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扩招形势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途径研究
范文 高宏伟+于洋+陈亮+宋建辉+刘晓阳
[摘要]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硕士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是研究生培养最基本的质量标准。研究生是国家科研事业的后备力量,抓好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持久的工作。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各个环节间的衔接和各项措施的有力执行,还要多汲取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研究生遵守科研道德,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培养方案培养质量质量评估 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3-0019-02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连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既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反映了该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可以说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研究生培养方案是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育人平台和质量保障体系。
一、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表现及原因
综合来看,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能力不足。在培养过程中,研究生还热衷于灌输式教育,接受、理解和掌握现成的知识,不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创新能力薄弱。2.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科研做得好学生的写作不行,写作好的学生科研能力又较弱,或者是两者都薄弱。3.学术道德缺失。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写作不但缺乏创新性思维,而且有的学生还不加注明地引用他人成果,或盲目堆砌资料,更有甚者抄袭或侵占他人的研究成果。4.实践能力薄弱。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或科研项目的机会不多,有的研究生即使参与了科研项目,也很难有选择研究兴趣的权利,多数局限于导师的研究课题之内,无法充分发挥学生本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笔者认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均教育资源不足。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使得学校不得不采用大班教学代替扩招前的小班教学,这使得教师对学生的辅导面变小。另外,导师带的学生增多使得本来就稀有的科研机会变得更加珍贵。实践能力的欠缺导致学生毕业后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2.研究生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与培养计划相对应的指标量化考核体系;权责不明确,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对导师及各培养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研究生“放羊”现象的出现。另外,研究生教学也不及本科生教学规范。研究生导师对学位课不够重视,经常缺课,博导则经常让博士生带课;对于选修课则更加松散,基本上是学生自学,最后交个作业了事。3.个体需求多样化,而培养模式单一化。年龄、兴趣、生活背景、价值观等的不同决定了个体学习需求的多样性,但目前的培养模式单一化,还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大多数学生的潜能并没有在研究生期间得到充分发掘。
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完善与补充
针对上述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表现和原因分析,结合沈阳理工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情况,我们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有益的完善与补充。
1.课程的设置与考核管理。根据学校规定,每位研究生在攻读学位的两年半时间内必修的总学分为32学分,最多不超过35学分。(1)公共基础课(学位课):两门6学分,政治理论和英语各3学分。已通过全国六级统一考试的学生可免修并自动获得英语课程学分。公共课的考核采取闭卷方式,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2)专业基础课:3门9学分,其中至少包含两门本学科或研究方向的课,至少一门列为学位课。专业基础课的考核也采取闭卷方式,由各学院组织统一命题。考试必须在学校规定的考试周内进行,卷面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60%~70%,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40%。(3)专业选修课:该类课程应包含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或相近的2~3门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以及项目课题研究、发表论文等,根据相关规定也可计入该类学分,但累计不能超过4学分。选修课的考核可以采取写论文或读书报告方式进行。(4)补修本科课程:该类课为跨专业录取研究生的选修课,记入硕士学位要求的学分,具体课程由研究生导师确定。
2.研究生培养计划的管理。(1)培养计划一经确定即上传至研究生教学管理网,原则上不得改动。如果确实需要修改的,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签字同意、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审核、研究生院批准。(2)每学期期末对每位任课教师下发下学期的聘课书,内容包括学生年级、专业、课程名称、上课时间、地点、人数、学时及考试时间,地点等。(3)严格按照《培养计划》开设课程,全部理论课程学习必须在第三学期结束,鼓励在第二学期全部修满所需学分。原则上任课教师资格必须为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讲师;论文写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第五学期进入论文答辩阶段。(4)为确保授课质量,每位受聘教师每学期为研究生授课不应多于两门。学位课和专业基础课必须由理论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可以放低职称门槛),以确保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5)选修课开课规定。研究生达到5人以上,必须开课,否则教师定期单独指导。(6)建立研究生教学督导团,负责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督导团主要由退休的具有高级职称的老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对课程内容评估和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手段等方面的评估。评估不合格的由研究生学院负责向下属各学院提出取消任课教师的任教资格。
3.学术及学位论文的管理。(1)学术论文的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要求在省级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这是研究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2)论文开题。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初,在导师的指导下开题,填写《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进行公开答辩,答辩组成员由硕士生所在专业、学科点组织3名以上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同行专家进行评审,认真评审后填写具体意见并签字。(3)论文中期考核。一般定于开题半年以后进行,第四学期必须结束。主要由2~3名同行专家对学生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如学术论文、开发的软件、程序和硬件等进行检查,看其是否按照开题报告的计划执行研究进度,不合格者予以警告,并列为预答辩重点考核对象。(4)论文预答辩。学生在完成初稿后,提交给导师,导师指导学生完成论文修改,学位论文写作应严格遵循学校公布的《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学位论文采用盲审方式及一票否决制,并进行中国知网的论文查重。重复率超过30%的不允许参加答辩;论文评阅人中只要有一人的评语是属于否定的,则学位申请人本次申请无效。由5名以上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对学生的研究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评审,流程与正式答辩一致。通过预答辩的论文可申请正式答辩,未通过的论文,应根据答辩组提出的修改意见尽快完成修改,并重新提交评阅。预答辩时间安排在每年的11月~12月。(5)论文正式答辩。各院、系主管研究生教学工作的负责人,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确定、安排答辩委员,要求至少要有5名,且答辩委员中至少要有一名校外同行专家,答辩委员会决议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填写并签字。
4.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不定期组织学术报告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讲座。研究生通过与专家的正面交流与讨论拓宽知识面,促进研究生创新思想火花的产生。(2)对研究生发表的高水平国内、国际会议论文,予以参加会议费用的资助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并拓宽学术网络。(3)导师要积极为研究生创造科研条件,自己没有更多项目为学生提供条件的要利用自己的关系网向工矿企业推荐学生,走联合培养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机地将高校和大型企业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获得学校、企业和研究生三方共赢的积极效果。
5.导师业绩考核制度的建立。为加强导师队伍管理,整体提高导师指导水平及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推出了导师考核制度,主要考核导师在聘期内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质量、学风道德、研究生培养任务完成情况、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和获奖等情况。每三年为一个考核期,不合格者停止其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
三、结论
研究生是国家科研事业的后备力量,抓好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持久的工作。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各个环节间的衔接和各项措施的有力执行,还要多汲取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研究生遵守科研道德,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雪波,欧阳鑫玉,赵楠楠.协作式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7):18-19.
[2]赵艾明.我国当代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
[3]杨肇夏,屈波,刘拓.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高教研究,2003(5):48-49.
[4] 雷丽丽.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责任编辑:陈明]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