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助推高校文化建设途径探索 |
范文 | 摘 要:新时代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中,对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增加高校文化底蕴,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现状,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助推高校不断完善自身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有文化内涵、有鲜明特色、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学习文化知识的校园文化环境。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文化素质;高校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23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不断沉淀而来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内心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激发全体人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场所,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积极推行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当代大学生内心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可,是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 1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现状 1)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认识不到位。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生的心中是“遥远的”“古代的”,可即便如此传统文化依然对大学生的生活、思想、行为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对现代学生的行为准则、思想品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环境并没有深入探究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联系,造成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在高校的文化建设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高校的文化育人功能缺乏内涵,文化建设停留在表面。2)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形式化简单化。在当今社会生产活动中人们逐渐发现优秀传统文化对生产活动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高校、企业等希望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推动自身的发展。高校文化建设中虽然已经开始注重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合,但融合度和融合方式却形式化简单化。一方面,各个高校更多关注的是大学生就业率、创业率,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培养以及就业创业方面的技能培养,从而弱化了学生文化素質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只能靠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自我发展,造成学生毕业后自身的专业技能过硬,但文化素质却是自身的短板。另一方面,高校中缺乏专门对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团队,不能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全面的、科学的、辩证的分析传统文化,提取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精华部分,舍弃传统文化中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糟粕部分,助推高校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2 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融合 1)以校训为出发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校训集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为一体。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既体现了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传统,同时也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在大学新生刚进入校园时就要对其进行校训的解读和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帮助新生充分理解校训中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学校对其未来的期望,使其能够在后期的大学生活中时刻以校训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准则。2)以宣传标语为载体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标语作为大学校园文化中随处可见的一种风景,它既能反映出校园中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影响学生自身的文化内涵,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载体。在校园文化宣传中通过提高校园宣传标语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引用率,营造校园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内涵。3)以文艺活动为平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校园文艺活动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一种学习、娱乐活动,在这个平台中它体现了组织者和参与者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个人能力,同时能够对其他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校园在进行文艺活动时应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一方面可以通过在中国传统节日举办特定的文艺活动,向学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中某一特定的文化,例如:汉字、诗词、服饰、茶叶、中医等举办特定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进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4)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绽放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进入社会、认识社会的开始,同时也是大学生学习社会经验、社会文化,传播自身知识与能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质量的途径之一。将社会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支持大学生组织或参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实地调研、查阅文献资料等学习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结束后将社会实践成果以文字、影像资料的形式带回学校,并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展出供其他老师和学生进行品鉴,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同时鼓励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将自身学习到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运用到当地的教育活动中,帮助其他人学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社会实践中找到自己的文化烙印,绽放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 3 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工作中的传播 1)通过学习提升师资队伍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曾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实践充分证明教师只有自身的文化水平高才能教授学生更为深刻的文化知识、更为广阔的学习视野、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要想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就一定要提升师资队伍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同时鼓励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与自身专业相关的传统文化,发现传统文化与自身专业文化的契合点,并以此为出发点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助推高校建立健全文化体系,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感染新时期大学生。2)通过课堂教学传递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作为最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中心所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需要融入到社会建设的各方各面,尤其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的高校文化建设,更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不断引导、激发、感染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作为两个不同的重点同时抓,保证学生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齐头并进。另一方面,创新授课内容,深入研究挖掘当地风土人情、优良传统、名人名家的生平事迹等并将研究成果融入到教材中,不断丰富教材本身的人文气息和大学生的精神给养。3)通过互联网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新途径,也是传播速度最快的方法之一。新时代大学生从小生活在互联网中,网络是新时代大学生接触多元文化类型最多,也是接触多元文化最便捷的渠道,因此互联网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另一个主阵地。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应鼓励学生和老师自主创作一些符合时代主旋律、能够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喜闻乐见、高品质的原创作品,并投放到网络中,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加自身文化内涵。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践行文化育人理念的必经之路。在进行高校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从老师到学生,从线上到线下,将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立体化的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建设健康向上、有文化底蕴、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质量的校园文化体系,从而引导现代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优秀家训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研究[J].李鲁宁.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4). [2]“互联网+”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助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王立群.教育天地,2020(02). [3]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途径[J].孙建华.文化产业,2020(09). 作者简介 魏浩(1989-),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文艺社会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