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病毒”微专在二轮备考中的探究与创新 |
范文 | 刘元风 摘要:本文以病毒为微专题,整合模块章节,构建知识网络;尝试用命题思维来教和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生物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病毒;二轮备考;微专题;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87 微专题是指立足于教材、学情、教情和考情,选择切入点小、角度新、针对性强的微型复习专题,整合章节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关于病毒的内容教材中不同章节中都有零散的表述,涉及到的病毒如SARS、HIV、Rous肉瘤病毒、T2噬菌体等。在二轮复习中,选择病毒作为微专题,可以将不同模块的零散知识,进行系统性归纳,让学生尝试命题,打破二轮复习的“刷题”观,变被动做题为主动探究,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病毒为载体,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中,教师以教材知识为明线、学科核心素养为暗线,病毒为载体,从结构、功能到应用的角度,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全面认识病毒种类、形态结构、培养、遗传变异、危害、免疫、预防及应用等。 二、以癌变为“锚”,通过设问知识系统化 癌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引起全世界的共同关注。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原创试题或者改编试题,将知识点或者考点进行关联,实现跨模块知识的整合,体现学科内容和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将考纲要求理解、应用、思辨等内容落到实处。 例题1已知乙肝病毒(HBV)的DNA是有部分单链环状的双链DNA,其在肝细胞中的繁殖过程如下图所示。人体感染该病毒后,免疫系统清除病毒的同时,也会引起肝细胞破裂、坏死,因此,在被感染者的血液中,除了有HBV外,还有大量的病毒外壳。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具有哪些特征(至少2点)? (2)图1中②和③体现的是什么过程。结合图中过程①、②、③、④推测乙肝病毒容易变异的原因? (3)分析感染者的血液中转氨酶浓度较高的原因? (4)某人的血清中有HBV的抗体,说明某人一定是HBV的携带者?请说明理由。 (5)写出肝细胞裂解后释放的病毒被清除的过程(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设问与知识关联说明:癌变的素材可以与学科核心素养巧妙融合。必修1体现的是生命观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癌变的细胞结构与功能都异常;必修2体现的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理解基因突变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必修3体现的是人类健康与社会责任,细胞癌变后免疫系统实现监控和清除的功能,所以,通过乙肝病毒引起的乙肝或者肝癌将3个必须模块相关的知识点有效关联,形成知识网络。设问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癌细胞的结构特点、致癌因子、癌变的根本原因、基因突变的特点到癌变的预防与治疗,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 附答案(1)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无限增殖(2)过程②在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形成RNA过程容易发生碱基对错配,过程④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DNA过程容易发生错配(3)肝细胞被破坏后,细胞内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液(4)不能,自然感染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均可产生HBV的抗体 三、提供命题素材,落实考查目标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是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考查目标。备考时,教师习惯性带着学生评品高考试题,训练审题思维和答题技巧,落实考查目标,但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师应改变传统授课方式,给予学生素材、命制试题,讲解评分标准,分享答题技巧、总结答题模板,写出答案,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推理等思维方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命题素材1:HIV是一种具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潜伏期长,能彻底摧毁人类免疫功能。HIV成功入侵CD4+T淋巴细胞,主要依靠其表面的两种蛋白,一是表面抗原分化簇4受体,简称CD4,另一种是趋化因子受体5,简称CCR5。假设编码CD4或者CCR5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则HIV无法感染CD4+T淋巴细胞。这一世界难题于2019年9月被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研究团队攻克了。图2是HIV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变化,图4是CCR5基因正常和突变后与HIV结合的示意图(命非选择题)。 学生自主命题: (1)根据上图,推测HIV通过____方式进入T细胞。 (2)研究人员保留着HIV样本,这是为了保护生物____多样性。 (3)图3显示,A期间,HIV浓度下降,说明免疫系统可以通过____免疫清除大量的HIV。写出B时期HIV的繁殖过程。 (4)根据图1和图4请你为AIDS患者提供至少两种治疗思路,并说明理由。 附答案(1)胞吞(2)基因(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繁殖过程略。 (4)研发药物与HIV表面蛋白特异性结合,或者破坏CD4+T细胞中编码CCR5受体蛋白的基因,使CCR5受体蛋白结构或功能异常,从而阻断HIV与T细胞地识别途径;或者引诱HIV侵染用CD4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使HIV无法增殖。 教师点评:学生从图像中获得了命题知识的出发点是从结构与功能,遗传变异、免疫和预防到现代科学研究进展,设问思路清晰,考点知识关联强、问题设置由易到难,体现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网络的能力。答案设问匹配、语言清晰简洁,得分点明确。 命题素材2 :19世纪英国人带了24只欧洲兔来到澳大利亚。一个世纪之后,欧洲兔的数量已经蹿升1亿只,引发生态危急。图5为澳大利亚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欧洲兔对那里小型袋鼠的影響,图5中当地生态学家利用生物防治引入欧洲兔的天敌狐狸、瘤病毒后二者的数量变化(命非选择题)。(注:瘤病毒具有严格的选择性,仅靠蚊子传播,对欧洲野兔有害,对人和其他动物无害)。 四、学生自主命题 (1)据图分析狐狸和袋鼠种间关系为捕食的判断依据,并写出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 (2)c年后该草原生态系统上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说明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 (3)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d年后,歐洲兔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 附答案 (1)因为狐狸是欧洲兔的天敌,a~b年间欧洲兔数量下降的同时袋鼠数量也下降,寄生 (2)次生演替速度和方向 (3)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抗瘤病毒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选择生存下来的欧洲兔生存和繁殖后代大 教师点评:本题干信息根本来源是人教版教版必修3,目的是督促学生复习时以教材为根本,避免掉入题海。运用到的知识有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必修2基因的系统功能、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必修3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物防治等。知识网络跨度大,命题范围广。学生设问梯度合理,作答能力要求高,既有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作答、也有推理作答、归因作答,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命题思维指导教学 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考试大纲考查的知识内容和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考查目标,给予学生素材,命制试题、体验教学实践。通过小组合作,提炼学科知识进行设问。设问是以命题思维体验教学实验的关键,答案是检测学生深度学习的成果。设问文字表达准确、立意与题干一致,设问结束,学生还要推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做到设问与答案相匹配;在设问环节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体现学科模块知识网络的关联性,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最后,教师点评是点睛之笔,通过点评把题干蕴藏的知识网络完整展现或把评分标准细化或挖掘题干中学生未发觉的信息完善命题。通过命题既让学生体验教学实践,打破二轮复习的“刷题”观,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婷.基于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对比的病毒知识点析疑[J].中学生物学,2019.35(6):52-54. [2]徐耀先.分子病毒学[M].武汉:湖北出版社,2000. [3]连圣强.基于“命题思维”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学教学,2019(10):17-21. 【基金项目:广东省“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年度)(2019YQJK011)】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广东 广州 5113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