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困境及出路探讨 |
范文 | 夏侯珺 [摘 要]教育改革是高校适应社会需求提升教育价值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有效链接起来,使得职业教育培养现代企业人才的能力不断提升。该研究首先分析了现代学徒制在“技工荒”背景下的发展现状,认为“技工荒”助推现代学徒制发展,现代学徒制应用已显示出初步的校企合作效应,同时从政策法规指导性、教育体系建设、企业激励机制建立及学徒制试点发展等方面诊视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破解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困局的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度推行与提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技工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6-0160-03 学徒制是相对传统的技艺传承制度。当前职业需求驱动下,现代高职院校结合课程实际,在校企合作体制下建立了集学习与实践于一体的现代学徒制度[1]。其旨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在实践岗位场景下的技能提升与经验积累,帮助学生既能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能在毕业后迅速融入职场,进入岗位角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人才。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理论上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之间各取所需、三者共赢。同时,学徒制下的学生可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明,属于职业院校与企业合力培养人才的新方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徒制更加尊重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操能力、思考能力与应急素养。当然,现代学徒教育模式在应用于职业院校教育时,由于专业和岗位的差异性,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问题缺陷,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修正来使得现代学徒制更为完善与成熟。 一、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 (一)“技工荒”助推现代学徒制发展 相比于高等教育的繁荣,高职教育则因为社会观念漠视、企业更新周期缩短等因素一直处于缓慢发展中。尽管当前国家对高职教育尤其是中专教育给予最大程度的政策支持,如减免学生学费、加大补贴补助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入学,但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却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级技工的大量需求。 根据国家人社部关于职业技能人才的调查数据来看,当前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才规模超过2.2亿人,而属于高技能的人才则不达1.2亿人,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单就制造业一个领域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便超过450万人。在“技工荒”形势的倒逼下,高职教育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稳步推开“双元制”试点,主打学校知识教育与企业实践教育两张牌,正在产生学徒制应用的“蝴蝶效应”。 (二)现代学徒制应用已初显成效 一方面,学徒制坚持工学结合,给院校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输送平台。现代学徒制依托于校企合作,在产教相融的机制下,为学生提供了学后就业的良好机遇,也为现代社会培养了大批的高级技能人才[2]。另一方面,學徒制兼顾学生学习与实践,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受教育者一面是学生一面是学徒,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相融合、互为补充,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他们从学校迈入职业领域,可以较为熟练地迅速适应企业对职工和职工所任岗位的要求,并有大批技术人才在高频度生产实践与行业学习中成长为技术骨干,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技术、新活力。 二、现代学徒制试点发展面临的困境 互联网的发展增加了企业的技术需求。在众多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在教育体系建立等层面尚需有所突破性的尝试,并在长期经验固化中形成科学、成熟的推行机制。 (一)政策法规的指导性欠缺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施行校企合作模式给予充分重视,并在一些应用领域给出规范性要求。早在2005年,国务院便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肯定了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科学性。到2016年,中央深改组提出建议,对校企合作模式颁布促进性政策。党的十九大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重要议题之一。与此同时,中办国办分别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中强化政策规范指导。不过这些文件精神均是属于宏观层面的政策探讨,并没有就概念界定与学徒权益保护等给出具体的规定,也没有提出高职院校可以遵从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办法或校企合作方案,在细则上无法兼有指导与实用功能,高职院校只能自行摸索推行。而且国家对参与校企合作企业在税赋减免与发展支持上约束与激励性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所以,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 (二)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不健全 1.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当前高职院校已经逐步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应用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以理论教学覆盖全部的模式已然让位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模式[3]。但高校管理者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成熟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层面,现代学徒制催生了学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两种角色,理论学习主要在学校完成,实践操作则更换至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就要兼顾学生与学徒,而不仅仅是校园管理。同时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也无法用简单的分数来衡量。教师层面,同样也存在导师与师傅两类角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工作有相对成熟的制度约束与鼓励,而在实训基地或企业实操岗位指导却没有相对科学的业绩考量,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效率不理想。 2.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适配度难以保证 从专业对接上来看,高职院校里那些与企业岗位不相对应的专业课程,其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尤其是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现在,新领域新企业不断涌现,一些旧有的专业教学内容更新迟缓,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后,在专业与课程上并没有做出相对应的调整,课程学习并不能帮助学生掌握符合岗位工作需求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到了实践岗位很难马上适应。 (三)合作企业对接人才培养积极性较差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企业越加认识到生存发展对于人才的依赖性。不过,由于传统观念对于高等院校的选择惯性,高职院校所接收的生源数量有限,且素质基础很薄弱。由此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比率不高,因此“技工荒”的存在是必然的。试行现代学徒制,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能够有效缩短毕业生进入职业岗位后的适应期。不过从实际来看,不少企业并不愿意将更多投入放在人才帮培上,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较差。 一是高职院校培养技工人才的能力并没有获得企业的认可,学校知名度及专业设置等与企业的用工方向大相径庭,对提升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并没有充分的推动力。二是企业认为学生未来就业选择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并不愿意承受一定的风险将核心技术或要求较高的岗位放给学徒,学生锻炼的价值大打折扣。三是企业不愿意将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到在校学生的培养中。即便一些学生进入到实习岗位,扮演的是学徒角色,企业还得承受实习工资、用工安全等风险,因此大多数企业会把重心放在人才引进层面。四是企业被寄予的社会厚望与其实际投入不相符,导致其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评价较低,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理念进一步降低了其在人才培养上的参与热情。 (四)学徒制试点的社会认同度不高 从实践上来看,现代学徒制试点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用工荒”,也能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更为强大的职业资本。不过出于诸多原因,现代学徒制被认为是高职院校挣扎于生存的无奈选择,认同度普遍不高。 一是高职院校生源录取分数较低,高职生被普遍认为是高考“落榜生”,而且高职生还要在学徒制试点中扮演学徒身份,这让家长看来是失却脸面的事儿。二是传统观念影响下,家长不愿意将孩子教育放在学校之外,沦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三是家长与学生将校企合作或者工学结合看作是利益场下的合作模式,而非提升学生素质与本科生争天下的有效途径,其对于这种模式的施行存在较为显著的怀疑甚至抵触心理。四是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更倾向于“订单式”或“顶岗式”技能培训。高职院校及企业所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岗位选择极为有限,学生不甘心将未来的生存发展领域局限于某个企业或岗位,对未来的工作事业深感迷茫,其参与校企合作的兴趣不浓。尤其是考虑到固定岗位的技能学习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变化时,学生就会减弱对高职校企合作的参与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行的出路探讨 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推行,已经显示出其对于当前企业“技工荒”问题的缓解能力。不过要想进一步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践价值与社会效应,需要国家、学校、企业及学生四方都能达成共识、共同努力,通过优化现代学徒制来达到校企合作模式价值发挥的最大化。 (一)加快立法,科学指导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改革需要不停地探路,更需要政策法规的跟进与保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也需要配备相对健全的政策指导,才能推动其更高效地推行。建议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针对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需求出台类似于《关于高职院校发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建议》《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若干规范》等一些规范性条例,明确其相应的职责、义务与权利,让现代学徒制在教育改革中拥有合法地位。同时,鉴于国内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建议出台法律条令拟选规模较大、教育声誉好的高职院校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同时通过政策倾斜加大对其物力财力支持,经过长期的发展与经验积累后,沉淀现代学徒制推行成果,并扩大试点范围,渐次在全国高职院校推广,形成校企合作长效制度。 (二)强化管理,设置建立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其一,成熟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施行现代学徒制的制度保障。现代学徒制是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而构建的新式教学尝试。当然,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也必须包含高职院校与企业两个层面。建议学校层面要在强化学生常规学习环节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对学生日常出勤、学业评价与考核等的管理,同时要紧跟职业发展新理念,结合现代学徒制和学校的关联,扩展管理范围,加大对学生在企业岗位实习中的监管力度,借鉴企业工作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現代学徒制试点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中,学校要梳理现代学徒制的各个环节、细节,做到对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的科学考核评价,以保证现代学徒制推行的成效。 其二,建立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是实现现代学徒制高效教育的基础保证[4]。要主动与企业对接,遵照高等教育相关课程设置规范,设置适配企业岗位特点要求的课程体系。要通过交流与探讨,与企业共同拟定学校开课计划、教师讲课进度、教师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师傅的选择、教学评价以及具体的实习安排等事宜。此外,高职院校要在课程体系范围内,结合关键岗位技能要求,借鉴成熟校本教材开发出专项理论或实操性课程,以弥补正规课程教材的不足。 (三)重视激励,驱动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 现代学徒制的施行必须有企业的充分参与。但现实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是普遍现象。针对以上现象,要从三方面着手来推动更多企业参与。一是国家层面要重视突出现代学徒制施行的重要性。一方面,可出台相关文件,将企业参与教育发展作为衡量其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要加大现代学徒制的深度解读与价值宣传,让企业认识到现代学徒制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现代学徒制等于支持社会人才培养,支持企业自身发展。二是高职院校要着力优化生源,强化与优质高职院校的合作,在教学质量、教研水平、学生实践能力与学生就业保证等方面打响自身品牌,增强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的吸引力,为现代学徒制推行增加资质筹码。三是要在支持参与企业发展上见功夫。企业不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参与需要人财物的大量投入。国家跟学校都应该对参与企业给予充足的经济支持,国家要在政策上优先发展参与企业,争取减轻企业在投入上的负担。同时,学校可以给企业提供员工活动培养的场所及其他硬件支持,也可将本校的教育培训专家提供给企业作为其员工素质培养的理论导师。四是要实现校企座谈常态化。一方面,开展技术或业务交流。另一方面,邀请著名企业家或专家做专题讲座,引导学校合作企业领导人村立长远的人才发展观,阐明参与现代学徒制对企业人才招揽、品牌宣传的积极作用。 (四)重视质量建设,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双赢方案 建议通过借鉴国外学徒制发展经验,制订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一是要明确领导,强化分责。校企联合成立现代学徒制领导机构,明确学校与企业各方的职责与权限,同时还要明确界定管理要求与范围。二是要加强宣传,营造舆论。通过举办座谈会、作专题讲座、进广播等方式,将现代学徒制推行的必要性及其制度优势等进行介绍宣传,帮助师生、家长理解现代学徒制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三是要签订协议,减少顾虑。可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书、学生就业协议书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让企业和学生都对未来发展与选择有定心丸。此外,学校在施行职业教育时要考虑岗位特点,做到“专业教育+岗位教育”双管齐下,提升学生就业素养与能力。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校企合作模式提上新高度、新水平开拓了新的发展思路。当然,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推开离不开各方的支持。面对当前试行的困境,国家层面要加快立法,科学指导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层面,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强化管理,建立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国家、学校都要重视激励,多策并举驱动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此外,高职院校还要认识到提升自身办学影响力,加大社会认同度,才是力保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效推行的上策。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婷婷.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13-116. [2] 李祥.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21-124. [3] 朱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的热点问题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6):17-18. [4] 郑丹.浅析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60-62. [责任编辑:庞丹丹]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