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班本微课程的构建与思考 |
范文 | 虞春梅 摘 要:世界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进入到“微时代”,而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微课程的出现更好的填补了空白,促进教育更好的发展。我园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紧跟微课程教学教育理念,开始尝试班本微课程开发以及微课程的游戏模式设计。现以中班微课程“走近蓝印花布”为例,谈谈班本微课的构建与思考。 关键词:微课程; 构建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99-001 一、找“点”,微课程主题的确定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这个大背景下,以寻找孩子的一个兴趣点切入,以“微”入手,以“微”入戏,从而拉近孩子与真实生活的距离。 一天餐后散步,带着孩子们经过布艺馆长廊,长廊里琳琅满目的挂满了各种布和布制作、布工艺品,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哇,这些布好漂亮!”“这是格子布、这个花布真美。”“这只布熊真可爱。”……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有的提问,有的滔滔不绝说着自己对布的见识。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处在学龄期的孩子,寻找孩子的一个兴趣点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又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显然孩子对布产生了兴趣,但布的种类多,用途广泛,如果全部包囊在内布的主题非常大,我静待再次观察孩子们的行为。 突然有个小孩发现了蓝印花布,她好奇的说:“这个布的颜色为什么只有两种蓝色和白色?”有几个孩子围了过来一起看:“真的,这种布叫什么呀?”“这个我好像在奶奶那里见过。”“这布上的花纹密密麻麻,是画出来的吗?”“不是画的,我看是印上去的吧!” 要筛选幼儿的兴趣点,找到是什么事情能发挥孩子的可持续的热情,特别是同伴间发生意见分歧时,孩子们常会通过各种方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老师就要抓住这个契机,引领孩子自发地探索,自发地学习,自发地游戏。看来“小点”来了,蓝印花布的奇妙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带着一系列对蓝印花布的疑问,和孩子开始一段“走近蓝印花布”之旅。 二、连“线”,微课程内容的选择 微课程体现的是孩子自主性的学习,我们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利用游戏活动把兴趣点连成线,用多种形式将一日活动贯穿起来,从而开展短小灵活的游戏式的微课程活动。 “蓝印花布哪里有?”“在哪里见过蓝印花布?”“蓝印花布的故事。”带着问题孩子和家长们一起进行了一场“蓝印花布”之我查,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孩子们知道了关于蓝印花布的很多故事。有的奶奶、外婆把压箱底的蓝印花布找出来带到班级,老师从网上下载了很多蓝印花布图片,通过欣赏让孩子们感受到蓝印花布的魅力在于图案形式多样,内涵底蕴丰富。其纹样将点、线、面有机结合,利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知道了蓝印花布有白底兰花和蓝底白花两种。接着孩子们对蓝印花布的图案怎么制作產生了兴趣,于是老师带着孩子进行了第二场“蓝印花布之我探”。通过集体观看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视频,让孩子们了解了蓝印花布扎染和印染的技术,孩子们对扎染尤为感兴趣,于是在区域活动中增添了扎染的染料、扎染工具,孩子们进行了扎染蓝印花布的尝试活动,体验了扎染成品的成功感。 蓝印花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我们穿的衣服,盖的被子,挂的窗帘,玩的玩具,无一不和布有关。我们又利用家长资源收集蓝印花布工艺品、生活用品,孩子们又想尝试和自己扎染的蓝印花布做一做,玩一玩,于是追随孩子的想法进行了第三场“蓝印花布之我做”。在户外活动中有孩子玩蓝印花布的沙包、飞盘、跳袋,成了我们幼儿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孩子把蓝印花布剪成三角形或方形,再两边粘上两根绳子就成了表演游戏的头巾、围裙。有的剪成长条形变成围巾,在生活区学习花样系围巾,用方形的蓝印花布制作了手提包、靠垫等等,还学着用小方形的蓝印花布折成老鼠、兔子、猫耳,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 微课程涉及的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活动人数都是自由的、灵活的、机动的。在一日活动中老师不断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把一个个兴趣点连成线,用多种形式的游戏在一日活动中贯穿起来,从而开展短小灵活的游戏式的微课程活动,最大限度地寓教于乐,使得孩子的身心得到满足与愉悦。 三、绘“面”,微课程框架的构建 微课程是构架预设的课程,主要以游戏的形式预设初步的框架,在孩子的自主学习与游戏中生成活动,从而充实到框架中,构建课程。 1.根据内容选择的三个维度来确立活动的目标。在选择内容的时候我们充分考虑了本班孩子的特点,从“蓝印花布”本身蕴含的价值以及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需要,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蓝印花布制作工艺,欣赏各种蓝印花布对比美及常见花纹的寓意;技能目标:尝试蓝印花布的印染和扎染方法,提高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对科学操作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并大胆表现;情感目标:感受民族手工艺的美,激发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2.根据《指南》精神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故在设计微课程时要注重游戏性,更多在区域活动中进行,预设的内容不能过满,而要给孩子留足空间,引导他们自发自愿进行游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建构微课程。如在学会扎染出蓝底白花的蓝印花布后孩子们觉得不够,还想尝试印染白底蓝花的蓝印花布。于是又生成了一系列的微课程游戏,在纸伞、纸扇上印染蓝印花纹,探索水油分离现象,布的吸水性等等,在一个个生成有趣的活动中孩子们处在主人翁的地位,自主性得到了空前的满足,活动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让整个微课程活动更加丰满。 在微课程构建中,经历了“无从下手→得心应手、懵懵懂懂→心知肚明”的全新蜕变过程。时代在进步,理念在更新,孩子们在行走,我们作为老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前行,在生活中挖掘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形成微课程,就像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说的那样:“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苏州市“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游戏精神关照下的幼儿园阶梯课程构建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161211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