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从翻译标准看《红字》两个译本的翻译
范文

    【摘要】1850年,美国作家霍桑发表长篇小说《红字》,该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吸引各翻译家的踊跃翻译。本文以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三个翻译标准为视角,以姚乃强及韩侍桁两位译者对《红字》的翻译为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翻译标准;《红字》;“信、达、雅”

    【作者简介】武琳蕴(1984.09-),女,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2017年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TZYKY-17-9,项目主持人:武琳蕴),课题名称:基于语料库的《红字》译本翻译规范研究。

    前言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开展,作为一种文学语言转换及移植过程,文学翻译的重要价值受到广泛关注,人们也愈发关注翻译标准在文学翻译中应用的合理性,考虑到《红字》在英美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可以期为分析对象探讨不同译者在《红字》翻译中对于翻译标准的应用。

    一、《红字》的翻译原则

    文学作品的翻译,尚未具备权威、精准的翻译标准,文学翻译受到译者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翻译标准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先生,在对自身翻译经验及自身感悟加以总结与归纳时,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该翻译标准的提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文学翻译工作,并在后世文学翻译实践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翻译效果,文学翻译质量得以提高。所谓“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中,“信”的标准是指对于文学作品原文真实含义的忠实,“信”的标准是文学翻译的根本与基础;“达”的标准是在进行文学作品翻譯时,应当根据原文具体含义合理选择翻译所使用的具体词语,确保翻译词语能够真实表达原文含义,避免出现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问题;“雅”的标准是在忠实原文、用语精确的基础上,尽量保证翻译语言的华美,体现文学作品翻译的文学价值及美学价值。严复先生所提出的三大翻译标准各有侧重,在具体的文学翻译过程中,若译者可坚持“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则可在保证翻译精准性的同时,保证作品的文学价值。

    二、立足不同翻译标准分析《红字》两个译本

    1.信。译者对于外国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需要对该作品进行精读,深入发掘原文的深刻内涵,以确保在开展文学翻译时能够充分表现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及中心思想。韩侍桁及姚乃强在对《红字》进行翻译时,都严格遵循了“信”的标准,但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在文学翻译时,译者需要充分考量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既做到忠于原文,又充分结合中华文化语言环境。比如,《红字》中有两个短语“a scarlet woman”和“a worthy type of her of Babylon”,姚乃强在翻译时,始终忠于原文,将其翻译为“绯衣妇”及“典型的巴比伦荡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读者的充分理解,但姚乃强以注释的形式对这两个短语加以解释,因此也并不影响阅读;韩侍桁在对这两个短语进行翻译时,按照中华文化语境,将其翻译为“穿红挂绿的妇人”及“堕落妇女的好样本”,很好地表达了原文的具体含义,并且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表达方式。

    2.达。所谓“达”的翻译标准,要求在进行文学翻译时,应当尽量采用更加贴切的词语及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充分理解原文的内涵及语言环境,对原文加以透彻分析,联系上下文,对原文中的各种词语的真实含义加以明确。在进行英汉互译时,还应当充分考量两种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原文真实含义,并避免对于结构形式的过度追求,突破原文语法结构对于翻译的束缚与限制,与汉语语言环境的表达形式及语言风格相结合。比如,英语语法中有大量倒装句,而现代汉语一般不使用倒装句,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应当保证语句的通畅性及翻译的准确性。另外,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还应当充分考量原文的逻辑关系及语言的逻辑顺序。

    3.雅。如上所述,翻译过程中,“信、达”是文学翻译的基层标准,在此基础上,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还应当充分注重翻译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及美学价值,译者可通过优美华丽的辞藻,给读者带来更好地阅读体验及审美享受。而这方面无论韩侍桁还是姚乃强都有一定表现,同样以上述“The impression……enjoyment.”一段为例,韩侍桁在翻译时运用了“严肃刚直、古稀之年、冷若冰霜”等词语,起到了一定的修饰作用;而姚乃强在翻译时运用了“刻板严厉、垂暮之年、鹤发鸡皮”等词语,同样采用词汇加以修饰。需要注意的是,严复先生所提出翻译标准中的“雅”,并非简单地对修饰辞藻的堆砌,也并非盲目营造骈句散文及对成语的滥用。而当前许多译者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对于“雅”的标准存在错误认知,词汇罗列花团锦簇,语句运用佶屈聱牙,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够充分体现原文及翻译的深刻内涵及文学价值。在运用“雅”这一标准时,需要适度运用语言词汇,以表达的恰当、舒适及顺畅性为重要目标。

    三、结语

    如上所述,基于严复先生所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就姚乃强及韩侍桁对《红字》这一作品的翻译进行分析,对“信、达、雅”翻译标准在具体运用时的具体方法进行探讨。在进行文学翻译时,应当切实忠于原文,采用恰当对应的词句进行表达,并尽量凸显其文学价值及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申向晶.美国《红字》两个中译本比较探讨—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J].语文建设,2016(12):61-62.

    [2]赵鹏妍.《红字》两种译本的对比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S3):146-14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