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对策研究 |
范文 | 田媞媞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教育信息化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全面认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模式、增加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投入、将信息化教学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四个方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逐步解决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核心素养 近年,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笔者调研发现,不少高职院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许多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偏弱,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与机制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认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模式、增加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投入、将信息化教学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等方式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一)许多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在教育教学方面,信息化发展对教师的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信息化手段的执行力等要素,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受年龄、地域、学历、专业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反映在青年教师身上,主要表现为缺乏教学经验,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教学管理心理不够成熟等,而年长的教师则容易陷入固守经验的樊篱,排斥对信息化手段的学习与应用。这两种情况都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师整体能力的提升。有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认识不够全面,信息化教学尚处于只会运用多媒体的初级阶段,甚至有些教师只在信息化教学大赛时采用信息化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凭经验教学,排斥信息化教学。 (二)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偏弱 笔者曾在执教的经管类学生中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高考文化课成绩低于本科分数线100分以上,12%的学生入校前有沉迷网络的现象,26%的学生对专业课程缺乏好感,66%的学生对未来没有明晰的职业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偏弱。 (三)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学生就业与企业岗位结合度较高,对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场地、器材、设备等要求较高,需要学校增加资金投入,满足教育信息化对配套设施的需要。笔者调研了河南省四所高职院校,不少受访教师表示,由于设施有限,他们很难开发出优质的信息化专业课网络课程,所需课程大多是购买网络课程设计公司推出的产品,这些课程大多不符合企业最新标准和专业发展现状,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与机制 在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强。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院校对教师教学信息化工作的激励支持还只停留在空喊口号的阶段,缺乏实际行动。虽然也有部分院校开展了一些教学信息化大赛,但总体上来看收效甚微。久而久之,教师探索信息化教学的动力越来越弱。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影响高职院校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既要顺应时代潮流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也要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则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多方努力,共同面对,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笔者主要从学校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整体能力 教师是实施教育过程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更加需要关注教师的信息化掌握情况,尽快建立一支专业的信息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培训。培训既要能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也要能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高素质人才引进的方式,吸引具备高水平信息化能力的教师进入高职院校队伍,增强教师之间的竞争力,激发高职院校教师自我能力提升的意愿与动力。 现阶段,高职院校采用的培训方式主要有岗前教师业务培训、学校集中短期培训、远程教育培训及校外相关专业培训。但是这些培训的力度与深度是远远不够的,相对于教育信息化来说,当前这些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与系统性还有待提高。培训应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年龄、学历、专业、接收信息能力的不同,采用分层、分阶段的方式。先培训一批理解能力强的教师,让其将理论尽快应用于实践,节约人力、物力与时间,然后让其对接受新事物慢的教师进行细致指导,帮助其提高信息化能力。另外,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结合企业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让教师学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微课、慕课、蓝墨云班课等,充分利用互聯网和移动设备,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模式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习惯被动式学习,厌恶程式化教学,如果教师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自由、乐于接受新兴事物,如果教师方法得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授课方式上巧妙结合信息化手段,便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信息化教学更容易使学生获取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增加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投入,提高信息设备与技术的应用率 高职院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发挥主动性,优化学校资金配置,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同时,高职院校要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与企业加强交流,拓展校企合作模式,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企业引进信息化设备,服务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率,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高职院校应加强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不同的专业网络课程。例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建立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效率。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在资源库平台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从而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当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成熟阶段时,学校可以构建网络教育空间社区。网络空间社区的建立不仅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还是学校师生信息化教学的平台。网络教育空间社区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区,但是也能从心理上给予参与的师生一种稳定的群体认同感。 (四)将信息化教学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高职院校应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情况以积分的形式纳入绩效考核,营造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良好氛圍。高职院校教学督导部门可设置信息化教学评课团队,以“多媒体、互联网、计算机软件与课程内容结合度”为标准,设计量化考核表,学期内不定时对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打分,并给予优秀者一定奖励。当然,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一锤定音”,而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参与对教师评价的主体也不能单一,既要包括教师所在院系的领导组、同学科同事、授课学生,也要包括教学督导部门的评课组。 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体制,帮助教师自主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首先,学校可将教师业务能力、信息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作为提升教师整体能力的重点,制定相关制度,量化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其次,学校要以教学督导部门为中心,设立监督机制,对教师信息化教学开展过程性监督,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最后,学校要设立考评机制,奖惩结合,从而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三、结语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多元的信息化渠道来丰富专业知识,但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其本身具备的“育人”职能,是任何现代信息技术都不可能替代的。所以,教师在提倡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技术应用的度,课堂不能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应是教师学识积累与人格魅力的竞技场。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信息化建设使得职业教育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校在教育资源、教育方法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发展。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实践性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建利,贾义敏,任改梅.教育信息化的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 [2]周霓忻.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9). [3]郭淑贞.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5,(16). [4]许冬陵,李清华.以教育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J].数字化用户,2019,(3). 责编:初 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