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研究 |
范文 | 闫健+刘玉威+武海滨 [摘 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层面上的发展战略。在“双创”大背景下,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文从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出发,运用案例分析、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以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构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体系框架,从而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下专业课程的设置,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体制机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0-0024-03 一 背景及意义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强调了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在大数据、互联网+、云平台以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共融共生,长足发展。 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近年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也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在宏观层面上,一些高校只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而对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深度和认识理念关注较少,因此有的教师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十分明确,有的甚至与专业教育脱节,单纯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自主创业、减轻就业负担;在微观层面上,一些高校只注重丰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学习,对不同学生群体没有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培养和教育,只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锻炼[2]。因此,一些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理念还应进一步扩展,认识深度还应进一步加深。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要进一步加强 对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应是一种通识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教育应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在某一领域内取得专业的知识。目前,有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相对独立,还没有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很好的融合,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也需进一步提升,多数教师习惯于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十分紧密,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一些实践平台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应互为支撑,两者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需进一步探索 创业本身也是一种专业和职业,有其独特的规律。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还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现“互融共生”的发展模式,大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面向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专业教育的课程由专业的教师开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范式,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和渗透创新创业的元素,不能只在思维层面上得以实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帮助所有学生形成创业思维,探索如何将想法变成现实,这还需进行探索,寻找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4]。 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初探 (一)转变认识,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要实现“互融共生”,首先要转变当前高校个别教师教育理念单一的现状,和专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不同,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要侧重对学生自我创业精神的培养,同时从创业就业等方面给大学生以启迪,赋予人才培养模式以新的内涵。高校的创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新内容,它更像是对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延续。创业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专业教育的兴趣,并给学生提供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实践的理论支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应互为支撑、有机融合。 (二)建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专业教育是基础,创业教育是实践,他们都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在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将创业教学法引入到专业课堂,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法来推动专业学习是行之有效的融合方式之一;建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分为不同的教育层次要求: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愿、激发创新创业动力方面对全体学生设置公共选修课程,作为通识教育层次;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较高技巧和技能方面对部分学生设置系列专业选修课程,作为学科基础教育层次;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和实际创业指导方面对个别学生设置各类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专业教育层次。使学生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学习效果达成度、创业指导等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目标导向,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这是高校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和基本出发点。 (三)以结果为导向,探索創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动力,在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以结果为导向,专业教育要融入创业教育,可以为专业教育注入新活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创业教育要依托专业教育,可以为创业教育注入新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创业教育还要借助一定的实践活动,创业的本质在于实践,创业教育不只是教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结合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创业思维,从而更好地推动创业教育的落地,实施深层次的创业教育,最终为人才培养服务。 四 构建多种模式共存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体系——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 为全面推进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学校紧密结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设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强调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体系,这是学校适应时代变化的一种全新尝试。 (一)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的课程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规划与建设,以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根据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学校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个性化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本科人才培养过程。 1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学校根据国家的战略要求,重点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科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专项)四位一体、有机融合、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的课程体系。在通识教育层次中,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三大平台(基础平台、能力平台和实践平台),学生在完成必修环节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爱好和专长选修有关创新创业类课程,通过获得学分,采用考试、报告、实验分析等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进行考核,让创新创业教育接地气,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一样重要;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自己创新创业素质和技能,为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2 构建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建立满足社会需求导向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和创新创业型人才校内外联合培养机制,优化学科结构,推动互利共赢,形成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由校内培养向校内外联合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型转变。 目前,学校已经建设完成近2000平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有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的创业文化中心和创意开发中心,充分结合学校现有的大学生創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通过认定创新与实践学分、评选创新实践奖学金等方式激励取得优异成绩的创业团队和项目,推荐优秀团队及项目入驻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进一步促进校内外各类实验教学平台的资源的集聚效应,共同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生根。 3 优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教学方法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体验式以及沙盘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构建适合不同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系。采用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模拟与仿真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变“教学”为“导学”,变“灌输”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考核形式采用笔试、面试以及技能测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成绩评定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资源,尝试建立多样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通过举办各类大赛,鼓励学生开展“创业类”毕业设计,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5]。 (二)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高校来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宏观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这对于高校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培养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创业经历、既有企业管理背景又有专业背景的综合性教学队伍。目前,一些高校在综合性教学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41%的高校既没有专职教师,也没有兼职教师;34%的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由校内就业工作人员、学生工作人员、经管学院老师或外聘部分业内精英(包括创业成功人士、风险投资家、企业管理者)组成;仅有25%的高校有专职的创业教师[6],这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因素,优良、充裕的教师资源是学生发挥能动性的基石。[7]学校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部、人事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专项工作。近几年,学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对综合性教学队伍的建设,明确教师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并在职称评定中明确提出了要求;积极聘请社会上优秀企业家、知名校友等校外人员担任学校创业教育导师,努力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综合性教学队伍,全面提升学校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每年学校还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访学,学习国外先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五 结语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改革措施。高校应探索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课程体系的制定要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创新创业发展空间,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永力.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5(3):53-54. [2]魏银霞,黄可,郭庆.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2):14-17. [3]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 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4(6):79-84. [4]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J].国家教育 行政学院学报,2011(9):43-47. [5]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 发展研究,2012(3):54-58. [6]蒋阳飞.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J].大学教育科学,2014(4):107-109. [7]钟江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创新模式 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8):7-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