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浅析
范文

    王旭辉

    [摘要]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唯有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具有创新意义的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主体作用。文章在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人民当家作主》一单元的教学,探讨更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力求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当家作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5-0059-02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整个课程体系中一门地位显著的学科,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展开深入思考,通过运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解决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主体性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进而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并促使其形成社会责任感。

    《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包含我国基本制度及我国国家机构这两个模块的重要知识,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增进学生政治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将结合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更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一、生活化教学法:融入生活实际,深化学生理解

    所谓生活化教学法,就是指教师从目标教学内容的具体知识点出发,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案例,再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的教学方法。使用生活化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气息,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课程理论知识进行直观生动的转化,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强化学生综合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能力。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法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找准学生生活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契合点,这样才能缩短学生与道德与法治知识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学趣味性。

    如在进行“根本政治制度”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人大代表的民主选举方式、人大代表的义务,教师可以结合“班干部选举”这一学生校园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回顾班干部选举流程:由教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方式产生候选人,由全班学生举手表决确定最终班干部人选。学生回顾班干部的选举流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人大代表的选举流程,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之后,教师再以同样的方法讓学生比较班干部职责与人大代表义务,以此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相关知识点,同时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情境,改善学生学习体验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运用各类手段,创设出与具体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境,然后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使用情境教学法,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并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教师创设情境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由于多媒体集图像、文字、音视频及动画等于一身,因此能够显著增强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同时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层面活跃道德与法治课堂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在情境中,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角色模拟活动,让学生从角色人物的角度进行思考,以此促进学生将知识运用起来,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如在进行“城市居民自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城市居民大会的相关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视频、创设情境,以此让学生感受居民大会的真实气氛及具体流程,进而深化学生对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理解,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有效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开展模拟居民大会的活动,即根据视频中居民大会的实际流程和社区生活实际,代入居民代表和居委会成员等角色。这样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居民自治的深刻意义,建构起对于居民自治制度更为全面的认知。

    三、小组教学法: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所谓小组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将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并推动学生在小组内就某一主题各抒己见,再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以此碰撞思想并得出关于问题的创新见解的教学方法。使用小组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在沟通互动中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进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一方面,教师应为道德与法治学习小组提出具体问题,促进他们之间的讨论;另一方面,教师需设计多种形式的小组实践活动,比如主题探究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实地考察活动等,从而切实加强小组成员合作,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完成创新。

    如在进行“我国国家机构”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各个学习小组以“社区居民对于我国国家机构的了解程度”为主题,结合我国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司法机关的相关知识设计调查问卷,先分别在各小组成员所生活的社区展开调查,然后整合各小组成员所获得的调查结果,通过交流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全方位分析,得出具体结论,再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之后,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掌握关于我国国家机构相关知识的必要性、讨论调查结果出现的原因、分析不同小组调查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以此深化学生对于我国国家机构相关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教师只有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才能发挥不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促进作用。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认真研读道德与法治教材,并在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多种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以切实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洪忠.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神州,2018(9):218.

    [2]罗敏.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J].新智慧,2018(14):34.

    [3]张小萍.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8(8):87.

    [4]廖木松.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教学方法[J].亚太教育,2019(3):71.

    (责任编辑 袁妮)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