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聚焦核心素养,践行“展评”课堂 |
范文 | 吴静 [摘? 要]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有利于自身终身发展的能力与品质. 这些品质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近些年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 核心素养;“展评”课堂;初中数学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能力,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个维度. 在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师需要斟酌的. 笔者认为,核心素养的发展关键在于“展评”课堂的实现. 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图形的运动”(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就如何聚焦核心素养,践行“展评”课堂谈谈笔者的看法. 回顾旧识:引导学习方向 课前导入是每节新授课的“开场舞”,有效的导入环节可以增加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旧识的回顾来引入新课是初中数学教学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对已学内容进行回顾,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向,体悟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导入语:在生活中,图形是我们常见的物体,世界因为图形的美轮美奂而精彩纷呈;在学习中,图形是数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伴随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数学因为图形而呈现出了独特的数学美. 问题1:你见过哪些常见的几何图形?你如何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 问题2:观察下面的几何图形,说一说面与面相交形成了什么?线与线相交形成了什么? [图1] (完成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对问题2的师生交流片段: 生1:面与面相交形成了棱. 师(追问):圆柱的地面和侧面相交处形成的也是棱吗? 生1:不是,是一条曲线. 师:能不能换一种表达方式,将曲线和棱进行统一呢? 生1:线条. 大家认同我的观点吗? 生2:我觉得还可以更加精炼一点——线. 师:非常好,同学们的领悟能力真强! 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面面相交→线,线线相交→点,点、线、面构成图形. 实施意图? 简单开放问题的设置旨在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从对图形的基本认识与分类再到图形构成的知识点复习是对学习本节课内容的方向的指引. 在“展评”课堂的践行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明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给“展评”课堂的实现创造条件. 构建新知:发展自学理念 构建新知是课堂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应置于学生的自学意识及能力的发展上. 活动一:试一试、看一看. (1)请你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如果我们把笔尖看成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 (2)把汽车的雨刷看成一条线,这条线在挡风玻璃上运动形成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3)旋转门在转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原理?把你的书本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试试. (完成方式:结合教师PPT动画演示,学生自己操作或观察,得出猜想) 师生共同归纳猜想,得出结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问题3:请举出生活中具有上述规律的例子. 活动二:做一做、想一想. (1)图2是由图“回”向右平移而成的,将准备好的纸片沿虚线剪开,怎样改变图形的位置可以得到图3?如果将虚线以下的部分向右平移4格,又会得到怎样的图形? (完成方式:学生动手操作后全班交流展示) (2)将图4、图5、图6中的阴影部分沿着虚线翻折以后分别能得到什么样的图形?试着在各图中画一画,并说一说翻折以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完成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展示,教师PPT动画演示过程) (3)如图7,如何将直角三角尺由图①的位置运动到图②与图③? [图7] (完成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后展示,教师补充归纳) 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知识:图形的基本变换有平移、翻折、旋转,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它与原图形形状相同,位置不同. 实施意图? 由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数学规律是对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探索图形的变换过程是数学抽象能力的训练. 该环节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知识的发现与归纳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一个聆听者,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提供适当的点拨. 新授课学习内容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教师设置有梯度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潜能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在课改的实施中,教师的放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决问题:增强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的形成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发展及品质的培养,是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一种迁移,是在应用能力的发展中逐渐滋生的. 解决问題是发展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最直接的途径,也是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形成的重要过程. 例1:如图8,在第2行中分别找出第1行的图形绕直线旋转1周后形成的相应几何体,并用线连接. (完成方式: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展示) 例2:在同一平面内将两块含60°角的相同三角板重合,然后利用翻折、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变换上面的一块三角板,使它的其中一条边与下面三角板的相等边重合,拼在一起变成新的平面图形,你能变换出几种不同的形状? (完成方式: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活动后展示成果,师生补充并完善) 展示片段: 生1:把上面一块三角板沿着最短的一条边翻折,可以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图9] 生2:先把上面一块三角板绕着一个点旋转,再将它平移,使得它的其中一条边与下面三角板的相等边重合,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 [图10] 生3:生2的方法太复杂,只需绕上面三角板最短边的中点旋转180°即可得到这个平行四边形,同时还可以绕另外两条边的中点旋转,可以得到另外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 学生展示完成后教师PPT展示并归纳所有变换结果: [图11] 实施意图? 两个例题分别对应本节课的两大知识板块,例1难度较低,学生毫无压力,因此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例2在实施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无法理解题目含义,也有部分学生无法给出完整的答案,所以让学生小组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发展合作能力. 数学实验:提高建模意识 数学建模是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也是现在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能力. 近些年,数学建模越来越被重视,数学实验是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 在聚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应该让数学实验作为教学的常态. “七巧板”是大家所熟悉的数学玩具,它是将一块正方形薄板分成7块所组成的,通过不断地变换图形的摆放位置可以拼成各种图案. 问题4:你能用其中的3块板拼成一个三角形吗?4块呢?5块呢?6块呢? 问题5:你能用其中的哪些板拼成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问题6:你还能构思拼出其他的图形吗?请在课后展示你的“绝活”,并与你的同伴们来一次比拼. (完成方式: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拍摄学生成果并展示) 实施意图? 发展动手能力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是非常必要的. 以“七巧板”的拼合来重新审视图形的变换过程,即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建模意识的形成. 课堂小结:培养良好习惯 课堂小结是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是知识的内化过程. “展评”课堂的践行中,教师应将关注点置于对学生的习惯培养中.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你还有哪些疑惑或者不解的地方需要老师或者同学帮忙吗? (3)你期待下一节课学习什么内容呢? (完成方式: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展示片段: 生1:本节课我知道了图形是怎么运动的,也学会了图形的变换. 生2:本节课我重新认识了点、线、面、体,知道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生3:我想知道用四块“七巧板”拼三角形到底有几种拼法. 生4:我期待下一节课学习立体图形的变换. 生5:我期待下一节课学习三角形的边和角. …… 实施意图? 完全开放的问题设置是对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权利的归还,让学生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个习惯不仅有利于现在的学习与生活,而且也能助推核心素养的形成,更能让学生受用终身. 學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与知识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 在课改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始终将学生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在教学实施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生本课堂,方能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