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行动力
范文

    王生勇

    [摘? 要] 学生的学习行动力包括学习内驱力、学习思维力、学习质疑力、学习探究力、学习表达力、学习反思力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内驱力,尝试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探究力,反思能催生学生的数学学习表达力. 数学学习行动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学习行动力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基于学生学习的当下,还要着眼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未来. 未来已来,着眼于未来的数学教学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行动力.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抽象的学科,其知识点众多,对于众多的知识点、知识要素,学生的学习行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从根本上来说,学生的学习行动力包括学习内驱力、学习思维力、学习质疑力、学习探究力、学习表达力、学习反思力等. 通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行动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致力于提升学生学习行动力的数学教学,一定能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问题:激活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

    激活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通常的方法就是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等. 对于初中生来说,激发数学学习内驱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教学的动力引擎. 设置问题,一方面要能涵括数学知识的本质,呈现数学学习的重难点,另一方面要能切入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

    比如教学“有序数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这一部分内容的雏形在小学阶段就是“用数对确定位置”,通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感受、体验到图形与数量之间的关联,为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的转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學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笔者首先创设了这样的现实性问题:2019年我们国家7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中,在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壮观的背景图案,你知道它是怎么组成的吗?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各种猜想,形成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随后学生认识到:图案是由参与表演的每一个人根据图案设计的要求,借助排号、列号站在一个确定的位置,随着信号举起不同颜色的花束,整个方阵就组成了一个绚丽的背景图案. 教师继续催生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的位置的?在深度研讨中,学生提到了“电影院的座位”“象棋棋盘”“教室的位置”“信箱的位置”“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等等. 在问题驱动下,学生通过探究还发现,表示物体位置的两个数是有顺序的,只有约定两个数的先后顺序,才能形成有序数对,并用有序数对确定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感受到对应的思想,即一个物体的位置对应一个有序数对,一个有序数对对应一个物体的位置. 通过问题的驱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的本质,还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对于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促进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融合已有知识经验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研发问题时,教师应当注重探究性、学科性,通过问题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尝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探究力

    初中生数学学习行动力,不仅要运用问题去进行驱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只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大胆尝试,才能展开积极的、自主性的数学探究.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形成以“做”为载体,以“思”为导向的探究活动. 作为教师,要提升学生数学探究的深度、广度、效度.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鼓励学生制定计划,进行尝试、实验,通过搜集证据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比如教学“平方根”之后,笔者根据学生对于“平方运算”的已有知识经验,出示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面积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 围绕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大胆尝试,他们沿着对角线将小正方形分成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进行拼接,形成了一个新的面积为2的正方形. 通过正方形的面积为2,学生得出了正方形的边长为 . 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问题进行升级,引导学生深入尝试、探究:在数轴上作出一条线段,让这条线段表示 . 由于对第一个问题的深度尝试、探究,学生已有了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个时候,学生已经能够建构一条长度为 的线段,但如何让这条线段位于数轴上,就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在学生处于数学尝试、探究的“愤悱”状态中时,笔者友情提醒学生——是否可以借助圆规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恍然大悟,他们纷纷在数轴上画出长度为1的线段,然后垂直于刚才所画线段又画出一条长度为1的线段,让这两条线段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因而斜边长度就是 ,然后借助圆规,以斜边的长度为半径,将之画到数轴上.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尝试、探究步步深入,构建了一个探究链,数学学习达到了质的飞跃(质变).

    初中阶段是学生尝试、探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尝试、探究意识,重视学生尝试、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的数学尝试、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尝试、探究的热情,赋予学生充分的数学尝试、探究的时空,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力、实践力.

    反思:催生学生数学学习表达力

    数学尝试、探究是学生由外向内的学习活动过程,是一种内化的过程,而数学反思、表达,则是学生由内向外的学习活动过程,是一种外化的过程. 数学的反思、表达,有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协商、意义分享. 数学表达是基于学生数学思考、数学反思的结果,数学表达能将学生的数学思考、反思可视化,从而一方面能让教师触摸到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另一方面也能让师生、生生进行数学交流、协商,从而助推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

    比如教学“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时,笔者出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已知y和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请写出y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请判断当x为1.5时,y的值为多少?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有学生将“y和x2成反比例”与“y和x成反比例”混淆了,将反比例和反比例函数混淆了. 因为学生在表达中出现了不同的算式,基于不同的算式,笔者引导学生交流、研讨,从而让学生明晰“y是x2的反比例函数”的真正内容以及真正形式. 在深度反思、研讨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xy=k(其中k为常数)是一种反比例关系,而反比例函数则是一个y关于x的函数的完整表达式.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相关的条件改一改,从而助推学生深度反思、探究. 比如将“y与x成反比例”改成“y=y1+y2,并且y1与x成正比例,y2与x成反比例,且当x=-1时,y=-1,当x=2时,y=5,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这样的变化,不断地催生学生的数学思考、探究、表达.

    学生的数学反思力、表达力是学生数学学习行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数学表达力确证和表征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数学表达力,是学生思维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力,要鼓励学生多角度进行数学表达,尤其要鼓励学生从数学视角进行表达、阐释,进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从而让学生在言说中彰显智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灌输,而应充分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开掘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力,催生学生数学学习的表达力. 墨子曾说,“志行,为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意志必须付诸行动,才是一种作为. 在数学学习中,不仅学生的意志,还有学生的智慧也必须付诸行动,这样的意志、智慧才具有真实的意义.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及时行动、善于行动,从而不断激活、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行动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