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病内心感受的质性研究 |
范文 | 王秋玲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具有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是公认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2013年中国空巢老年人家庭占全部老年人家庭的25%,预計到2030年将达到90%。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人而言,疾病的迁延不愈和长期缺少子女陪伴,均为持续性心理应激源。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了解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内心体验和需求,以便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和社会支持,为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研究基础。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255-0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19年9月到12月住院期间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例进行半结构式个性化访谈。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③意识清楚,无语言交流障碍;④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②存在认知或精神障碍者③不能理解或配合者。 1.2 方法 本研究通过半结构访谈收集资料。访谈前结合文献与研究目的制订访谈提纲,访谈内容: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您以及您子女的生活有什么影响?②您急性发病时,最大的需求是什么?您是如何应对的?③您跟谁倾诉过?是否得到有效的帮助?④您子女对您表达关心的方式有哪些?⑤您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访谈前向病人解释研究相关情况及内容,征求研究对象同意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同步录音。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转录成文字素材。 1.3 资料分析 采用 Colaizzi 7 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3]。仔细阅读所有材料,对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和推理,将其共性部分归纳成本研究的主题。资料累计听取2次,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结果 2.1负面情绪 2.1.1疲劳 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精神心理障碍及社会支持不足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个案3:“我特别疲劳,好犯困,有点精神不振,记忆力也有些减退。”个案8:“我得了这个病以后睡眠越来越差,容易醒,夜里憋气很严重,白天很累。”个案1:“自己的孩子在外地,也指望不上,平日也忙,基本也顾不上我,自己照顾自己有点力不从心” 2.1.2压抑、恐惧 疾病的反复性发作导致患者情绪压抑,发作时导致的濒死感和疾病预后让患者产生恐惧心理。个案1:“心理上压力大,担心老犯病,之前晚上犯病,一家人都跟着紧张,现在晚上睡觉就害怕半夜犯病。” 个案5:“我变得莫名的紧张,经常怀疑这怀疑那,我母亲是肺癌去世的,我也有这个压力。”个案7:“年龄大了憋得更厉害了,成宿的不能睡觉,什么都不能干,只能坐着,太痛苦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2.2积极情绪 本研究所调查患者的正性情绪是指能有助于身心健康,对治疗起到积极作用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坦然面对和充满信心。 2.2.1坦然面对 有2位患者面对疾病能够坦然接受治疗,并愿意面对现实,表现得比较乐观。个案4:“生病就要想得开,处处紧张,处处小心,日子没法过了,我这想开了,反而感觉呼吸畅快多了。个案6:“现在医保政策也好,大部分也能报销,靠我的养老金养活自己没有问题,挺好的。” 2.2.2充满信心 有3位患者表示积极配合治疗,希望能从医院、社区医务人员那里学到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做好自我管理。个案10:“我刚开始心里也不舒服的,不过我早就想开了,得都得了,那就好好活着,与病尽量共处。”个案3:“医生护士每次都跟我强调注意事项,孩子们也希望我能过好日子,不要胡思乱想,人老了,最大的挂念就是孩子,为了孩子,也得好好配合治疗。” 3.讨论 3.1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负性情绪 长期的慢性疾病导致患者生活受限,生活质量下降,自认为成为家庭的负担,失去自身价值。空巢老年人普遍思念子女,却很少得到来自子女的充足的关心和照顾,这是患病老人负面情绪的来源之一。城市空巢老年人或多或少地存在孤独感,极大影响了空巢老年人的身心健康[2]。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相互影响对空巢老年人不容忽视,因此了解空巢老年病人内心真实感受,为其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护理服务以及社会支持尤为重要[3]。 3.2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正性情绪产生的原因 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从子女处获得足够的心理支持者,对待疾病态度较积极。态度积极老年患者日常有意获取疾病护理相关知识,总结自我管理技巧,对日常自我管理充满信心,另外正性情绪的患者多数性格开朗,愿意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整体治疗,乐意与他人交流,能够乐观面对疾病坦然接受现实。 3.3关注心理状态,进行有效健康教育 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待疾病存在不同的情绪,这与家庭环境、社会支持有关。首先要建立信任关系,鼓励患者发自内心的倾诉内心感受,在了解其疾病基本情况和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帮助其疏导负性情绪,调整心理状态。同时,医护人员应指导空巢老年病人的子女平时除给予老年人物质外,还要常回家看看,从精神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减少他们的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3]。 4.小结 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呈现不同的情绪状态,因此医务人员讲座活动应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多样化整合,协助患者组成自助互助的协会组织,培养团队认同感,由患者进行组织管理和维护。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病的内心感受,为帮助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5-209. [2]杨芳,付伟,刘晓虹.城市空巢老人负性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2.27(1):93-95. [3]杨盼,吴岚,张永志.维持性血液透析空巢老年病人内心感受和需求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20,18(35):5006-5009.DOI:10.12104/j.issn.1674-4748.2020.35.045. 科研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高校护理学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9YSHL018)-南京市养老机构中医服务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SJA0328)-南京市养老机构中医服务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