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两大改进 |
范文 | 摘 要: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一章的关键。在实际课堂中,大多教师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通过讲实验的形式处理,错过了对学生科学实验核心素养的培养机会。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部分,提出一些改进做法,使现象更直观,结论具有普遍性。 关键词: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操作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它在学生认识浮力、了解浮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的办法让学生推导出浮力的计算方法,为学生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我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提出了一些改进做法,现在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一、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仪器的改进 1.对课本实验的分析 如图1,课本实验的步骤安排是以最少的实验操作为目的做出了设计,原理不复杂,目的明确。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本人发现以下几点不足。 (1)用手提着物体浸入水中,手一抖物体容易晃动,导致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不够准确;测力计提着物体不够稳定,会对读数过程造成一定的困难,进而造成误差; (2)由丙到丁的过程,计算G排=G总-G桶,G桶由于桶中有残留水,测量结果也会造成误差; (3)实验中要测量四组数据,并且要进行计算,数据不够直观,学生接受问题有一定难度。 2.器材改进 (1)如图2,用撑衣杆自制变高的架子套在铁架台上,固定双弹簧测力计,再采用升降台装置。应用升降台可以很好地控制物体缓慢浸入液体,避免物体的轻微晃动,而且弹簧测力计稳定,便于学生观察和读数,便于多次测量。改用红墨水,增大了可见度,还有溢水杯口设计的弯管解决了该测法水容易溅出的问题。 (2)刻度的创新。如图3,自制活动刻度:先用白纸画出与原来分度值相同的刻度,不同的是测量浮力时零刻度在下面,測量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时零刻度在上面;用硬透明塑料套密封,采用两端固定在弹簧测力计右侧部分,可以上下拉动进行调零(物体未浸入水中,浮力为0,即弹簧测力计所测物体重力处为F浮的0刻度;水未流入小桶中,排开液体重力为0,即弹簧测力计所测小桶重力处为G排的0刻度)。当物体浸入水中,同时弯管的水流进小桶后,利用活动刻度可以直接读出F浮和G排,可以直接做出比较,减少了数据处理的环节,节约实验时间,便于学生发现和归纳结论。在具体的实验中,根据学生使用的重物和小桶不同,只需要调节活动刻度的0刻度,就可以进行探究,操作简单,数据直观。同时保留了原有测力计左侧的刻度,在研究浮力大小变化的同时,也反映了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变化,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后,对于学生理解浮力与拉力的区别有很大的帮助。 二、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操作的改进 1.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时,先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再用手提着弹簧测力计使物体浸入水中,手不可避免地会晃动,因此,在操作方面的必要改进就是固定弹簧测力计,通过升降台的调节改变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升降台是整个台面的升降,不容易造成一起的晃动,通过对学生的培训,操作并不复杂,学生容易掌握。 2.课本上并没有对阿基米德原理适用气体的情况做出验证,使学生在理解上会造成一定的难度,为此,本人设计了如下的气球实验辅助理解。 (1)如图4,在大可乐瓶盖上装一个自行车气门,通过气门打足空气,然后用棉线把气球捆在气门的里端,放在电子秤上称重G1=m1g; (2)如图5,打开气门,瓶内的加压空气从气门进入气球,使气球变大,同时发现电子秤示数变小,一直到电子秤示数稳定,称重G2=m2g;从图4到图5的变化量就是F浮,故F浮=G1-G2; (3)关闭气门,解开棉线,把气球的气放完,继续搭在气门上称G3,如图6。由于现在气球完全浸没在空气中,内外密度相同,所以气球排开空气的重力近似等于气球内空气的重,这时从图4到图6的变化量就是G排,故G排=G1-G3; (4)比较F浮=G1-G2=(m1-m2)g,G排=G1-G3=(m1-m3)g,若F浮=G排,就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5)为了使实验具有普遍性,可准备多个瓶子进行验证。 以上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实验仪器改进部分,即双弹簧测力计测法,其在很多资料和优质课都有提到,但只局限用两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量相等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缺乏直观数据处理。而活动刻度的引入,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二是实验操作改进部分,即气球实验,它的灵感来源于一张图片:篮球内加压空气通过自行车气门流入气球,使气球变大,同时杠杆失去了平衡。本人用大的可乐瓶代替篮球放在电子秤上称,反复实验,设计最简洁的实验步骤,作为演示实验,通过观察微信同屏的电子秤,数据清晰准确。而且气球的膨胀大小变化明显,学生注意力集中。整个设计告诉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两个实验改进响应当前最热门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对一线老师讲清阿基米德原理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这个知识点的应用,而且实验器材都可以由日常生活用品制作出来,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器材多做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赵建军.中学物理教学与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 [2]陈宝义,潘选海.阿基米德原理的改进[J].物理实验,2001,21(3). [3]王正蛟.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几种实验对比[J].物理通报,2017(3). [4]吴文建,许新胜.“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气体”的实验探究[J].物理教育研究,2017(38). 作者简介:周燕霞,女,本科,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获2019年湛江市实验说课一等奖。 编辑 郭小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