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化学有关电解质知识的教学思考 |
范文 | 王厚君 摘要:由于电解质问题和当前的社会生活、工业发展、科学技术密切相连,而成为高考的常考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以便在高考中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本文从电解质的概念、高考常见的题型以及电解质问题解析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明确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推断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关键词:概念辨析;常见题型;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117 由于电解质问题和当前的社会生活、工业发展、科学技术密切相连,而成为高考的常考知识点。从命题形式上来看,它涉及选择、填空、判断、推断、计算等各种题型。从知识点方面来看,命题主要涉及到: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如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2.盐类物质的水解;3.离子共存;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当然,在命题过程中,虽然题目千变万化,牵涉极广,由于电解质知识与社会生活、人体健康、生物酸碱等紧密相连,且在一些题目的解析中需要用数学思维(极值法)来解决,所以在将来的高考中仍将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推断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一、电解质中的概念辨析 学习电解质,首先必须明确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是指:凡是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而进行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分别向两极移动,并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说,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导电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它不同于一般导体的导电过程。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其他一些离子化合物也是电解质,如活泼金属氧化物、氢化物以及一些离子型碳化物等,当然很多的共价化合物也是电解质,它们的辨析我们只需要严格从概念入手即可。非电解质的概念与电解质不同,重点突出“和”,说的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在学习这几个概念时,我们要指导学生注意区分几个易混淆的知识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3.一些电解质在熔化和水溶液中电离时,离子方程式不同。 6.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只与溶液中离子的溶度有关。 二、高考中常见的题型 高考是高校面向社会选拔人才的大型考试,其命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近年高考命题内容为指导,对一些常见的题型与学生进行详尽的分析,我们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概念辨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金属的导电性。 2.离子共存。离子共存问题,其考查的主要侧重点是学生审题的能力,能否挖掘隐含条件直接决定了这类题目的得分与否。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正误判定。(1)书写。(2)判定正误。 4.离子推断、除杂和检验。 三、电解质问题解析策略 电解质问题频繁出现于高考试题中,常考常错,令教师和学生深感头疼。其实,仔细看起来,其考查不外乎两大块:1.概念;2.离子。对于基本概念的考查,沒有窍门可供选择,只需要牢记和深入理解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各种概念的考查题型都会迎刃而解。关键是第二版块内容,离子问题,对于离子问题的考查,题型千变万化,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都是考查了离子反应,主要表现为:(1)离子共存;(2)离子方程式书写及判断;(3)离子除杂和鉴别;(4)离子推断和相关计算。 解析离子问题,关键是认真审题。比如,离子共存问题中,外在条件以及隐含条件的挖掘都离不开审题。再比如,离子除杂问题,一定要注意是逐一除去还是无限制的除去。其次,在解析离子问题时,要注意认清反应实质,在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定上,都紧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只要能发生离子反应的离子,一定不能共存;凡是能供大量共存的,一定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在此基础上,明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定方法,所有问题自会很容易解决。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定问题,是多年来的高考必考题型,对离子方程式进行判定,我们可以首先检查方程式两侧是否符合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然后对一些物质的拆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过量物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并对给出的习题精挑细选,让每一道题都是精品,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慢慢总结解题方法,并得到解题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832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