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
范文 | 吴艳++陈永明
摘要:为深入了解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课题组以全国不同区域十所大学共60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等实证研究。在大学课堂教学各因子中,各年级的大学生评价有显著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课堂教学危机普遍存在,且不同特征的学生表现不一样,并从大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实证调查 教学,是一种价值实现的过程,其最终价值是体现并展示人的成长过程,大学教学更是如此,它应该更侧重教学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教学过程是围绕人的价值生成与实现而展开的。然而,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状况不容乐观,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被学习”和“无问题”等现象默然应允,学生对知识缺乏应有的兴趣,对学习缺乏探究欲望,更难以谈对知识的及时创新。是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是大学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本研究分别选取东部、中部、北部、西部和南部等各区域十所综合性大学为样本,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问卷调查,呈现大学课堂教学状况,揭示课堂教学问题的表征;寻求走出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为提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使大学生成为有问题、有思想、会思考、有质疑能力的创新人才。 一、 被试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6000名大学生,分别来自以下全国高校:复旦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十所综合性大学。样本分别为在校大一至大四学生、已毕业校友和毕业后留学的校友,被试基本情况如表1、表2和表3。 二、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大学课堂教学危机学生调查问卷”。该问卷一共31题,分为7个子项目,分别为:教师教学、师生关系、课堂管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和教学危机。 三、 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数据分析采用的是SPSS17.0统计软件,分别使用了描述统计、频数、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 四、 调查结果 (一)各项目数据基本分析 1.“教师教学”题项数据分析 (1)上课时,老师鼓励过您对教学内容的质疑吗?结果显示,85.2%的大学生认为老师没有,只有14.8%的大学生选择“老师鼓励过其对教学内容的质疑”。(2)老师是否采取讲解式,搞“一言堂”。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老师采取讲解式,搞“一言堂”的有89.6%,不认为老师搞“一言堂”的比例只有10.4%。(3)当您在某些问题上的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老师的态度是接受还是反对?研究结果显示,当学生与老师想法不一致时,老师的态度是反对的比例有39.9%,置之不理的比例有45.9%,接受的比例有14.2%。(4) 老师在课堂上是否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相互讨论。有90.6%的大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没有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相互讨论,只有9.4%的学生认为老师有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相互讨论。(5)大学老师是否对教学的热情和时间投入不够。 83.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老师对教学的热情和时间投入不够,只有16.7%的大学生不这么认为。(6)老师是否会对您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有78.9%的大学生认为老师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只有21.1%的大学生认为老师会顾及。 2.“师生关系” 题项数据分析 (1)大学老师是否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有17%的大学生认为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交流,67%的大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学生交流,认为老师与学生没有交流的占16%。(2)老师是否要求每个学生听从他的指令。有67.6%的大学生认为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听从指令,只有32.4%的大学生不这么认为。(3)老师是否对学生一视同仁?有63.7%的大学生认为老师 “只与少数人交好”,只有36.3%的大学生认为老师持有“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学生。(4)老师是否只按自己的节奏讲课,无视学生反应。66.3%的大学生认为老师只按自己的节奏讲,无视学生的反应,只有33.7%的学生认为老师会兼顾学生的反应。(5)师生关系类型是否民主?有9.7%的大学生选择师生关系类型是“民主平等型”,选择“冷漠型”师生关系的比例最多,高居67.8%,有22.6%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类型是“权威型”,学生只能一味服从。 3.“课堂管理” 题项数据分析 (1)大学老师能否控制课堂时间和课堂纪律。有55.2%的大学生认为老师能控制,有44.8%认为老师不能控制。(2)大学课堂上,老师是松散管理还是严格管理?有7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上课时,老师在教学管理上是松散的,忽视学生的课堂行为,只有26%的大学生认为老师是严格要求学生的。(3)大学课堂中,老师是否有答疑和辅导交流?有74.4%的学生认为在大学课堂中老师没有答疑和辅导交流,只有25.6%的大学生认为老师有答疑和辅导交流。(4)坐在后排的学生是否成为老师关注的盲点?有87%的学生认为那是老师关注的盲点,只有13%的学生不这么认为。(5)老师如何对待课堂上的违纪行为?选择老师 “严厉批评”的大学生比例有7%,有72%的学生选择“置之不理”,有21%的学生选择的是“老师用眼神等体态语言提醒”。 4.“教学目标” 题项数据分析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目的明确吗? 只有13.3%的大学生认为教师目的明确,选择“完全不明确”的比例高达42.9%,还有43.9%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活动有时明确有时也很模糊。(2)老师是否备课认真,有完整详细的教学计划。只有19.7%的大学生选择“是”,但是有80.3%的大学生不认为这样。(3)老师是否会根据学生需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64.9%的大学生认为老师不会,只有35.1%的大学生认为老师会根据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4)老师是否虚心征求并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调整教学?有64.4%的大学生认为老师不会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只有35.6%的大学生认为“老师有虚心征求并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调整教学”。 5.“教学方法”题项数据分析 (1)老师在大学课堂中会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吗?有81.6%的大学生认为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只有18.4%的大学生认为老师大学课堂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2)老师在授课时是否突出重点、难点。有78.6%的大学生认为老师在授课时没有突出重点、难点,只有21.4%的大学生认为老师在授课时有突出重点、难点。(3)上课时,老师是否鼓励学生提问?有85.4%的大学生认为上课时老师没有鼓励学生提问,只有14.6%的大学生认为上课时老师有鼓励学生提问。(4)老师是否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对问题的思考时间? 有85.2%的大学生认为老师不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对问题的思考时间,只有14.8%的大学生认为老师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对问题的思考时间。 6.“课堂氛围”题项数据分析 (1)大学课堂气氛活跃否?只有13.8%的大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活跃,认为课堂气氛一般的比例有63.1%,认为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想配合老师发言的比例有23.1%。(2)大学课堂中,您没听懂的是否会主动问老师。有80%的学生选择不会问老师,只有20%的学生会主动问老师。(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机会有多少。有82.8%的大学生认为上课时学生的参与机会少,17.2%的大学生则认为学生的参与机会多。 7.“教学危机” 题项数据分析 (1)如图1所示,有9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课堂教学存在教学危机。根据卡方检验结果,男女态度无显著差异(P=0.146>0.05); “大学课堂教学是否存在教学危机”在各年级学生的态度上无显著差异(P=0.657>0.05),但是在各专业学生的态度上显著差异(P=0.005<0.01),可以看到显著的原因是其他专业的学生选择大学课堂存在危机的比例是100%。 (2)多数人认为大学课堂危机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有56.3%的大学生选择“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其次选择“教学目标不明确”的学生有31.7%,只有11.9%的大学生选择了“教师责任心不强”。 29您认为大学课堂教学的危机体现在: 图1大学课堂教学的危机体现 (3)多数人认为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最应改善的是“学生参与度”,选择该选项的学生高达54.9%,其次有30.7%的学生认为最应该改善的是“教学方法”,“课堂管理”选择的比例是12%,选择“教师素养”的大学生比例有2.4%。见图2。 30您认为当前大学课堂教中最应改善的是: 图2大学课堂教学应改善的方面 (4)解决大学课堂教学危机最应该完善哪个方面。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完善“教育理念”的比例最多,为36.9%;其次是“教育体制”,为34.1%;选择“教学策略”的有24.1%;选择“评价体系”的比例最少,只有4.9%。见图3。 31解决大学课堂教学危机的策略是完善以下方面: 图3大学课堂教学危机策略 (二)各项目数据差异比较分析 1.各项目数据性别差异分析 如表4所示,男女学生在“教师教学”、“师生关系”和“教学目标”的态度上有显著差异,在“教师教学”、“师生关系”和“教学目标”上,男生的评价显著好于女生的评价。 2.各项目数据在各年级上的差异 如表5所示,教师教学、师生关系、课堂管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等各项数据在各年级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然后通过事后多重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1) 教师教学:大二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大四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这两组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态度是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年级两两组合差异都是显著的。其中,大一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显著高于其他各年级。 2) 师生关系:大一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中显著好于其他各个年级,大二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又显著好于大三学生,但是与大四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大三、大四和已经毕业的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 3) 课堂管理:大一学生对课堂管理的评价显著好于大二到大四的学生,但是与已经毕业的学生评价无显著差异。大二、大三、大四和已经毕业的学生对课堂管理的评价无显著差异。 4)教学目标:大一和大二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态度无显著差异,大一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态度略好于大二的学生。大二和大四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态度也没有显著差异,大四的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态度要比大二的学生略好。其他各年级两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5) 教学方法:大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大一、大三、大四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有显著差异,大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显著低于这三个年级。其他各年级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两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6) 课堂氛围:大四和已经毕业的学生的评价与大一到大三学生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前者评价显著好于后者。 3.各项目数据在各专业上的差异 如表6所示,除了教学方法,教师教学、师生关系、课堂管理、教学目标和课堂氛围等各项数据在各专业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然后通过事后多重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1) 教师教学:除了理科学生和其他专业二者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各专业学生两两之间都有显著差异。工科学生在教师教学的分数要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说明工科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要显著好于其他专业学生的评价。 2) 师生关系: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此项上分数两两之间都有显著差异,工科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最好,接下来依次是理科学生、文科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 3) 课堂管理:其他专业类学生对课堂管理的评价显著低于文科、理科、工科学生对课堂管理的评价。 4) 教学目标:文科、理科和工科的学生在此项中得分无显著差异,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和文理工科的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评价有显著差异,其他专业的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评价显著低于文理工科的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评价。 5) 教学方法:文科、理科、工科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此项中得分无显著差异。 6)课堂氛围:文科、理科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此项中得分无显著差异,但相比之下,工科专业的学生在此项中的得分较低。 五、 思考 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危机:轻视科学素养的规训,轻视思维启发、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等方面,而且在培养学生时存在着“安分守纪” 和“严师出高徒”的误区, 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大角度地向知识技能和应试能力倾斜, 呈现出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理性泛化式、严苛管束式等明显特征, 控制学生的独立性, 压制学生的思维批判性与自发性, 压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激情, 导致学生成为无问题、无思想、无创造的学生,并严重阻碍学生完全人格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也已经习惯了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反映在教学中即是:习惯于带着笔记上课,做了满满的笔记,却没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只会盲目地跟着老师的节奏去学习,老师教,学生学,没有时间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反思和质疑,从而也很难提出有建树的独特观点。鉴于上述调查分析,为完善大学课堂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笔者提出以下建议。见图4。 图4大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一)构建开放的教育理念。调查中发现,有36%的大学生提出最应该改革的是“教育理念”。首先要厘清的是:大学教学应该侧重的是什么?是象我国传统教育一样侧重传播知识、解决问题吗?还是象西方现代教育一样创造知识、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这两者带来的不同结果是:致力于解决问题的教师会努力研究教材、研究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而致力于激发问题的教师则会去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来备课,显然这一类教师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因为每一届学生的成长背景、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研究学生就要在教学中既关注来自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的个性因素,还要考虑到很多不确定因素,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可能教师也无法解决,而传统型教师很难拉下“师道尊严”的面子,所以这一类教师不希望在课堂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提出问题,并且固守自己已有的教育理念:“教学-传播知识”,因此转变这一传统教育理念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次,重新创建大学教学文化,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要走下所谓的“师道”圣坛,不是权威者,也不是“学习中的首席”,因为“首席”二字就已经注定了师生间的不平等,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心理,不利于自主学习。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势必要努力挣脱传统的“讲台圣人”、“教学权威”和“先知先学”等闪亮光环,从而转变为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促使者、激励者,与此同时还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要致力于从传统的单一灌输转为开放的启发诱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的学习情感,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的“教”转变为“导”、“激”等新角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扮演一个“友人”的角色,有助于学生有序地完成学习,刺激学生持续思考问题,激发他们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因为没有问题, 也就没有了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和媒介, 也失去了交流和对话的要素, 师生之间关系就会逐渐淡漠。注重自身教学省思的养成,促使师生双方敞开自身、接纳对方,相互吸引,相互合作,从而达成对问题的新认识和创造性的发展,交往教学促使课堂上有更多的对话和交流,不但让学生获得很多信息,而且能让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师生双方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有助于扩大双方的知识面,使课堂内容在每个人脑中获得持续生成、转化和内化,是交往与创造的有机统一。 (二)开创有效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有赖于有效的教师。一是教师要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教师要开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必须要重整与实际相联的教育内容,调查中发现有56%的大学生对当前教育内容极为不满,认为教育内容与生活实践严重脱节,主要体现为内容陈旧、方式单一,有些教师一次备课通用几年,殊不知,在这个知识更替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怎能固守以前的教学计划或教学安排,这样的教学不但不可能有效,甚至是低效、无效的,因此教师要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教学不是为教学而教学,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而是应该要达到某种明确的教育目标,要经常思考“大学为何而教”这个问题,理清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二是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提倡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差异教学、对话教学和问题教学。在访谈中,有学生认为:“现阶段的大学课堂已经不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者,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既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又不能体现学术典范;二者,师生关系疏远,教师不能提供工作时间的全时间服务,也没有明确的见面时间(appointment time),造成学生课堂上无法消化的内容彻底无法消化,最大的危机应该是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实际需求。”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即保证学生讨论和交流的进行;同时也是引导者,即保证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强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活跃课堂,活跃学生的思维力,在探索的基础上创造知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精神,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在课堂中都能够发挥想象力,敢于批判和质疑,敢于表达自我,勇于探索和实践验证,促使教学成为一种想象性的活动。在引导学生质疑时, 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感悟和体验学习,从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努力地实现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有机统一。教师既要对他们的独特体验、大胆质疑予以鼓励、支持, 也要对他们的幼稚、不足予以引导, 不然怎么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学会质疑, 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又提高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谈到解决大学课堂教学危机的关键措施时,有学生提出:“关键在于改革教学模式。现有的模式已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其给学生仅仅提供了上课听讲的平台。而学生最需要的是独立思考、自主管理和操练实践的平台。因此,让学生介入高校官方的学术研究和允许大学生直接参与校园管理工作是课堂危机的很好解决途径。”在调查中也有高达54.9%的学生认为学生参与课堂率太低,如学生提出:“由于受课堂规模限制,讲授是最为高效的授课方式。教师也在试图努力激发学生的思考,但事实上,愿意思考的学生屈指可数。主要问题体现在未将课堂参与度列入学生成绩评价指标。” 因此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趋势。教师必须具备大智慧和大胸怀,扮演一个倾听者、交谈者和激励者与学生进行沟通,要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悦纳自己,必须以平静、平和、平等的心态,关注、关心、关爱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真诚、真心地了解学生所困所惑、所思所虑,从而激发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构建一个利于师生双方交流的平台,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对话过程中,不仅仅交流和分享思想、情感和智慧,更能收获思想、情感和智慧,丰富双方的内心体验,师生双方不仅仅是实施者,而是成为对话的共同开发者、开拓者、创造者,构建对话的师生关系改变了传统的师生授受关系。通过参与和对话,教师的学生以及学生的教师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也随之出现: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收获了教益,学生在获取知识、获得教益的同时反过来也能促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重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能力和探究能力,以问题的提出、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此活动中,以问题为主干线,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促进思维的高水平活动,以便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能力、最终丰富思想,构筑交互式师生活动,因为是双向交流,无论是言语式还是非言语式,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交互式特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各种问题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其思维的活跃和发展,提升其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课堂教学活动不是单一的活动,而是一种复杂性的双向交互活动,既是文化存在,也是社会存在,更是人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统一存在,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的教学属性。大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应该仅仅体现为知识的传授,教学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于学会创造、学会关心以及走向幸福等。大学改革应该多维度、多方式地深入到课堂的教与学,要培养创新人才,应该正确认识大学课堂教学现存的各种危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走进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完善课堂,已成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W.Moberley.Crisis is in the University[M].London:SCM Press,1949. [2] Carter.V.Good.Dictionary of Education[M].New York:McGramhill Book Company,1973:102. [3] Peter Scott.The Crisis of University[M].London:Croom Helm Ltd,1984. [4]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主题报告——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5]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6]杨振宁.谈大学教学和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 (责任编辑钟嘉仪)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