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范文

    于招霞

    教学目标:

    1.字理识字“搭、翠”两个字,随文认识“羽、悄、吞”等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只搭船的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3.能够结合文本认识细致描写,指导细致描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例如鸟儿的外形和动作等。

    4.通过品味带有动作的重点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感受翠鸟的敏锐、伶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认识并品味细致描写,了解观察描写的不同角度,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感受细致描写中语言描述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明确单元目标

    1.同学们,法国著名的艺术家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齐读。)

    2. 要想发现美,得怎么办呢?

    小结:这个单元学习的主题就是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二、“搭”字入手 ,整体感知文本

    (一)读题激趣

    1.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字朋友。

    课件出示:搭。

    2.交流:你认识它吗?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小结:在生活中识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我们发现无论搭车还是搭船,主人公一般都是人。可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一个搭船的特殊乘客——一只鸟。

    3.板书课题,齐读。

    4.交流:一只飞翔的小鸟成了乘船的客人,你能感受作者对这只鸟怀着怎样的情感吗?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讀文。

    说一说:“搭船”是什么意思。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为什么要搭船呢?

    2.引导赏读文章开头与结尾。

    (1)说说从文章开头、结尾中获取的信息。

    (2)重点理解为什么到文章末尾才交代鸟儿的名称。

    3.字理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

    (1)出示:翠。

    (2)指导。

    翠:形声字,上面的“羽”表意(相机补充“羽”字),表示与鸟有关。下面是“卒”表声。指绿草丛生,有绿意,表示翠鸟的羽毛为青绿色,本义指翠鸟,引申为青绿色(翠竹、翠柏)或青绿色的宝石(翡翠)。

    三、研读赏析,体会细致观察

    (一)品外形特点,仔细观察

    1.感悟外形美。

    翠鸟究竟有多美呢?(出示小鸟的图片)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试着用一两个词说说。

    2.自读第2自然段。

    思考:这只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颜色鲜艳。)

    小结:这段话描写了翠鸟外形的特点,作者通过观察鸟的各个部位和颜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翠鸟的美丽。

    (二)引导质疑

    1.大雨初停,小船漂荡,就在这宁静的时刻,一只美丽的鸟儿突然出现在船头,顿时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作者盯着小鸟,浮想联翩,换作是你,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展开联想并提出疑问,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来。

    2.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只美丽的翠鸟,作者的内心又会产生怎样的波澜。

    3.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三)品捕鱼动作,细致观察

    1.就在作者浮想联翩的时候,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出示翠鸟捕鱼视频50秒,亲历捕鱼现场。

    2.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翠鸟捕鱼的过程,你会选择什么词语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重点向“快”引导。

    3.紧扣动作,感悟表达。

    (1)作者是怎样将翠鸟捕鱼、吃鱼的过程写得细致传神的呢?自由读第4段,圈画并交流表示动作的词语。

    (2)你能把翠鸟的机灵、敏捷读出来吗?

    (3)我们身边的事物很多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如何把这样复杂多变而又转瞬即逝的连续动作描述清楚呢?作者给我们做出了示范。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吗?

    小结: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动作分解法”来描述,就是把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把每一个动作写清楚,然后再将分解的动作连接起来。

    四、对比阅读,拓展文本积累

    导语:刚刚我们认识了一只会搭船的翠鸟,作者仔细观察,动静结合,描写了它的外形和动作。老师奖励你们再看另外一只翠鸟,让我们看看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一)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翠鸟》:

    1.找出描写外形的句子;

    2.用“△”标出翠鸟动作的关键词;

    3.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

    (二)交流汇报

    (三)对比阅读

    我们也有发现美的眼睛,小组合作讨论:

    《搭船的鸟》和《翠鸟》两篇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共同之处:都是描写翠鸟的文章,抓住了翠鸟的外形、动作特征去描写。

    不同之处:《翠鸟》这篇文章对翠鸟的描写要更加详细些。(《翠鸟》还写了翠鸟的声音。)

    五、总结升华,激发观察兴趣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发现这节课的“留心观察”都是用眼睛看到的。)

    2.其实,观察时不仅仅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甚至用口来尝一尝。正如谚语所说: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编辑/赵卓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