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U校园翻转课堂模式全流程探析
范文

    

    

    摘? 要:在教育4.0时代,翻转课堂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顺应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需求,弥补了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不足,受到了教育者的踊跃尝试和积极探索。基于U校园翻转课堂实践,文章探讨了翻转课堂模式下师生的角色转变及建立翻转课堂的六步基本流程:明确课程目标,组建教师团队,选择技术平台,整合课程资源,设计课堂活动,建立评估模式,并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线下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翻转课堂;U校园;翻转课堂建设流程;翻转课堂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6-0054-04

    Abstract: In the era of Education 4.0, guided by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facilitated by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is being actively tried by educators at various levels for its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as well as its unmatched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 terms of time and space.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Unipus flipped classroom, with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suming new rol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ix-step process of setting up an effectiv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goal-setting, team-assembling, tech-selecting, materials-integrating, activity-designing and assessment-establishing, with a focus of in-classroom activity design.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Unipus; flipped classroom model-setting; activity design

    引言

    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Mazur[1]倡导的同伴教学(peer instruction),之后雪松维尔大学(Cedarville University) 传媒系教授Baker通过教学实践,于2000年会议上向同事们提出“classroom flip”概念[2],后来迈阿密大学的三位经济学教授Lage, Platt 和Treglia[3]解释了“inverted classroom”教学模式。之后,二位中学化学教师Bergmann和Sam[4]详尽阐述了Flipped Learning对于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的作用。

    随着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翻转课堂已经超越了Mazur教授使用的答题器(clickers),超越了Baker教授每次上课携带的计算机和显示器,及后来的网络传输讲义,超越了Lage教授使用的录像带和录制了声音的Power Point,超越了Bergmann老师在Youtube上传的视频。现今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是后MOOC时代的SPOC平台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相融合所构成的一种教学模式。慕课使知名教授“走”出校园,让全球全社会可以共享高品质的教学资源,但是辍课率较高[5],完成率较低,而翻转课堂充分利用了慕课的重要特征和优势,回归校园,最大限度地使稀缺资源发挥效力,并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活力。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翻转的环境中被重新定义,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技术的实践者,资源的整合者,学习的激发者,过程的促进者,效果的评价者;而学生则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探索者,合作者,交流者和研究者。

    翻转课堂自实践以来受到了教育者的踊跃尝试和积极探索,但是要使翻转课堂真正发挥其优势,实现其效果,并不是简单的资源、网络加设备,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施流程,以确保產生有效的学习效果。作者通过实践翻转课堂,探索建立了一个包含六个基本步骤的全流程翻转课堂模式(图1)。

    一、明确课程目标(Goal-setting)

    实施翻转课堂之前要明确所涉及的课程及翻转教学模式需要实现的目标,不是为了追赶潮流而翻转,而是应该基于解决教学或课堂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为学生提供稀缺课程资源,基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率而设计实施翻转课堂。

    作者实施翻转课堂的课程是《英语畅谈中国文化》,课程目标即是解决大学生本族语文化失语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在日益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受到空前重视,世界各国人士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情高涨,都为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见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深度广度也逐渐加强。这又迫切要求每个国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了解所学习外语的国家的背景文化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更要具备运用目的语准确地向外国友人介绍本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

    在现有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已开设的文化类课程包括《欧洲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文化概况》、《西方文化》等。而关于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缺失,学生在国际交流中,出现了本族语文化失语现象,即对英美国家的文化内容如数家珍,谈到中国文化却窘迫语塞。大学英语教学里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缺失,也使得学生们对于母语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浅薄,对全面提升高校学生文化素养和形成独立的文化人格极为不利。之所以选择翻转课堂模式,是因为文化是一个庞杂的总和与汇集,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知识传授类型的课程,所以此类课程更适用于进行资源整合与利用的翻转课堂实践。

    二、组建教师团队(Team-assembling)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勇于挑战自我,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探索适合相关课程的翻转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整、创新翻转课堂。因此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素养、信息技术素养、教育艺术素养、创新能力素养[6]。这些不是某个课程授课教师可以轻易完成的,因此需要为翻转课堂组建课程团队,群策群力,共同完善课程模式。

    《英语畅谈中国文化》课程团队由教授、副教授及骨干讲师六人组建。六名教师分工协作,集体研讨课程方案,建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活动,建立评估体系,并且团队教师互相听课,提供建议,共同成长进步。

    三、选择技术平台(Tech-selecting)

    对于翻转课堂,选择适合的课程资源和技术平台是至关重要的。纯粹开放的MOOC学习平台,虽然课程资源丰富,但无法实现翻转课堂的班级数据监控与管理,要想提高翻转课堂的效率需要使用限制入口的、相对封闭的课程资源管理平台。同时为了便于课程内容的调整和增加,教师端需要具有较强的相应功能来实现。

    经过慎重比较和选择,《英语畅谈中国文化》课程最终采用了外研社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的数字课程《文化之旅-中国》,该平台具有丰富的数字课程资源,并能建立学习模型,持续不断地分析教学活动和内容数据,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为教师提供基于数据的学情预测和教学干预建议,实现智慧教学,智慧学习。

    首先,教师可以实现全流程管理,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管理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进程与考核标准进行设置,并实时了解和评价学习效果;线上作业管理,可以让老师发布作业并实时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与详情统计。同时该平台提供PC 端与移动端的多终端支持,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泛在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投票、随机提问等移动教学工具丰富教学设计,调动课堂氛围,并通过基于移动端的教学管理功能随时随地了解学生学习进度,给予指导和反馈。支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组卷测试,并提供多层次的成绩统计工具,从平时成绩、教程学习、课堂互动等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记录,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四、整合课程资源(Materials-integrating)

    线上视频资源是翻转课堂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它有各种形式和来源,可以由教师团队录制视频,这样教师可以对课程内容和课程质量有更好的把控;但是如果限于预算和时间问题,课程教师不必是讲座视频中的主角,可以采用现成的数字课程资源,简单易行,有较好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也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整合者,根据学生需求整合各种线上和实体资源,综合多个相关课程,博采众长,按需集成。

    《英语畅谈中国文化》采用了U校园平台《文化之旅-中国》,该课程全程由外教讲授,语音语调流畅自然,语言地道。该课程包括8个主题单元,涉及紫禁城、中国婚礼、汉字、旗袍、剪纸、京剧、中国传统节日、明清小说等,内容涉及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但是文化是个庞杂的体系,因此平台课程从内容上看还有进一步丰富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团队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完善了课程内容,共整合如表1,12个主题单元。

    《文化之旅-中国》数字课程,包含短小精悍的视频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文化词汇和特色表达,进而地道准确地表述中国文化相关内容,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各领域文化现象,体会文化背后的成因。文化知识配有练习,巩固和考查学习效果。课程中也特别设置了文化翻译练习,强化语言输出,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

    在平台已有的课程资源基础上,教师团队利用平台的补充资源功能,在平台上传了四十余条课程讲义和课程视频,并发布了多个学生可以在线完成提交的作业测试任务。

    五、设计课堂活动(Activity-designing)

    任何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术(technology)的使用,而在于教学法(pedagogy)的運用[7]。技术是为教学法服务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切忌“新瓶装旧酒”,启用新技术的同时仍沿用旧套路,而要真正寻求学生思维的激发与调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从而提升课堂参与度,并提高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模式,在时空、流程和范式上对传统教学进行翻转。把知识传授在时间和方式上从课上面授转移到课前视频,只是在流程上实现翻转课堂迈出了第一步,学生课前通过阅读材料或观看视频讲座认知新的学习内容,仅实现了布鲁姆教学目标[8]中的记忆和理解等低阶认知目标,而更重要的是在面授课堂上,在教师和同伴的支持下,实现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等高阶认知目标,因此面授课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习者批判思维、归纳概括、合作能力、综合素质和学术素养。

    《英语畅谈中国文化》翻转课堂的教学团队经过不断摸索,实践了如下一系列比较有效的课堂活动。

    (一)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是翻转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使学生理解课程目标,认同课程理念,激发参与热情,了解教师的课程要求,明晰自己所需要完成的课程任务。课程开始时应有一个教师面授的导学环节,每个课程单元也应该设计有简短的文字导学内容。

    (二)学习测评

    为了保证线上学习活动的完成度,课前的自主学习测评需要贯穿课程始终,这个环节既可以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也可以强化课程的知识点。可以采用传统的纸笔小测,或提问形式,也可以设计好小测题目和内容,上传到U校园平台,课上做在线测验,教师可以立刻获取测评结果,并根据结果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探究解惑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疑问或不理解的知识点,有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教师或同伴的交流已解决,但是可能还有一些问题遗留,因此翻转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同伴教学策略和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策略,作为答疑解惑者,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探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这一环节可以采用小组成员轮流就学习内容做讲解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小组会引发相应的讨论,老师可以参与其中的疑问解答。

    (四)思辨活动

    课堂延伸活动可以设计支持高阶认知目标的多种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文化类的课程可以设计中西文化现象的比较与评析,同时补充一些中西视角的文化现象的文章或视频,让学生全方位地深度了解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诠释中国文化现象。

    (五)产出任务

    不同课程根据其教学目标,应设计不同的产出能力的作业与任务。《英语畅谈中国文化》的重要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用英语向外国友人介绍本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因此侧重口语产出能力。U校园平台设计了很多文化主题的汉译英任务,对于学生了解相应文化现象的英语表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自主学习环节对于口语支撑力度不够,需要在线下课堂加强产出任务设计,因此学生有各种课后任务,包括音乐主题的中国乐器的配音任务,建筑主题的利用故宫三维实景配导游词的视频任务,中国书画的视频解说任务,服饰主题的海报讲解,中国古代技术的文字介绍和过程描述等。U校园支持这些音视频作业的网上提交。

    (六)反思导图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层次的教学中。反思导图是指文化主题学习之后,经过了知识内化,同伴研讨,教师解惑,多角度观点输入等认知活动以后,经过归纳概括而呈现的主题思维导图。《英语畅谈中国文化》的每一个单元主题因为有大量的音视频及文字输入及扩展,内容比较丰富,因此要求学生们课下制作反思总结思维导图,既可以让学生对庞杂的文化内容进行梳理,又可以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经过几次任务,学生们都能熟练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呈现出清晰美观的反思导图。

    六、建立评估模式(Assessment-establishing)

    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多样化的评估指标。鉴于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更加动态化,对其评估也应更加灵活,应结合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多层次的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形成性评估。

    课前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通过U校园平台提供的学习情况即时获取,包括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测验练习得分,也包括学生整体的作答分析和单元报告。课中的评估包括平台方便的签到功能,提问和测试功能,平台随时记录测评结果。课后的作业提交可以使教师在手机端随时反馈作业的评分。

    除了利用技术提供的评估数据,还可以使用一些传统的评估方法进行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和期末试卷终结性评估。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要使用细致具体的评价参数,以确保可操作性和客观性。

    七、结束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实践者不断学习和探索,经过实践,作者认为明确课程目标,组建教师团队,选择技术平台,整合课程资源,设计课堂活动,建立评估模式这六个步骤是翻转课堂模式建立的基本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更新理念,提高信息素养,转变并适应新的角色,承担新的责任,拓展新的认知,逐步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文化与氛围。

    翻转课堂模式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细化与完善的过程,对于师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更新,帮助学生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下提升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个教育4.0时代,这一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顺应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需求,弥补了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不足,必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参考文献:

    [1]Mazur, Eric. Peer Instruction: A User's Manual Series i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M]. Pearson, 1997.

    [2]Talbert, Robert. Flipped Learning: A Guide for Higher Education Faculty[M]. Stylus Publishing, 2017.

    [3]Lage, Maureen J., Glenn J.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 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2000 (31): 30-43.

    [4]Bergmann, Jonathan, & Aaron Sam. Flipped Learning: Gateway to Student Engagement[M].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14.

    [5]王勃然,金檀,趙雯.慕课与“高”辍学率:基于学习者视域[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0):163-168.

    [6]孙朝娟,孟洁然.翻转课堂模式下高校教师角色定位及专业素养提升[J].教育观察,2018,7(11):71-72.

    [7]Mazur,Eric. Farewell,lecture[J].Science,2009(1): 50-51.

    [8]Bloom, B. S. , Engelhart,M. , Furst, E. , Hill, W. , Krathwohl, D.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 [M]. New York: David McKay, 1956.

    基金项目:2018年7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第九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多模态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研究”(编号:ZGWYJYJJ2018Z28)

    作者简介:张莱湘(1972-),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