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高中学生写读书笔记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
范文 | 贾永斌 [摘? ?要]记读书笔记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提出高年级学生的读书及读书笔记情况在认识和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当前读书笔记应有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得到重视,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关键词]高中学生;读书笔记;问卷访谈;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 ? G635?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20)36-0074-03 阅读是人心灵深处的饥渴,是点亮世界的火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说:“阅读天生重要。一个人知识的丰富、精神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无不来源于阅读。”阅读促进人终身发展,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任务,要求我们营造一个书香浓郁的社会。阅读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作为培育人的学校更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更应该把营造校园浓厚的读书氛围,培育师生的读书习惯,建设书香校园,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 为此,本学期笔者对我校高中学生阅读及写读书笔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认真研讨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现将本次调研的结果和体会总结出来,以便得到方家的指导。 一、调查过程与方法 这次调查活动采取了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我校高二、高三年级100余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105份,收回100份,还查阅了70名学生的读书笔记。网络访谈了我校前两年毕业的目前正在读大一大二的20名学生。 二、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 (一)我校高二、高三年级八个班的100名在校学生的读书情况 1.仅有18.5%的学生知道“世界读书日”,13.7%的学生知道“全国读书月”。 2.有88.9%的学生主要阅读的是课本和教辅资料。 3.有15.4%的学生阅读时会写笔记,过后会写读后感。 4.有55.6%的学生“偶然写读书笔记”,有29.4%的学生坚持“每天写读书笔记”,有15%的学生坚持“每周写读书笔记”。 5.有14.9%的学生“每学年能写三本以上的笔记”,有52.7%的学生“每学年能写一两本读书笔记”,有32.4%的学生“每学年完成不了一本读书笔记”。 6.有42.3%的学生认为“写读书笔记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有36%的学生认为“写读书笔者是为自己积累学习资料”,有21.7%的学生“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 7.有19.5%的学生做“批注式笔记和感想式笔记”,有80.5%的学生做“摘录式和剪贴笔记”。 8.有43%的学生认为“写笔记提高了自己的书写水平”,有80%的学生认为“写笔记为自己积累了素材,提高了写作能力”,有40%的学生认为“写笔记提升了自己感悟思考能力”,有4%的学生认为“写笔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8%的学生认为“写笔记没有帮助”。 9.有60%的学生“笔记没有积累边写边丢”;有35%的学生“留下了几本”,有5%的学生“按时间分类整理了笔记”。 10.有11.5%学生“经常查阅自己的读书笔记”,有63%的学生“偶尔翻翻”,有25.5%的学生“从来不翻”。 (二)我校近两年毕业班学生的访谈结果 1.沈阳工业大学黄颜博同学的读写情况 我高中一共记了10本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的作用,我觉得还是挺大的。第一,可以直接提升阅读量,写得多了,自然就看得多了。第二,可以直接提高写作水平,因为所摘抄的大多是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比较优美的句子,将其变通地运用到作文当中,可以增加自己的文章亮点。所谓天下文章一大套,就看你套得妙不妙。其实,这就是一种模仿和借鉴。第三,可以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写得多看得多了,自己沉淀的就越多,那么说话便可以信手拈来。第四,这不失为一个练字的好机会。 我的建议:(1)应该选择有较高阅读价值的书籍,比如名著。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和名著接触的时间长了,那么你就会有自己的所感所想。摘抄名著里面比较精彩的部分,也就是取其精华吧。(2)就是阅读量的问题,我觉得咱们高中要求的阅读量还算合理,如果过多的话,就容易走马观花,达不到好的效果。 2.山東财经大学李子洲同学的读写情况 读课外书,写笔记,比较直观的好处,当然是高考了。高三的时候我的确是轻视语文了,几乎不学语文,结果我在语文高考中仅拿到79分。然后我在“高四”拿了一个比较厚的笔记本,封面上写着“勿忘79”。在以后语文的学习中,我对语文的点点滴滴都很重视,将其分为许多板块,如语音、成语、改错、排序、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高四”很忙,但语文阅读每天都未间断。我每天都在不同的板块添加新的东西,不用费很多时间,每天40分钟就行,就是一定得坚持。语文的作文素材积累(最好是背下)不要因为那天累就不做了。我第二次高考,语文考了117分,我的辛苦得到了回报。这种做法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就是对语文感兴趣的,或者说比较感性的人收获可能稍稍多一点。这个改变的过程比较慢,是潜移默化不是立竿见影的,或许三年之后才感觉到。每天都坚持读一些书,我们的视界可能就不那么狭窄了,思维方法也和过去不一样了。来到大学之后我发现自己的积累还是很浅薄的,许多东西都没听过,总觉着大学同学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不一样,他们的视野很广。所以不论是对个人的修养,还是对未来的生活,阅读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的建议:(1)读书笔记不要做得太多,太多会流于形式。(2)阅读范围要广,比如漫画、计算机、摄影、心理学、哲学等都要涉猎,有些类型的书籍看起来可能比较乏味,但坚持阅读有助于增长见识。(3)高三的时候,语文每天抽10~20分钟记笔记,这个到最后发挥出来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针对某一领域适当地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会,必须是同一专题的。(4)高一、高二可以每周抽一两节课用来读书,最好是相同的书,同学之间多开展交流活动。 3.中华女子学院宫珂丹同学的读写情况 整个高中阶段我应该写了10多本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很大程度上培养了我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很多之前不知晓的东西,汲取了很多营养,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顺带也可以练练字。 我的建议:除了摘录一些发人深思的名言警句、名家作品之外,可以多写写读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定期(比如两周一次)举行读思会,让大家畅聊对某些作品的了解与体会。这样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也可以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和感情,利于班级和谐。 三、调查结果思考与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我校高中学生阅读和写读书笔记存在以下问题 :读书意识淡薄、除了课本和资料,很少买书读、借书读,也很少进读书室、阅览室读书;读书习惯差,很少做记录、写读后感;每天坚持写笔记的学生少、笔记字数少;读书笔记当任务的学生多,养成习惯的少;读书笔记形式单一,以摘录为主,批注和心得体会少;大部分学生认为写读书笔记有很多益处,但不注意积累笔记,不常利用笔记;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毕业班学生的体验,笔者深刻地感受到,要营造浓厚的读书气氛,就要培育师生的阅读习惯,构建书香校园,让书滋养我们。为此,我们必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要提高阅读认识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今天,要建设一个书香浓郁的社会,阅读作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是不可取代的。崇尚读书,才能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我们平时总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但读书还能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幸福。 其次,要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即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里的“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我们经过长期阅读之后,就可以通过笔记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觅取鲜活素材,弥补头脑记忆的不足。保尔·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时说:“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再次,设定三维目标,构建书香校园。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就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一所学校可能具有一切设施,但是如果没有书,没有人的全面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书,或者说,如果大家都不爱书,那么它还不能成为学校。 第一维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笔记习惯,通过阅读使他们的知识得以丰富、精神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迪。尤其是通过写笔记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让学习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让学习与学生相伴终生。我们的口号是:阅读伴我成长,笔记让我的未来更精彩! 第二维目标:让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让阅读成为教师获取知识的源头活水。通过读书笔记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阅读可以让教师合理释放工作压力。我们的口号是:阅读提升我的生命质量! 第三维目标:打造学习化、人文化、潜移默化的校园阅读生态环境,让校园氤氲书香。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阅读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让阅读、写读书笔记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我们的口号是:构建书香校园,打造卓越中学。 琅琅书声、缕缕书香、字字书情,像一条悠长的河,从每个学生的心田流过,渗透在他们成长的每一天。这里流淌的,是贯穿时空的智慧;这里回响的,是令人倍感幸福的歌謠;这里跳动的,是一颗颗最善良、最纯美的心! (责任编辑? ?柳? ?紫)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