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微一体”: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径 |
范文 | 杨光 李喜峰 马越 [摘 要] 互联网、微信、微博等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善用新媒体,打造“微课堂”、塑造“微队伍”、营造“微环境”,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构建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微一体”新路径。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基层党组织;微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10-0053-03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基层党组织是黨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要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为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顺应新媒体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趋势,遵循新媒体和网络发展规律,实现新媒体与基层党组织的深度融合,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 新媒体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与网络信息技术密切结合的新媒体应运而生,它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给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机遇 1 极大丰富了高校基层党建活动的形式 传统的党建活动形式较单一、吸引力不强、收效不大,在新媒体时代,资讯传播具有生动、迅速又活泼的特性。这一特点传统的党建教育模式下教育内容陈旧、单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样一来,既使得党建教育素材变得多元化,也使得党建教育的环境氛围变得轻松愉悦。 2 给高校基层党建的工作方式带来重要变革 借助新媒体的优势,过去生硬的“灌输式”“说教式”党建工作模式将会被“分享式”“互动式”的工作方式所取代。利用这种方式互动沟通,将基层党组织工作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党员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不断地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升华思想、提高觉悟。这种变革后的教育方式将改变基层党建工作的传统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党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新的载体 时代在进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也不能落后。网络和多媒体互动平台的出现,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信息化工作载体。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得到逐步改善,“智慧党建”“党员信息管理信息”“党建云”以及各种党建类APP的出现,破解了“流动党员”的教育难题,有效地扩大了基层党建工作覆盖面,形成了“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的党建新局面。 (二)新媒体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挑战 1 高校网络党建的管理水平相对薄弱 基层党建工作队伍中的部分人驾驭新媒体的能力还有限,不能将新媒体技术灵活运用。在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运用如此广泛的今天,他们运用新媒体平台就变成了顺势而为的事情,但是党员运用新媒体表达诉求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自身语言表述不当或者被不良信息误导而引发一些问题,这就是高校党建工作者的新媒体管理水平的考验。 2 传统基层党建工作的主客体发生了变化 从一个角度来讲,新媒体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带去信息资源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去了同样的信息资源,这就改变了一直以来党建工作者首先拥有信息资源、应用信息资源的有利形势,使得高校党建工作者的权威性被弱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在对大学生所得到的信息资源进行“检验”方面有一定难度,这也减弱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优秀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3 加大了年轻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 “90后”甚至是“00后”党员队伍发展壮大。他们更加依恋互联网,他们思想独立、追求平等、爱憎分明,也容易冲动。伴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信息资源的内容及其传播方式将具有更多种样式,形形色色的舆论、观念、文化打破原有的时间与国界的束缚在新媒体平台上无限交织融合冲突发展,各种思想观念交流交融交织,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难度和效度。 二 新媒体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现状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法,填补了传统党建方式的不足。另一方面,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运用新媒体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高校基层党组织对新媒体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对新媒体的驾驭、监管能力还比较薄弱等等。 (一)新媒体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与之前的党建方面的工作相比较,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开始以网络环境为基础,以网络信息作为支撑点发展。从现在的发展情况上看,在大多数高校中,网络化时代下的党建工作包含了传统的党建工作内容,党建工作不再是之前的纸质化办公,逐渐向无纸化办公转型,并且不断优化。下面是对当下最为普及的微信、微博两种新媒体平台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的具体分析。 1 微信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互联网+”时代,微信有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它的高效性、互动性、大众性等特性使其在当代大学生当中的应用量很大。大多数高校的党建工作也都已经建立了自己专用的微信公众平台等等,利用自己学校党建相关的新媒体平台,推送宣传一些贴近国家时事政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原创内容,大到国家,小到学院分党委,即时发生什么,就会更新发布什么,能与师生进行及时的互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资源。 1 要有坚实的党务工作基础储备 新媒体时代信息更新迅速,正确的思想理论能够指引基层党建工作者在复杂的环境中工作而不受干扰,也能使他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基层党建工作者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贯彻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新媒体技术为传播手段,树立新发展理念,既能熟练掌握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体系,又能与新媒体时代接轨,做到两者有机结合。 2 要树立“互联网+党建”思维 党建工作队伍要顺应网络时代,与时俱进,树立互联网思维和智慧党建意识。要经常性地上网看看,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了解党员所思所想,回应网民关切。真正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工作当中去,把党务干部从一些耗费时间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党建工作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信息化之路,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3 培养“互联网+党建”能力 党建工作队伍是党的先进理论的领跑者和传播者。基层党组织要安排专人负责互联网党建工作,加强其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使用和驾驭能力,使他们善用网言网语宣传阐释党的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此外,党建工作者还要拥有超群的创新力、鉴别力与洞察力,不断满足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三)营造党建“微环境” 新媒体时代,人们的言论更加“自由”,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规范管理,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营造一个清朗的党建“微环境”。 一方面,营造健康网络环境。要加强网络新媒体内容建设,扩大主流舆论,唱响网上主旋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新媒体党建“微环境”。规范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新媒体上表达的内容与方式,引导青年学生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努力成为新思想和正能量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通过新媒体的浸润,让基层党员在耳濡目染和润物无声之中做到知行合一、坚定“四个自信”。 另一方面,净化不良网络环境。在借助新媒体发展巩固基层党组织,传播党建声音正能量的同时,也需要防范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受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的限制,一些党员容易受不良信息误导,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因此,要加强对新媒体内容的监测、监管,敢于发声亮剑、果断纠偏,对传播不良信息的党员加强教育引导,及时消除对党的建设有害的一切消极腐朽思想和错误言论。 参考文献: [1]中国共青团网.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qnzz.youth.cn/zhuanti/shzyll/fzyjs/201811/ t20181107_11777929.htm,(2018-11-07)[2018-12-09]. [2]杨飏,朱飞.新时代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7). [3]李珂.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应抓好“五态”[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 [4]祁鸣,夏歆,倪颖.利用网络媒体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設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6). (责任编辑: 王义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