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代加强边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研究
范文

    李文锋

    摘 ?要: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阵地”,是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加强边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事关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的重要事业。“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做好党建铸魂工程,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精品思政课程,注重学科建设,是边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基本要素。

    关键词:边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1-0066-04

    Abstract: As the "core position" for spreading Marxism, the Marxist College is the backbone of the frontier positions of ide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colleges in frontier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is an important undertaking concerning the direction of socialism. "New Era, New Mission, New Responsibility", doing a good job in party building,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creating excell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focusing 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colleges in bord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frontier university; Marxism college; construction research

    深入貫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导向,坚持“六要标准与八个相统一”要求,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边疆高校“以顶层设计为总揽、以队伍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支撑”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科研兴院理念,围绕学校办好西部乃至全国一流大学的办校目标,走出了一条“立足边疆、立足学校、立足专业实际”有特色亮点的发展之路。

    一、“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做好党建铸魂工程新要求

    (一)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排头兵”,将教学科研和党建工作相结合,是新形势下做好边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深入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精神,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扩大会议、职工学习大会、各支部党员大会等形式进行,不断用先进理论武装广大院师生头脑,始终做到只有理论清醒,才能政治坚定。

    (二)不断加强党务干部培训,提升党建水平能力

    为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党务干部队伍。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设置党支部,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出台相应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务工作者培训方案和手册,多个层面开展党务知识培训。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的作用,支委委员积极配合,结合支部实际,将教学科研融入支部建设,打造具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的示范性党支部,按照写好教育“奋进之笔”总体部署,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三)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不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落实中央治疆方略,强化党对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筑牢社会主义教育阵地,打造“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鲜亮政治底色。其次是坚持思想引领,坚持正本清源,以马克思主义五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通过透彻的学理分析,强大的真理力量,人民的生动实践,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知正念,真正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最后是在转变工作作风、加强纪律建设上持续用力,纯洁队伍、健全机制,切实与日常教育教学科研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强化队伍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二、“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是这一阵地的坚守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1]。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学识渊博、业务能力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核心关节。

    (一)优化师资队伍配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人才梯队建设

    针对边疆高校师资力量短缺,高层次人才匮乏,学科梯队建设不足等问题,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应该出台相关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要加强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通过制定严格的新进教师招聘方案,严把“入口关”,把人才引进来,把教师队伍质量提高上去,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办好思政课,最重要的是要有底气和信心[2],只有如此才能让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底气、有自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科、研究及发展方向,重新按学科、教研室调整配置,重新将全体教师按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进行调配,不断梳理、优化教师结构与构成,夯实队伍建设。

    (二)继续加强教师寒暑假社会实践研修工作,厚植理想信念

    针对边疆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阅历单一,教学科研内容不接地气的问题。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社会实践研修力度,形成每年利用暑假组织教师赴红色革命圣地、沿海发达城市,寒假赴基层实践教育基地的固定安排,同时,还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全体教师赴周边的县市乡镇,实地调研脱贫攻坚、组织建设、群众工作、乡村振兴、旅游廊道建设等内容,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将研修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让红色基因、革命气节、胡杨精神、家国情怀在全体师生的心中深深扎根。

    (三)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力度

    通过老中青“传帮带”,一对一带教、多轮试讲、集体大备课制度,快速有力提升思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培训、访学、出国进修、读博等。将师德师风建设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到日常教学,积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不断加强日常考核与年底考核相结合,修订教学指导、教学督导等方案,以学生评教、同事互相评教、学院专家评教相结合,切实把师德师风考评规矩立起来。鼓励引导广大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努力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四)发挥对口支援机制优势,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

    边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借助对口援建高校的优势,从人才智力援建、协助进修培训、博士生培育等,拓展为涵盖学院行政管理组织架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资源共享、构建联合团队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援建。对口援建高校派教学科研管理人才来边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副院长,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同时派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承担一个学期思政课的教学任务,通过示范教学、听课指导、组织集体备课、专题化教学等形式,提高边疆高校马院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能力。

    三、“蹄疾步稳抓落实,开拓创新谋发展”,努力打造精品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国高校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艰巨任务,这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与命运。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不可替代作用[3]。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的新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标准与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统一”要求,积极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一)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大力推进思政课程改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边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推进思政课内涵建设与改革创新,探索教学新模式。通过现场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融合教学等方式,打造“行走”的课堂,让思政课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台,打破了以往思政课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的积弊,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积极协调衔接 “军史馆”、“历史博物馆”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基地,以史馆丰富详实的军史资料和鲜活生动的英模事迹为依托,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并以学生主题汇报、观后感等方式纳入课程实践教学测评。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强化立德树人,實现“三全育人”,进一步深化军民共建,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

    (二)探索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推进教学的信息化改革

    以互联网+教学为平台,将新的数字化手段与课堂教学管理相融合,发挥互联网+教学的独特优势,一是针对思政课教师日常教学业务重,考试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将思政主干课全部采用手机app客户端的无纸化考试系统,提出了期中考试以主观题为主,期末考试以客观题为主的考试改革思路,以考核方式的改革倒逼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二是针对广大青年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聚集的新常态,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探索思政课教学与微平台相融合,将思政主干课的相关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进度推送至微信公众号,打造了集“教学、宣传、展示”三位一体和贯穿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新媒体平台,让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如影随形。利用教学时间,增强教学过程的灵活性、交互性、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4]。三是组织“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等比赛,深化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促进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提高了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强化了思政课铸魂育人主阵地的作用。

    (三)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建设步伐

    一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基本规范》,作为学院教学运行、质量监控、教研室管理、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二是发挥教科办在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本专科、硕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统筹组织学院专职教学秘书、研究生秘书、科研秘书及各教研室秘书开展工作,使学院教科办在课程教学任务编排、教学团队规划建设、教学检查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师教学绩效测评、科研课题论文及成果申报审核管理等各项工作中统一协调、规范管理,发挥更大作用。三是持续推行教学资料审核制度。为严肃课堂教学,建立健全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制度。各教研室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教材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将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5]。通过准确把握教材基本精神,研究确定教学进度和内容,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四是规范集体备课、试讲。教研室集体备课、试讲提前发布预告,并于做好集体备课记录、试讲记录存档;每学期全院至少组织一次全员集体备课,集中研讨教学共性问题,促进各门课程有效衔接。五是进一步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作用。促进学术指导、教学督导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运行;每学期应制定专门工作计划,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教学指导和督导问题,期末总结工作情况,实现教学指导、教学督导与学院日常行政管理的有机协调。

    (四)加强教学监督环节,进一步规范考核形成性评价

    一是规范听课、教师评价。健全听课指导制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听课不少于2次,学院教科办主任每月听课不少于4次,全年听课对象涵盖学院全体任课教师;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机制,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方式,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等挂钩;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工作。二是全面推行思政课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各门课程须组织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安排列入课程教学进度,以教研室为单位统一组织。规范课程开放式个性化考核,开放式个性化考核应制定严格的组织流程和明确可操作的考核评价标准。课程考核实行形成性评价后,评价机制改变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以诵读经典、拍微视频、演情景剧、绘画等多种形式结合专业把教学主旨反映在作品中,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和获得感。

    (五)做好“三全育人”“三进”工作,构建大思政格局

    落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教学建议》,紧紧围绕2018版新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内容,使思政课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坚持“思政课主渠道”“思政课主阵地”建设的同时,积极与学工部、团委及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巩固,动员领导干部带头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深入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带动所有教职工共同做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

    四、“科研兴院、学科强院”,努力做好科研申报和学科建设工作

    (一)创造条件,全体动员,全员参加,积极申报各类各项课题

    通过规范科研工作,依托对口支援平台,通过施行专家教授科研带教制度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科研积极性,参与各项科研申报的工作,稳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鼓励教师以文参会,通过撰写高质量的论文参加全国各类论坛及学术会议,开阔理论眼界,提升理论水平。成立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读书会,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写作能力。

    (二)梳理学科方向,形成学科团队,加快学科建设

    以校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为依托,不断凝聚研究方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方向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学术团队。重点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在组织架构、队伍梯队建设、科研成果方面补短板、抓落实。集中研究力量,更深入的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实践方案。制定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了学科建设工作。

    (三)充分发挥对口支援高校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充分发挥对口援建高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优势资源,从管理干部、专家教授各个层面开展组团式援助,全面带动推进边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通过对口援疆高校与边疆高校马院各教研室“一对一”开展专题化集体备课、示范教学、青年教师专题科研指导、科研专题讲座、实践研修等形式的短期学术活动,着力提升边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水平。

    五、结束语

    边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切实发挥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紧密结合边疆和教育工作实际,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育人导向,坚定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每一名思政课教师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宗章.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三个关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10):34-37.

    [2]张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底气与信心[J].北京教育(德育),2019(4):13-15.

    [3]苏雨恒.深刻认识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導刊,2019(5):13-15.

    [4]韩波,施镱.关于独立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建议——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25-126.

    [5]曲士英.新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五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90-9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0: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