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
范文 | 李玉霞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以及写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将读、写有效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这是教师要全面考虑的问题。全面分析了部编版教材教学理念以及编排体系的改革情况,并从专题训练的开展、发散思维的培养以及高效课堂的设计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2016年9月,部编版语文教材开始正式使用。从理念上看,教材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要从课内向课外阅读延伸,向学生语文生活拓展的理念。从编排体系上看,部编版教材进行了很多重要的改革。一是将内容作为主题对不同单元进行组织,转变了传统教材确定的单元主题命名形式。将语文素养当中的不同因素分成不同的点,深入浅出,从易到难,散布于不同单元的习题设计以及导引当中。二是将课文类型进行了修改,将精读转变为教读,将略读转变为自读,添加了课外阅读的内容,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体系。三是将技能训练以及写作方法编排到了课程教学中,有效避免了教师技能训练的随意性,同时也防止传统应试教育的反复操练,这种明确的单元目标以及清晰化的体系,为“读写結合”语文教学工作的实施,落实“核心素养”打下了基础。 一、加强专题训练 部编版教材尤为重视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随意性以及自主性相对较大的问题,规范了课外阅读活动,充分发挥课外阅读应有的功能。 (一)将人物作为主线 教师能够借助一些和人物关联性较强的话题,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开展将人物作为主线的专题阅读活动。比如,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神话题材小说《西游记》,在要求学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可以引用网络上对于西游记的现代化评论,引导学生阅读主要篇章,要求学生能够从名著当中选择一个或者是几个人物仔细研读,可以分析师徒四人;也可以将神仙类归为一类,分析观音、玉帝等人物形象;还能够将妖怪归为一类,分析金角大王与白骨精等形象,要求学生撰写评论,并在班级上传阅、分享。 (二)将作者作为主线 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推介同一个作者的名著,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将作者作为主线实施专题研究活动。比如,《海底两万里》课程阅读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作者的其他作品,像《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以及《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以“凡尔纳小说过时了吗?”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举办班级辩论会。 (三)以文章主旨为主线 自读课文有着非常重要的外延。比如,充分引导学生阅读《再塑生命的人》,掌握文章的主旨“扼住命运的咽喉”,推荐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轮椅上的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根据这些篇目撰写读后感,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感受逆境当中不断奋进的意志以及精神。 二、培养发散思维 初中语文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比如,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摆脱课文仿写的模式,使得学生在借鉴课文写作方法的同时,有效借鉴自身的真情实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从而有效避免学生陷入到对课文机械性模仿的进程中,使得学生可以写出具备个人风格的作品。比如,在《背影》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引导学生结合《背影》谈一下对于父爱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使其对父爱进行深入的阐述,这对学生以后的人物作文以及亲情类的作文的书写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设计高效课堂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布置读写活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文,作文主题要保证和所学课程相仿。第二,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设计差异化的问题,便于利用提问——做答的形式让学生可以全面获得对于所学课文的深入理解。第三,按照课文内容展开分类阅读。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体裁,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训。第四,语文教师要组织“读写结合”专题活动,带领学生总结所阅读课文框架。第五,组织学生按照教师所讲授的技法完善课内外命题作文。第六,选择优秀的作品,由作者上台朗读,教师给予点评。 比如,在《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文章中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文章是如何表达普通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曲折道路?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探究,教师向学生讲解阅读、分析技巧。然后,让学生结合小说写读后感,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读后感的形式进行呈现,深化对文章的深入认知,全面了解写作技巧。 总体来看,读写结合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保证学生可以在该教学模式下获得丰厚的写作素材,熟悉不同的语文表达技法,将语文素养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祁明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5):104-105. [2]刘燕清.以读导写 以写促读:“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4):16-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