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骨科创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
范文 | 魏花 摘要:目的:对骨科创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份至2019年12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创口感染患者共80例,纳入到观察组。选取同时段在医院中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共80例,纳入到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预防应用抗生素、营养不良创口感染相关性因素及引发骨科手术创口感染患者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预防应用抗生素及营养不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有实习生参观是引发骨科手术创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预防应用抗生素、营养不良是导致骨科术后出现感染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应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护理干预。 关键词:骨科创口感染;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预防应用抗生素;营养不良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4-110-02 创口感染作为骨科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导致患者遭受到严重的痛苦,并且手术治疗费用较高,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引发手术失败的产生与术后并发症有直接关系,需要将切口感染控制作为临床手术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降低术后创口感染率,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9年1月份至2019年12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创口感染患者共80例,纳入到观察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为18-86岁,平均年龄为(52.3±3.4)歲。选取同时段在医院中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共80例,纳入到对照组,男40例,女40例,年龄为19-84岁,平均年龄为(53.4±3.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收集,并填写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中的内容包括是否进行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是否预防应用抗生素、营养不良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预防应用抗生素、营养不良创口感染相关性因素;观察引发骨科手术创口感染患者的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在Excel表中录入收集到的资料,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2结果 2.1两组创口感染相关性因素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预防应用抗生素及营养不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骨科手术创口感染患者相关因素 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有实习生参观是引发骨科手术创口感染的主要因素,见表2。 3讨论 3.1骨科创口感染原因 引发骨科创口感染的产生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侵袭性操作:在手术期间通过对患者实施侵袭性操作,为细菌进入到人体中提供了条件。(2)住院时间:由于在医院骨科中接受治疗的人员较多,会有很多来到医院中探视的人员,人员较为繁杂,有很多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无法立即恢复到最佳状态,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多保持强迫体位,并且会在病房中换药。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越会增加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2]。(3)手术时间:细菌主要来源于手术术野的储存处位置,由于在手术治疗中手术操作的时间较长,切口上会落入大量的细菌,增加了手术医疗器械污染率。另外,还受挤压、钳压等机械性因素影响,切口局部位置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及组织血供差等情况。在长时间的手术中,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全身抵抗力,增加了患者切口感染率[3]。(4)预防应用抗生素:现阶段,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院骨科手术治疗中,具有疗程长、高起点、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不合理等情况,引发药物出现双重感染、不良反应现象的产生,增加了细菌耐药性[4]。(5)营养不良:当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时,可见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胆固醇升高、全身浮肿、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脂质消耗不足等情况的产生。术前,患者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度。营养不良情况的产生,加速了患者体内蛋白的分解,增加了患者术中出血量,若营养摄入不足会加剧患者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增加了患者感染发生率[5]。 3.2骨科创口感染护理干预措施 骨科术后切口感染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不仅延长了疾病治疗疗程,并且还增加了患者的致残危险,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为了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要求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向患者宣传和教育相关的切口感染知识,以降低患者创口感染发生率[6]。(2)对于一些在医院骨科中接受治疗的高龄患者,应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改善,以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力的提升。(3)应尽量避免在手术中对患者进行侵袭性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标准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以确保操作过程的有效执行,以降低创口感染发生率[7]。(4)需要将抗生素应用于骨科手术围术期中,在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时,应以常见致病菌、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抗感染药物抗菌谱及抗感染药物组织浓度分布特点为用药标准,以确保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性。(5)做好骨科病区控制工作,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以促进病房清洁度的提升,降低外来污染源的侵入,应创造良好及清洁的换药环境,应在固定时间集中对患者进行换药,防止与探视时间相重叠[8]。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骨科创口感染发生率,在疾病治疗前,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以降低医源性操作感染发生率,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案,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赵艳丽.骨科创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3):232+234. [2]林昕阳.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9):270-271. [3]梁玉红.骨科伤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J].甘肃科技,2016,32(05):106-107+117. [4]饶佩玉,徐征,陈元芽.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11):1328-1331. [5]涂国霞,郑凤环,吴艳媛.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04):410-411. [6]吴红巧,陈兴灿.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04):97-9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