荣 学校的图书室内,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正在认真地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哎呀,这么多书,我真不知道该选哪本,老师,您能帮帮我吗?”我抬起头,看到了小雨求助的目光。“好哇。”我走到书架前。明亮的图书室里,一排排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五大类十五小类、近万册圖书,这么多书,难怪小雨不知道该怎样选。我帮小雨介绍了一些图书的内容,她终于选到了自己想看的,捧着书高兴地走了。 此时,我眼前浮现出十几年前的场景:在一个低矮的教室里,传出孩子们的声音:“班长,求求你了,借我看看吧,就看一小会儿,好吗?”其他孩子不高兴地说:“不行,不行,我还要看呢!”班长小雪的爸爸出差时给她买回一本童话书,小雪把书带到学校,引发了这场“争斗”。见此情景,小雪急忙抱起书,皱着眉说:“不借不借,我还没看完呢。”此情此景,曾经令我非常难过,我多么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像城里的学生一样,拥有一间图书室,能多看几本书啊! “老师,您看这本书怎么样?”一个稚嫩的童音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我真高兴,现在的学生都有很多书可以读,他们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来,在书的海洋中自由地畅游。 图书室的一幕只是一个缩影。十几年的光景,我们农村学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来低矮的平房变成了三层漂亮的教学楼,昔日的沙土操场铺上了黄白相间的步行砖,各种功能教室、体育设施齐全,国家还免费为学校铺设了篮球场,黄蓝相间的篮球场和红色的教学楼交相辉映,让校园显得美丽极了。如今,优雅洁净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吸引了许多大学毕业生来到这里工作,他们的加入,也给学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元素,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相信我们的学校会越来越好! 我的黑板情结 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东门学校 ? ?徐艳霞 从有记忆开始,我从未离开过校园,小学、初中,师范学校,毕业离开校园不到两个月,又走进一所农村初中——当阳市干溪中学的校园,就这样,我一直与校园、教室相依相伴,也见证了我的家乡——当阳教育发展的点点滴滴。 我来到学校的教室,看到整齐的桌椅,耳畔仿佛听见朗朗的读书声,顿觉精神振奋,我瞥见了擦得干干净净、光线柔和的黑板,思绪不自觉地飞向那遥远的过去…… 1982年,我背着书包走进了脚东乡勤丰村小学,校园不大,参天古树,绿树成荫,黑板是名副其实的黑色木板,用扒钉钉在墙上,老师用力写字时经常会发出刺耳的响声,可是从那破旧甚至掉色开裂的黑板上,我认识了1、2、3,学会了a、o、e。慢慢地,我在黑板的引领下,踏进了知识的殿堂。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两只小手背在身后跟着老师朗读黑板上词句的情景…… 1984年,我转到当阳县太子桥小学读书,发现他们的黑板是直接在墙上用水泥抹成的,水泥上面涂着黑漆,老师写字时黑板不再摇晃了,但有的黑板大概是用的时间长了,磨得很光滑,写字时会传出唧唧的声音,像悦耳的音乐声,又像和谐的节拍。不过坐在两侧的学生老是抱怨黑板反光,看不清楚,老师常常是照顾了左边的,照顾不了右边的,很是烦恼。 很快,我也站在了黑板前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学校变化很大,可黑板仍然是水泥的,不同的是,每到暑假,学校便会找人重新油漆一遍,每当开学时黑板都是焕然一新的,以此迎接新学生。 时髦而又高贵的毛玻璃黑板不知何时也开始青睐农村学校了,两块玻璃并排立在铝合金框子里,是那么惹眼,使整个教室都亮丽起来。上课时,总想多写几个字,因为在毛玻璃黑板上板书,字迹是那么匀称而遒劲。 再后来,黑板的中间被抠出一块,安装了电子白板,我们可以通过电脑和投影设备自然操作、个性教学,自如地在黑板和白板之间辛勤耕耘。 现在,每个教室还安装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它综合了红外触控技术、智能化办公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高清平板显示技术,整合了投影仪、电子白板、电脑、电视、触摸功能,将传统的显示终端提升为功能全面的人机交互设备。我和学生们用这些设备创造着精彩的互动课堂。 一块黑板的演变,是那么不起眼,又是那么顺理成章,折射出了学校的成长足迹,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是啊,纵观我们周围的一切,哪一方面不是这样呢? 一阵微风吹来,令人陶醉的芬芳,抬眼望去,校园里郁郁葱葱,生机正浓! 一只U盘的变迁史 广州市白云区京溪街云景花园内培英实验学校 ? ?周世恩 大量的电子文件如何储存?简单,一只小小的U盘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教案、课件、电子书、音频、视频可以一股脑地打包在一起,随身携带,方便快捷。除了U盘,还有“云储存”,只要有网络,看不见摸不着的“云端”的文件都能下载。 然而这些简单的操作放在以前却是一件难事。1999年,刚毕业的我到广州一所学校当语文教师。南方学校的教学设备齐全,教室里都安装了电脑,学校要求授课要使用多媒体。年轻人学东西快,我很快就学会了打字、电脑排版,甚至还学会了编辑小报。做课件倒是难不倒我,难的是——做好了课件,如何储存?上公开课要到多媒体教室,在班级教室里做好的课件如何“搬”到多媒体教室? 学校的计算机教师给我支招——用软盘。说着,他拿出了一张薄薄的,四方的,蓝色的塑料片,对我说:“这就是软盘。”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软盘。我想:这么薄的东西,还能装进课件、图片真是神奇。随后我花了12元钱,买了一张属于自己的软盘,用软盘拷贝课件,转移文件。虽然那时的课件都不大,但一张看起来体积还蛮大的软盘却只能装一个课件。然而,软盘储存文件容易丢失,而且一旦软盘受潮,就读不出数据。因此我还在在公开课上出过丑——把软盘塞进电脑,怎么也读不出文件,我只能重新找一张软盘,从三楼跑到一楼拷贝课件,再从一楼跑回三楼上公开课,大汗淋漓,满脸羞红,气喘吁吁。 2005年前后,我正烦恼软盘容量过小的时候,光盘出现了。为了方便携带电子文档,我咬了咬牙,花了近5000元钱,买了平生第一台自带光盘刻录功能的手提电脑。电脑买回来了,我兴奋得一夜都没睡,不是因为睡不着,而是为了“尝鲜”——电脑的光盘刻录功能。我捣鼓着,将网络下载的歌曲刻录在光盘中。这光盘的确比软盘存储量大,一张光盘竟装下了近百首歌曲。春节时,我将刻录着歌曲的光盘带回家,在家里循环播放,得意到不行。 光盘比软盘的储存量大,但体积也比软盘大,不好携带,而且光盘容易被刮花、沾染灰尘。刮花的光盘插进光驱后“咔嚓咔嚓”作响,就是不见储存的任何文件,也够焦心的。一次,我的台式电脑坏了,我就将所有平时敲敲打打而成的散文、随笔存进光盘,想保存在另一台电脑上。结果光盘刮花,在另一台电脑上无论如何都读不出文件。辛苦几年的成果就这样付之东流,那种心痛简直无法形容。 很快,U盘出现了。我总是敢于尝鲜,很快就买来了一个128M的u盘。平时用来保存一些需要移动的电子文件。容量不够用,又买了4G的、8G的、16G的、32G的、128G的,随后还买了两个2T的移动硬盘。这下好了,再多的电子文件都能妥妥当当地保存在了小匣子里了。我用它装课件、教案、图片、音频、视频,用它转移文件、上课,无限感慨科技进步给教育带来的变化,无限感慨改革开放带给教师、学生的幸福——从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到如今的互动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受益,学生幸福。四十年沧海桑田,恍然如梦。 我大致“盘点”过我的U盘、移动硬盘,大大小小十几个。可惜,又要落后了。学校前段时间开通了无线网络,班级里的交互式电脑都能上网了。只要一上网,我的U盘就派不上用场了,因为“云”里储存着我所有的教学资料呢!需要的时候,只要点击、下载,这些文件就会妥妥地出现在我需要的地方。 未来就像这些“云”,你看不到它,摸不着它,但它的的确确存在着。它会影响你,影响当下的教育,影响你的生活,也影响着你的学生们。 学校真好 克山县西城中心学校 ? ?张艳芝 十几年前的一天,一间低矮的平房教室内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环顾四周,掉皮的墙壁上布满细小的裂缝;破旧的门窗透进缕缕淡淡的光线;吱呀作响摇晃的桌凳随时有掉腿歪倒的可能;教室中间搭着一个漆黑的火炉……在这种条件下,我克服了重重困难,用课件上了一节公开课:先把一台14英寸的台式电脑连在一个29英寸的电视机上;然后再把电视机放在一张高桌子上,供学生观看;最后把电脑中的课件通过电视机播放出来。课件中的彩色图片和动画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惊讶地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这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开辟了我校用课件上课的先河。那时的我多么希望能有一个投影仪、一个大幕布、一个多功能教室啊! 似乎一夜之间,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奇迹般地建起了漂亮的教学楼;明媚的阳光透过偌大的玻璃窗,把教室照得异常温暖明亮;可以随意调节高度的崭新桌椅整齐地排列在宽敞的教室里;微机室、实验室、音体美室、心理咨询室等各功能教室设备先进齐全;班班用上了多媒体、触屏电子白板、实物展台、推拉式黑板;昔日的沙土操场铺上了红色的地砖;冬季取暖再也不用火炉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地暖,只要打开按钮,调到适宜的温度,教室就会温暖如春。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竟奇迹般地发生在我们这所农村小学。 学校的乒乓球、绘画、轮滑等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冰雪设计——《金猴报春》《小火车》在省冰雪比赛活动中获奖;在“创客”比赛活动中,多个学生的创客作品在国家级创客活动中获得名次……真是喜事连连。 一个月前,一辆加长版的大货车隆隆地驶进校园。“什么情况?”我正纳闷呢,只见校领导们个个喜笑颜开,一些身手矫健的男教师早已飞身跳上大货车,正大包大包地往下卸货物。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壹基金”为学校赠送的体育设备到了。没过几天,“壹基金”派工作人员为学校铺设的篮球场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师生面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迫切地想体验一下走在球场上的感觉,于是,纷纷脱掉高跟鞋,小心翼翼地走在硬塑铺设的场地上。工作人员笑着告诉我们:“这种塑料是高科技产品,它不怕晒、不怕冻、抗风化、无污染,根本不用担心被高跟鞋踩坏。”我们惊讶了,这真是神奇的塑料啊! 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中,家长们参观完学校,无不感叹学校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淳朴的家长不断重复着那句朴素的话:“学校真好!學校真好!” 编后语:在新中国教育发展的70年中,每一步都离不开奋战在一线的人。中国13亿人口的教育需求的变迁是教育进步最原始的推动力,中国家庭教育理念的变迁是教育创新的最佳源动力。现下中国的知识密度和知识资本正在崛起,在全世界范围,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拥有如此大规模的受教育人群,而这一人群的创新力和行动力,还将带动各行各业继续进步,以中国梦为目标,向未来,前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