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本真语文的内涵与实践探寻
范文

    伏荣超

    在我国,自从语文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独立学科以来,关于语文本体性的探究便从未停止过。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味就是语文的本色。”当代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如程少堂的“语文味”、黄厚江的“本色语文”、王旭明的“真语文”、李华平的“正道语文”等。虽然他们在表述上存在差异,但都是试图解释语文的本体内涵,探讨语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通过学习语文教育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结合个人的实践探究,笔者现就“本真语文”的内涵与实践做以下梳理,恳望得到方家的指教。

    一、本真语文的基本内涵

    “本真”是指事物的“本源”“本性”“本来面貌”,本真语文就是体现语文的“本源”“本位”“本性”的语文。“本真语文”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本源——语文课程的要素与特点。

    从学科角度出发,叶圣陶曾说过:“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从课程特征来看,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从构成要素来看,特级教师朱学坤认为:“语文探究的是言和意的内在关系以及生成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语文可以理解为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言”和“意”是语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言”是指言语的形式,“意”是指言语的内容。语文的工具属性体现在“言”上,语文的人文属性体现在“意”上;言和意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本位——语文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张志公认为:“用了‘语文这个名称,表明在这门功课里要向学生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全面的语言训练,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口头的包括听和说,书面的包括读和写。进行书面语言的训练,自然要掌握文字这个工具,要教学生读许多各式各样的文章,包括日常应用的以及哲学的、政治的、科学的;等等。要教学生读不少文学作品,一则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运用语言比较好,便于进行语言训练,再则也因为受过普通教育的人应当懂得一点文学,而语文课之外,再没有别的课管这件事了。”此段话表明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价值即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叶圣陶认为语文课程应“以字词句篇为基础,以熏陶涵养为目的,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 。这既表明了语文的工具性,也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即熏陶思想感情的文化功能。特级教师黄厚江认为:“母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热爱母语的感情,激发孩子学习母语的动力,提高孩子运用母语的能力。”这既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的精辟概括,也表明了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情怀。

    3.本性——语文学习的规律与途径。

    学习语文应当根据汉语言的特点,遵循“言意共生”的学习规律。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者理应在实际语境中,通过不断的感知、体悟、习得、操练来培养语感,提升言语智慧,学会运用语文。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理应在主体间的激发、唤醒、共振中,培育情感,鉴赏美好,实现以文化人的功效。语文是一门教学课程,理应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议、思、评等学习方式,实现学科的独特价值。

    二、本真语文的实践探索

    下面,笔者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马说》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本真实践。

    (一)教学内容立足“真知”。

    本真语文的教学应该传递正确的知识,避免曲解和错误。笔者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落实《马说》一文中基础知识的教学。

    1.在温故中“识体”。

    师:今天我们学习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的文言短文——《马说》。大家看了这个题目,能否想起以前学过的类似文章?

    生:《爱莲说》。

    师:是的,周敦颐写的。大家一起试背。

    (师生共同背诵。)

    师:很好!这是我们上学期学的。《爱莲说》是作者面对北宋中期士大夫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的状况,慨然提笔而作。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礼赞,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憧憬、高尚情操的崇奉、庸劣世风的憎恶。“说”作为一种议论文体,通常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表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看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

    生:“寓意。”

    师:因此,这里的“说”,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

    生:“谈谈。”

    师:以后我们要学习的《捕蛇者说》《师说》就属于这种文体。

    了解“说”的文体特征是本课教学的任务之一。笔者摒弃用多媒体呈现“文体”的传统做法,通过带领学生背诵学过的文章,变教者的“告知”为学生的“自悟”,变单一的视觉“感知”为多维的“温故知新”。

    2. 在纠误中“学知”。

    师:学习文言文,先要读准字音和句读,进而读出感情、意味。下面请某同学试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字音和句读。

    (一生读课文,其余学生矫正字音和停顿。)

    生:“才美不外見”的“见”,是通假字,通“现”,应该读xiàn;“食之而不能尽其才”的“食”,也是通假字,通“饲”,应该读sì。

    师:那么“食”在什么情况下读shí,什么情况下读sì呢?

    生:作名词“食物”和作动词并解释为“吃”时,读shí;作通假字和解释为“给……吃”时,读sì。

    师:你从“食”字的词性、用法、义项上进行区分,很恰当,概括得很准确,大家要掌握这种方法。另外“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句中,“其”字该如何解释?意思一样吗?

    生:第一个“其”解释为“难道”,表示反问;第二个“其”解释为“大概”,表示推测的意思。

    师:正确。那么这两个句子应该怎么读?如何划分节奏?

    生:应该在“其”后面停顿吧,这样才能读出反问与推测的语气。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