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引领学生体会领悟语法 |
范文 | 殷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言知识分级表中的五级(即对8、9年级学生的要求“语法”板块中)中明确要求“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课标虽已经公布实施3年有余,在实际英语课堂中语法教学仍常以教师讲解语法结构,学生反复机械操练的模式为主。笔者通过一节语法新授课的实践,希望能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1. 教学环节 1.1环节一:导入 (1) 头脑风暴 教师呈现一句描述古今中外著名人物句子,激发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猜测可能的人选;然后通过提供不同的细节句的描述,帮助学生明确答案。例如,首先给出“He was a great man in Chinese history.”后,分别给出两种细化描述“This great man helped turn China into a new country. (配图为孙中山)”和“This great man taught over eight thousand students abou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配图为孔子)” (2) 复现观察,引入概念 教师在屏幕复现上一环节的句子,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关注黑色加粗划线单词——定语(attributive),例如:He was a great man in Chinese history.。其次,带领学生感知“定语/单词”已经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信息(每一句所对应的人物都有多种可能答案),所以需要更多“句子”来帮助我们进行表达。从而进入今天的主题定语从句(attribute clause)。 【反思】 在本环节中,人物设定徐为学生所熟悉,依托于学生已熟悉的语言素材出发,教授新的语法知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表达的兴趣。从语法教学目标而言,同样依托于旧知(定语),通过旧知引入新知(定语从句),新旧结合导入概念。 (3) 重构句子 模仿练习 教师举例示范定语从句后,学生将上一环中的简单句合并成定语从句。例如,“He was a great man in Chinese history who helped turn China into a new country.”和“He was a great man in Chinese history who taught over eight thousand students abou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4) 复现观察 提炼结构 教师将上一活动的句子进行复现,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提炼定语从句的基本结构。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定语从句并找到其共同拥有的单词“who”。第二步,请学生具体讲明每一句句子中的who所指为何,之后进一步归纳“who指人”,且这个人就在单词who 之前,最后引导学生能归纳出“人+who+句子”结构。 【反思】 传统语法教学一贯方法是由教师讲解语法后,学生进行大量机械练习。这与课标中“强调学习过程,重视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型”的核心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设计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定语从句。接着指导学生逐步发现语言规律,并尝试自我构建语法概念。 1.2环节二:语法运用 提供学生一定的句型“(Name) is my favorite teacher who/that...”和“(Name) is my best friend who/that...”,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教师,说一说自己最好的朋友。通过口头练习使得学生在表达中运用语法。接着请学生组内讨论后,以对话的方式向班级报告,最喜欢哪一种教师及最喜欢哪一类朋友。最后,每组选择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贴于黑板上与大家分享。 【反思】 三个活动的设计是体现了由易到难、依次递进的教学理念。第一个活动是处于简单的模仿表达的阶段,第二个活动就要求学生使用目标语法在小组中进行比较真实的语用交流。第三个活动要求学生选取并写下最精彩的句子,就是从口头落实到笔头落实的跨越。 同时两个句式的悄然变化也是为了后一环节教学做铺垫准备。 1.3环节三:剪纸学语法 直观又形象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偶像,预先将将例句打印在纸条上“I admire Mao Zedong who was a genius.” 通过剪纸方式,将这句杂句变成两个简单句“I admire Mao Zedong.”和“Mao Zedong was a genius.”然后交换两句简单单句的顺序“Mao Zedong was a genius.”和“I admire Mao Zedong.” 接着,提问学生第二个“Mao Zedong”如何处理,学生集体回答用“who”来替代。请学生观察黑板上已有的定语从句结构,邀请学生按照“人+who+句子”的结构重新排序,继续通过剪纸的方式将句子重新组合,最终变为“Mao Zedong who I admire was a genius.” 最后,请各小组依此分别改写黑板上的精彩句子(环节二)。 【反思】 关系代词在从句中作主语、作宾语;是对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师授课都是一个挑战。所以在备课时,为了突破该学习难点,教师作了3套预案,在课上,根据学生反映情况,选择这套剪纸方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who”在从句中做宾语可省略。从学生反馈来看,该班学生改写句型基本正确,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1.4环节四: 学生议偶像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共同的共同的偶像,每位成员就选定人物用定语从句写一句句子。学生大多能基本正确使用目标语法(定语从句)。 2. 从本节课浅谈如何引领学生体会领悟语法 2.1创设语境引领学生体会语法功能 语言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语言是为了人们运用而存在的,因此为语言学习创设语言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法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却在教育实践中脱离长期语境——教师讲解结构用法,学生被动机械记忆。所以教师“劳心劳力”,学生同样“苦不堪言”。这样的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学生没有了语言实践和表达自我的机会。 本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猜猜著名人物”“讲讲周围师生”和“议议心中偶像”三个内容板块,以“各种人物”穿起整节课的内容主线,帮助学生在一个完整语境中充分参与到定语从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体会定语从句的语法功能。 同样在环节一中,请学生头脑风暴猜人物环节,接着通过教师给出的详细信息,才能明确人物。比听教师讲解枯燥的原理,学生充分在语境中体会定语从句用于描述人物和提供更多信息的语法功能。 2.2有效提问引领学生观察语法结构 本节课中教师主要提问方式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逐步学习语法结构。以旧知识带动新语法的学习。在有相关知识铺垫的后,才能更好地引出新知识。如: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回顾定语(单词)的概念,引入到定语从句(句子)的新知识。 教师:What are these red words? 学生:They are adjectives. 教师:We use adjectives to be ... We use adjectives to do what? 学生:定语(中文) 教师:Yes. Attributive,定语。(写板书)So when attributive words are not enough, what can we do? We can use ... 学生: Sentences! 教师: Yes, today our topic is “attributive sentence”. We call it “attributive clause”. 定语从句。 同样,在引导学生观察定语从句基本结构“人+who+sentence”的过程中(活动五),教师也是通过有效提问,层层铺垫,帮助学生观察归纳语法。 2.3综合实践引领学生领悟语法运用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实践运用中,设计了多种真实丰富的语言实践。所选择的人物或是古今中外著名人物或者周围师生,都是贴近学生生活,且符合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能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交流动力。在活动中先是请学生点名道姓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或者学生,随后任务难度升级,进行小组内有意义地讨论交流后,以对话方式报告最喜欢哪一类教师或者哪一类学生。 3. 小结 课标中许多理念都为如我们一线教师广为推崇,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实践和摸索。课标中所说“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是本节课的备课之初的理念指引,在语境中体会语法的功能,在语境中领悟语法的结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语法。 参考文献 [1] Hammer,J. How to teach E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Ur, P. Grammar Practice Activities: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9. [3]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作者单位: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