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析英语文本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
范文 | 胡志坚 【摘 要】 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本文就2012 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进行文本教学课堂案例探析,探究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 人文素养 案例探析 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基础,同时,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进行英语文本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尤为重要。人文素养的内涵是什么?人文素养的内涵应包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社会责任感,有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人文素养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能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特别是创造力,从而最终会影响人的发展。 1. 案例探析 1.1 课前导读 课前导读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课前导读以设计问题为主,体现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通过问题导读,以Alice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入文本的兴趣点,为教师的文本教学打下基础。同时也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文的深入理解,培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抓住文章主线的人文素养。 1.2 视频片段导学 本单元的Reading 板块为Alice in Wonderland童话故事的片段,笔者以Alice in Wonderland 预告片开始导入新课的学习,解决课前导读问题,引入学生的参与故事情境,为下一步在情境中进行文本教学埋下伏笔。学生通过看预告片,整体感知童话故事的魅力,不仅激发学生对文本进一步阅读兴趣,对学生好奇心一种满足,而且可以对整个童话故事有一个整体理解,使学生很快地参与到课堂生动活泼活动中,为提高人文素养做好准备。 1.3 设定文本教学目标 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Outdoor fun为话题,主要运用讲童话故事谈论过去的经历,运用和体验一般过去式的用法,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吻合,学生很感兴趣。因此,本版块的设定教学目标为:能阅读童话故事,感受童话的美和乐趣;会预测赏析,在童话情境中培养想象力;体会文本特征,丰富阅读体验,提高人文素养。 1.4 创设文本教学情境 设计文本教学情境,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在与教师交流中理解文本内容,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提高人文素养;在与同伴的合作中阅读文本,在互相帮助中感悟合作快乐和对同伴的关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在互相影响,积极合作,互相帮助,让较多的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在表现中体现人文素养的提高。 1.5 导演文本材料和修正 学习英语文本时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与教师进行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而在故事了解之后,再以短文形式让学生复述,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改成对话形式,在不断地表演中反复修正,注重表演中人文素养的嵌入,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无形地提高人文素养。这一过程,教师无时无刻不在扮演导演角色。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放手给学生自导自演,明确分工,把文本材料转化为学生喜爱的一段人人参与的短剧。 整个过程,学生看到榜样,师生间互相尊敬,互相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人文素养不断深入。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合理的文化礼仪、互相尊敬、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关怀等方面的人文素养。 1.6 讨论与评价 在刚刚的导演与修正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这样,学生才懂得过程的行为规则和要求。这些要求对于学生参与的活动有严格的评价,才能让学生在预设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下起作用,受到影响和提高。 (1)小组讨论 教师在学生小组互相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评价标准,引导师生共同提高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全班欣赏 教师将小组按抽签的顺序排号,每小组90秒时间表演。教师再适当点评优缺点,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人文素养表现是否到位,欣赏小组精彩之处,认识到表演上的不足。 (3)课后作业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表演,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进一步表演,将评价和修正过程的迁移到课后的时间里。 第1和2步骤的活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学生在展示时针对评价标准,即明白了自己高于别人之处,也看到了别人的不足,他们在不知觉中内化自己小组合作表演标准,不断提高人文素养。第3步骤是对学生表演能力的迁移,也是学生人文素养与课外文化相结合的延伸,实现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 教学反思 2.1 文本教学需要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 笔者例举的教学案例采用的是文本教学的教学设计的有效尝试。在文本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离不开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已经形成,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的一言一行时要注意自己的人文素养,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2.2 加强教学环节过程中人文素养培养 (1) 课前导读。在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存在的不足,结合本单元话题设计问题导学,激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这是实施故事文本教学的前提。 (2) 视频片段导学。结合单元话题,剪辑有一定人文素养的视频片段。看课外书和电影,对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素养极为有用,我们要在社会上立足,总是需要有足够的人文素养,这是为孩子开启事业的一种方法。 (3) 设定文本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单元话题为中心,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再理解、内化提取,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本教学目标还需要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潜力。 (4) 创设文本教学情境。情境的创设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此时,教师应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点,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具有竞争的课堂环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体悟和熏陶人文素养。 (5) 导演文本材料和修正。只有参与过的事情记得更清楚,才体验出其中的人文精神。学生根据已学的文本材料演出来的自己的角色,加强合作,相互修正,在演出自己改变的文本。这一过程加深学生感情、积极合作态度、互帮互助中体现合理的文化礼仪,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祖国的热爱,对父母和教师的尊重,对学生的关怀等方面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是一个自我赏识、自我纠正的过程。 (6) 讨论与评价。学生在宽松、协作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活动,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相互修正,各取所长,共同提高。这一过程过后进行讨论与评价,不仅对知识水平评价,更要对学生的团结合作、文化礼仪等人文素养评价。 ■ 张兴华. 人文教育概论[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