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语文作业优化措施举隅 |
范文 | 翟勇 摘要:传统语文作业高耗低效表现为引用多原创少、统一多选择少、巩固多拓展少、动笔多口说少。针对引用多原创少的问题,设计校本型作业;针对统一多选择少的问题,设计套餐型作业;针对巩固多拓展少的问题,设计复合型作业;针对动笔多口说少的问题,设计探究型作业。 关键词:作业设计校本型套餐型复合型探究型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开展教学评价和精准分析学情的重要抓手。当下,学生作业的“量”和“质”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繁重的作业,学生编出了很多调侃的段子:“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写作业。”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值得探究。本文结合现状谈几点优化语文作业的举措。 一、传统语文作业高耗低效的表现及成因 (一)高耗低效的表现 从语文学科来看,传统作业重“量”轻“质”、高耗低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用多原创少。 不少教师对于作业设计其实是陌生的,仅仅简单地从教材或者教辅上勾选一些题目,结合学情与教情有针对性地设计的原创题目少之又少。其实,教材文本后面“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等题目,虽紧扣文本内容设计,也涉及思维方面的拓展,但主要针对基础知识,难以适合所有学生。教辅用书上的题目则是良莠不齐,需要教师仔细甄别,选择性使用,科学改编。 2.统一多选择少。 学生基础不一,知识的接受程度各异,教师需要“对症施药”,将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学生的主观需求结合起来,按需分配,因材施教。如教材中的“名著导读”章节,在加强读书方法指导的同时,针对“专题探究”“自主閱读推荐”等环节,就适宜为学习能力各异的学生群体提供有梯度、有获得感的选择性作业。反观我们的作业设计,不少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差异,采用“一刀切”作业模式,缺少应有的层次、梯度与张力。学生不论基础如何,都别无选择。 3.巩固多拓展少。 一项针对学生的作业形式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当前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中,巩固类作业高达43%,理解类占16%,扩大知识领域类占20%,运用类占16%,系统化类占3%,其他的占2%。研究表明,在作业设计上,更多教师注重单一形式的机械作业,而忽视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其他形式的作业。这就启示我们,作业设计在侧重巩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拓宽广度与深度,助力学生能力的发展、方法的掌握和素养的提升。统编教材中的特色章节“综合性学习”很好地体现了综合性、自主性、合作性、语文性等原则。这启发我们平时的作业设计更应注重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实践“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的理念。 4.动笔多口说少。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旨在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作业设计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写,就会导致原本可以趣味十足的语文学习被枯燥乏味的书写替代。久而久之,写的能力就会畸形发展,听、说、读的能力就会萎缩,结果欲速不达,事倍而功微。 (二)高耗低效的成因 首先,从教师层面来说,职业倦怠,“拿来主义”——结合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自然能够提高作业效能,但同时费时耗力、工作量倍增。因此,只关注作业对应试的显性效果,而忽视学生视野的拓展与人文素养的养成;简单地拿来主义,仅满足让学生有作业可做;多年的职业惯性抑或职业倦怠,让作业设计之于相当一部分教师显得“陌生”。 其次,从学生层面来说,疲于应付,忙于招架——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各个学科争抢着学生有限的课余时间;不少学生还有各种课外辅导与兴趣班,时间被“切割”。学生沦为作业机器,做作业一味图快,敷衍了事。教师作业布置重“量”轻“质”、高耗低效,学生潦潦草草、应付了事,掉入这样的怪圈漩涡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为数不少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疯狂比拼,自助“加餐加点”,社会层面一定的唯分数论成败的评价氛围,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举措 (一)针对引用多原创少的问题,设计校本型作业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该理论启迪我们,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重情境创设,重协作互动;作业设计要围绕不同的阶段目标,切合学习者的认知、情感、价值观发展阶段。改变作业布置引用现成的多而原创少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区域、学校集体教研的智慧,形成鼓励设计、尊重原创的激励机制,结合校情、学情,在吃透教材研透教参的基础上,激发广大教师参与作业设计的热情,做到原创设计巩固与提高并重、知识与趣味并存,建设富有区域特色乃至学校特色的校本型作业库。原创作业设计的过程既是教师参研教材文本与学生学习实际的过程,也是转换教学视野二次创造的过程,有助于教师教研素养的提升。新鲜生动而贴合度高的原创作业,更有助于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如开展“走进多彩城市,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紧扣知识点,我们设计了如下校本型作业: 材料一绿色湿地——盐城沿海683万亩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盐城有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成员,被列入联合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材料二白色海盐——盐城因“盐”而兴,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有全国唯一展示海盐文明的中国海盐博物馆。“串场百里皆盐场”,贯穿市区的串场河曾是古代运盐之河。 材料三红色铁军——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中心,享有“陕北延安,苏北盐城”的美誉。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 1. 绿色是盐城的生态名片,请依据前一句格式,补全城市宣传广告语。 走进东方湿地, 2. 星期天上午,社团成员按照计划来到中国海盐博物馆门前,准备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你要先去和工作人员联系导游讲解的事,你该如何说? 3. 社团开展“红色铁军”实践活动,向成员征集活动建议,请写出你设计的一个主题活动的名称。 这一作业立足城市特色和学校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针对统一多选择少的问题,设计套餐型作业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獨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作业设计需要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易度适当,能够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促进学生能力不断提升。我们需要赋予学生作业的选择权,尊重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分层设计作业套餐,乃至作业的自助餐,从而激发学生“我选择的作业,一定可以完成”的内驱力,激励他们从学习活动的被动方转型成为主动方。 如教学莫怀戚《散步》一文,我们设计了如下套餐型作业: A套餐:字词拼音基础题类。 B套餐:简答思辨题类。如: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并说明理由。组成一句话:“我”有一个()的(),因为他()。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优美的语言?为什么?赏析文中3—5处。 C套餐:延伸拓展类题。可推荐阅读同类文章,进行文学类文本比照阅读。 【课文】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大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散步》) 【链接】她们默默地见识着村庄最冷清的晨,熬着村庄最深沉的夜,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辛勤和劳累辩驳夸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女人的存在,这些小房子才会按时升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那是家的味道。(《人间烟火气》) 两篇文章都写到了妻子(老婆)与母亲,试分析其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上述作业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力,分层设计,学生可选择、可接受,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 (三)针对巩固多拓展少的问题,设计复合型作业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不存在单纯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掘各自的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该理论对我们教育实践的启迪意义在于,教育者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视全面素质的培养,就作业设计而言,要强调多元性与差异化,要有创造性,观照自主化。我们需要摒弃重复无效的时间消耗模式,立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创设互动的学习情境,立足知识点的科学迁移与合理延伸,设计对学生有意义的作业内容,使作业更具吸引力,促成知识的高效掌握与有机生成。 如围绕“抗击疫情”时事热点,我们设计了如下复合型作业: 收集“抗击疫情”的相关图文、音视频素材; 整理抗疫那些触动人心的新闻、精彩时文; 撰写相关的通知、倡议书、新闻稿、演讲稿; 组织“抗击疫情”手抄报、同题作文比赛; 赏析抗疫相关的诗文,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心连枝,共盼春来”等; 讨论诗文(文化)为什么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思考“为什么说人类的悲欢是相通的”。 紧扣生活热点的作业设计,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实现了学习内容的有效迁移。 (四)针对动笔多口说少的问题,设计探究型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烦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摒弃传统的撒网式作业,遵循课程标准,让作业设计富有科学性、针对性、差异性与适度性,这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既读圣贤书又闻窗外事。作业的形式设计突出探究,作业的过程设计重视体验,作业的成果体现强调动口表达。 如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设计了如下探究型作业: 你和小妍加入了“最美乡音组”,近期将要在串场河畔的盐镇水街举行淮剧汇报演出活动,请在以下场景中完成口语表达。 【志愿服务】你准备做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先征求妈妈的意见。 妈妈说:“淮剧重要还是学习重要?志愿服务能给你中考加分吗?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多做几道题吧!” 你争辩道:“妈妈,。” 听完你的话,妈妈点了点头。 【文化布置】演出前,你和小妍先到水街“漂舟戏苑”进行文化布置。在小妍带来的3副对联中,你发现有一副不合适,请指出来,并向小妍解释原因。 第1副:一腔淮剧神舟韵,万里盐场国库银。 第2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第3副:七尺躯扮千般样,五丈台走万里天。 【乡音探究】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对淮剧的唱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妍找来本次演出曲目的唱本片段,请你和她一起探究:淮剧《买油条》的唱词有哪些特点? 客堂间,先打扫, 厨房内把热水烧, 煤炉扇得火直冒, 我再淘米下锅把粥熬, 萝卜干子切切好, 抽空上街排队买油条。 这一探究型作业突出场景性,口语表达的要求既减轻了学生手写过多的压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也要切实做到课堂作业当堂反馈、课后作业限时反馈,形成作业优化设计、学情即时反映的正向反馈,充分发挥作业巩固学习活动与诊断学习效果的功能。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