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让民族音乐的种子生根发芽 |
范文 | 王芳 摘要:民族音乐的学习和传承对我国的学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今流行音乐、世界多种音乐的盛行和冲击之下,让学生吮吸到民族音乐的芬芳,对学生自身艺术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充分地理解和认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华,才能让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充盈自己的内心、提升自身的修养、孕育美好的情怀。 关键词:民族音乐;兴趣培养;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29 狭义的民族音乐指从古到今在我国本土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按其体裁、艺术特点可分为六大类: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等。初中阶段的音乐涉及范围主要是民族歌曲和民族乐器方面的内容和知识,接下来我从民歌的感受、学习、表现;民族器乐的欣赏、演奏、运用等方面谈一谈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到喜爱上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而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弘扬民族精神。 一、唱一唱,体会民歌韵味、领略地域文化 民歌教学中让学生演唱民歌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在学唱的过程中,要联系当地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地域风情,让学生对民歌产生兴趣,才能进一步去学习。因此,我们在学习民歌时,不能光是学唱歌曲,而是首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地域特点、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去全面掌握当地民歌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民歌的旋律特点和民歌的内涵。 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尽量用本地的方言去演唱民歌,这样更能展示民歌的风味。例如:在学习江苏民歌《无锡景》的过程中,不但要了解无锡的地域特点,还需要着重介绍一下无锡的方言,通过聆听模仿,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无锡方言,并用无锡方言去演唱《无锡景》,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民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掌握民歌的精髓,更好地表达民歌的意境。 二、听一听,体会民乐风格、感悟民乐内涵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明确提出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和体验音乐,她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各种文化艺术有着紧密的关系,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和自由的空间。因此,欣赏民族音乐也是激发学生了解和热爱民族音乐的前提: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民乐作品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其次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的种类和音色特点,从而进一步感受民乐的内涵。例如通过聆听、欣赏聂耳的《金蛇狂舞》,让学生认识锣、鼓、镲、二胡、笛子、古筝、扬琴、琵琶等乐器和这些乐器的特点及运用场合,感受劳动人民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民族音乐的魅力与内涵。 校民乐团的开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民乐、接受民乐发展到喜爱民乐,2015年我校创办了校民乐团,为了增强学生对民乐的喜爱,除了欣赏课本以内的民乐作品,还通过学校民乐团的训练、展示、交流来加深学生对民乐的认识和了解。例如:一年一度的校艺术节中总少不了民乐团孩子们的身影,他们的演奏、展示的风采让观摩的学生耳目一新、非常羡慕,同时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 三、跳一跳,舞动民族身姿、抒发民族情怀 音乐课上适当用舞姿表现民族音乐,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科綜合的理念:音乐艺术与舞蹈艺术的综合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我国少数民族民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想象来编配简单的律动,并通过积极主动的表演来展示学生对民歌情感、内涵的理解和表现。例如:在学习蒙古族短调民歌《嘎达梅林》时,结合蒙古族舞蹈的经典动作“大雁飞”,来展示蒙古族人民矫健豪放、勇敢自信的特点,为旋律加上舞蹈动作,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歌的精神和内涵。实践证明:通过肢体语言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和表达歌曲,还愉悦了身心,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舞动旋律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民族热爱的情怀。 四、品一品,讴歌时代旋律、传承民族精神 适当让学生欣赏一些涵盖民族音乐素材的现代音乐作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创新和发展也离不开民族音乐的要素。当今的流行乐坛掀起了一股强大的“中国风”,深受广大青年朋友喜爱的周杰伦、王力宏、陶喆等歌手已经成为中国风的代表人物。在他们所创作的歌曲中或多或少都有戏曲元素的影子:如周杰伦的《霍元甲》中大量的京剧花旦唱腔、王力宏的《在梅边》取材于昆曲《牡丹亭》、陶喆的《苏三说》运用京剧《苏三起解》中唱段等等。由此可见,在现代流行音乐中加入京剧旋律,使古老的京剧韵味和现代的流行音乐元素相融合,并擦出火花,别具一格、别有风味;还有些音乐创作中在流行音乐中加入了中国民族乐器笛子、古筝、琵琶等,这些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更让人耳目一新,感受到一种前卫、时代感和心灵的震撼。实践表明:民族的既是世界的。当涵盖民族音乐元素的作品呈现在国际的舞台,展现的是我国音乐的特色和创新、是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音乐是每个音乐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要传承民族音乐,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地发扬光大,首先教师要身先士卒,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领略我国民族音乐的深刻内涵,通过学习、了解和积累逐步提升到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具备爱国主义的情操,从而收获音乐创作和创新的累累硕果。只有在学生心中播种下民族音乐的种子,才能拓宽音乐的视野,进一步汲取世界其他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精华,使我国的音乐教育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南京市竹山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