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路径
范文

    唐焕武 鲍娜

    摘 要: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最具学科特点、最难实现且难以考量的。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非常具有挑战性和研究意义的,针对此内容进行了三年的教学实践研究。主要介绍在课堂教学实践、课程整合等方面尝试过的实践力培养的几点做法,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实践力;教学路径

    广义的地理实践力是指解决地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它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最具学科特点、最难实现且难以考量的。地理实践力如何能在现实环境中得以养成就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2017年11月以来,我们一直立足实践力培养的学习与研究,努力摸索,从课堂教学实践、课程整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一、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

    学生在校期间90%的时间都在进行课堂学习。课堂是学生习得新知识、新技能的重要阵地,因而课堂教学自然也就成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主阵地。立足课堂教学,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1.引进地理故事

    地理故事除了具有趣味性之外,还可以反映地理规律和地理时事。组织学生讲述地理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筛选能力和地理逻辑表达能力,是练就学生“地理眼”的良好途径。在“成语中的地理故事”讲述活动中,学生首先通过网络、书籍、纪录片等途径搜集了“泾渭分明”“沧海桑田”“源远流长”等成语以及相关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筛选地理信息,配以图片、地图,对成语形成的地理背景进行展示讲解。学生在讲述这些故事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树立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思考其地理成因的意识。这样的开放性展示活动给予学生地理研究的机会和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2.实操地理实验

    地理实验具有很强的可观性,它既可以直观反映地理原理,又可以充分体现地理源于实践的科学研究过程。动手实验可以增加学生的具身认知,帮助初中生突破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障碍。在等高线地形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改进了美国初中地理教材《地表的演变》中的实验“平底锅里的地形图”,组织学生利用“水淹法”寻找山体模型上的等高线。学生再通过眼睛的垂直投影将等高线画在模型上方的玻璃板上,亲眼体验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通过对比所画地形图和山体模型,总结出等高线图上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方法。這个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实现了从实物的感性认识到图上的理性认识的思维转化。

    3.绘制创意图表

    图表的绘制与应用是我们地理学科的看家本领,组织学生绘制地理图表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的认知,进而学会读图、用图。在中国行政区划的学习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各个省级行政区的认知,我们组织学生绘制创意地图。学生根据个人爱好,查找各个省区的相关资料,有以美食为主题的,有以旅游景区为主题的,也有以认知省区轮廓为主题的。学生绘制的地图各具特色,形象生动,让人过目难忘。在世界气候类型的学习中,我们组织学生绘制世界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鼓励学生用颜色或创意图例标注不同气温、降水的多少,如月平均气温20℃及以上的气温曲线为红色,月降水量100 mm及以上柱状为蓝色等,突出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让学生画着有趣,读着明显,不再为气候类型及其特征的判读犯难。绘图活动既让学生充分参与了教学实践活动,又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可视化表达。

    4.制作教学模型

    教学模型立体感强,可反复观察,对于初中生认知立体的空间和地理事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球仪的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利用一切方便获取的球体如橘子、乒乓球、气球等,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学生在不同的材质上绘制出经纬线,绘制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发现经纬线的形状、分布规律,也引发其对地球真实形状的思考,事半功倍。

    二、拓展课程融合新天地

    单靠课堂教学进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模拟情境无法彻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为了焕发地理实践力的真正活力,我们还尝试将地理实践力培养与学校课程相融合,为学生搭建更真实、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1.融合校园文化

    北戴河区第一中学毗邻奥林匹克大道公园,借助奥运文化,打造阳光教育。融合奥园文化,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穿越奥园公园”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设计路线,操作指南针定向,进行奥园主题雕塑调查,既掌握了定向越野的基本方法,实现了地理知识向现实的迁移,又感受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文化。

    2.融合乡土资源

    北戴河区第二中学临近联峰山公园,融合北戴河的“山海文化”,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联峰山地形野外考察”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在野外利用手机APP生成等高线地形图,记录考察路线,观察沿途的地形地貌,了解联峰山的深厚历史,既锻炼了地理工具的使用能力,了解了现实中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技巧,又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与学校课程的融合,发展了地理教学的领域,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收到了知识、技能、情感的多重教育效果。

    三、善用正向评价促成长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初中生感性又敏感,很容易被教师的行为所触动,这时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意义非凡。

    以“孩子,你慢慢来”的态度评价学生。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个体差异很大,我们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帮助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找到其最近发展区并及时指导,尽量实现每个学生在实践中都有收获、有提高。

    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宝藏”的眼光评价学生。地理实践活动是综合知识、技能、生活经验、操作能力、意志品质等为一体的教学活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在这个平台上有展示自己的闪光点的机会。研究中我们充分相信我们的学生,通过小组协作他们总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这样我们坚信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会向更完美的方向发展自己。

    以“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的视角评价学生。初中阶段只是学生人生的一个阶段,他们在这个阶段的缺点和不足很可能在下个阶段就会得到改善,我们要给他们反思、完善的机会,尊重学生成长的过程。研究中我们鼓励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身的问题,树立长远的努力方向,不断努力,取得进步,实现自我“生命的生长”。

    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任重道远,从课堂到课程仍需我们地理教师深刻理解课标精神,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地理课程实践内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彦顺.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面面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4).

    [2]范泰洋,郑丽萍.初高中阶段地理核心素养贯通路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9).

    编辑 郭小琴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