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马克思异化劳动研究
范文

    张嫣然

    摘要:异化劳动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它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据核心地位,任何规避不谈异化劳动,或是否认它的历史地位的行为,都是无法真正的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的。要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思想,须横向上全面地、纵向上深入地研究马克思的著作,转换看待异化劳动的视角,认识到它是历史现象的客观必然性和它本身所包含的积极性,只有这样,真正的异化劳动才会向他们敞开。文章在新视角——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下去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把握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质,通过从理论研究中寻找克服现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的方法途径,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异化劳动;劳动产品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弄清楚异化劳动之前,要先搞清楚马克思著作中所指的异化是什么?“异化”,举一个例子:“A”和“B”两个东西,“B”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与“A”相对立的一面,这一过程就叫异化。劳动异化,就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发生了异化,劳动与劳动者相对立,成为一种敌对的关系。劳动者生产出劳动产品,然而,大量的劳动产品却几乎不归劳动者所有,相反它成为剥削劳动者尊严的变异物。那么这样的一个劳动异化是怎么发生,它又经过哪些环节呢?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后简称《手稿》)中指出,异化的劳动需要经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这四个环节。

    首先,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通俗说来,就是劳动产品与劳动者是一种敌对性关系,它成为不依赖于劳动者的外部力量,与劳动者相敌对。要知道,工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付出汗水和心血,耗费大量的脑力和身体精力,亲手创造出来的东西,反过来却成为劳动者受剥削、压迫的来自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异化呢?它不是物与物的关系,真实的根源在与,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其次,劳动者与劳动相异化。马克思对劳动的设定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的自由自觉劳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以及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的自由自觉劳动。劳动原本是人不同且高于动物最自豪的一种特性,作为人,应为劳动而感到光荣与自豪。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却变成了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压榨成一种类似动物生存的活动。随着社会分工的发明和细化,工人只有通过不断地、机械式地重复同一动作,才能换得最起码的生存资料。在这种来自外界强迫力量,非自我愿意的情况下的劳动,不能称之为真正劳动。“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再次,人的类本质异化。“人的类本质”是指什么呢?《手稿》中是这样定义的:所谓“人的类本质”要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即社会性和群体性。社会性和群体性的内在要求,人不是孤立的个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不该是敌对性的,相反它需要与社会群体、社会他人构建一种和谐美好的关系。所谓“类本质异化”,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大背景下、强调极端主义的私有制,于是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变得“暧昧不清、纠缠不断”,人与社会群体不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是靠一种利益扭曲的间接联系在一起,个人之间成为彼此孤立存在的岛屿。

    最后一个环节,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劳动异化追到根本不就是先从人与人之间开始的异化吗?在现实社会中,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资本家,甚至资本家之间都存在着零和博弈般的竞争。同时,这种恶性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反常和带有强制性的趋势。人们为了利益,变得不择手段、丧失道德,把除自身以外的他人当成敌人。人变得漠然、自利,人与人之间失去最起码的关心、爱护。

    综上,异化劳动有什么危害、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劳动,本是使人真正成为“人”。然,劳动的异化却把人打回和动物无异,肉体的生存几乎成了劳动者生活的唯一目的,那些通过劳动体现出来的个人自主性、创造性都一一丧失,那些劳动产生的优越感、自豪感、成就感荡然无存。通过异化劳动,人与社会的联系,人与他人的联系,变得利己而扭曲。

    二、社会主义与人的劳动属性问题

    在青年马克思的异化观中,异化劳动无疑是一种罪不可赦的行为,消极的概念,是资本家如何剥削、压榨工人的血汗钱、精气神的实证。它的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历史的主体——现实的人。然而,事物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的,经过革命洗礼,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更加成熟地马克思把握了物质生产在历史发展中的真正作用,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更加客观的评价了异化劳动,肯定了它相应于不同历史条件存在的必然性,“ 异化劳动相应于私有制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下探讨马克思异化劳动,那必然会引出一个疑问: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异化劳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搞清楚下面的几个概念。

    (一)“三形态”与“五形态”之辨

    社会演进中,有“三形态”和“五形态”之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三形态”历史观:人的依赖、物的依赖、全面发展的个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三形态”社会历史的划分依据是人的能力、对物的依赖关系和个人个性的发展。“五行态”说怎么来的呢?是斯大林根据财产所有制关系去重新划分的,他把亚细亚时期划分在原始社会,古代的社会经济形态划分在奴隶社会,再加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社会组合,就构建出了所谓的社会发展形态的“五形态”说。

    (二)“五形态”学说中的社会主义及劳动:以前苏联为例

    斯大林的“五形态”划分跳过了社会主义阶段,它的实质是强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极度集权的强权政治。这个社会理论的结果是什么呢:否认市场、否认商品。于是,国家资本高积聚政策与人民的福祉形成张力,也即人生活在一种异化劳动的情景中,国富民弱、国进民退。具体说来,就是国家能够生产导弹、坦克、飞机,却生产不了人民代步的小汽车,不管人民的面包、鸡蛋,管制市场,与民争利。最后,苏联瓦解。从今天的实情看,社會主义社会仍然处在物的依赖关系阶段,仍然有资本和市场的存在。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及对人劳动价值的肯认

    苏联的瓦解,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冲击力无疑是巨大的,新中国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社会主义怎么走?在这条道路上,曲折而艰难,历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创伤,在1978年后,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道路。回首过去,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那些个耳熟能详的话语“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仍旧回荡在耳边。中国,不回避市场经济,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用事实雄壮地证明,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此中国走上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承认了私有财产,也就是承认了人的劳动产品归属问题,人民的生活获得了极大改善。

    三、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与社会不和谐因素困扰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目前的国情。我们不否认现在处于社会初级阶段出现的各种矛盾,但它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是有本质区别的,它只是目前这个阶段困扰着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不太和谐的因素。

    (一)权贵经济的存在与劳动异化

    所谓权贵经济,只是权力与资本的相互勾结和利用,它不但破坏了市场经济中的自由竞争秩序,也否定了诚实经营与劳动,更是否定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描述的“人愉悦的劳动”。有的人称“权贵经济”也为“官办经济”,事实上,这些特权阶级每天捣鼓政治、权谋,怎么会去创办经济呢,“官控经济”更为贴切。此种经济表现为:事关暴力机构的如武器、坦克、枪支等重工业高度发达,而关乎民生的鸡蛋、服装等农、轻工业却萎靡不振。贫富差距超过国际警戒线,奢侈经济和山寨经济横生,以前苏联最为典型。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起来了,人民收入增加,甚至开始出现权贵经济的苗头。改革成果的分配,与每一位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不成正比。现如今,如何让先富带动后富,让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成为燃眉之急。

    (二)唯GDP主义论与社会和谐的背反

    什么是GDP?地方政府纷纷以GDP换取政治业绩的同时,却毁坏了环境和资源生态,不但使发展陷入不可持续状态,而且不断枯竭和毁坏的资源,以及居高不下的房价不但剥夺了人劳动场所,甚至剥夺了人生存权和居住权。在“十八大”报告中,生态建设已经被提到了“五位一体”的建设高度,从此“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我们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那种,一味以GDP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三)腐败:导致异化的另一种变异基因

    无论是来自经济领域,还是来自政治领域的腐败,都将导致异化:政府异化、劳动异化,它们存在也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构。为了抑制政治腐败,中央颁布的“八项规定”“党的群众教育活动”“两学一做”等,无不是在警示广大的党员干部,不要在声色犬马、糖衣炮弹中迷失自我,同时,中央对老虎苍蝇一起打,也决不懈怠。中国共产党防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党的决心、行为,人民有目共睹。

    四、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一)防范和克服权贵经济异化,让人民共享劳动成果

    劳动产品、劳动与劳动者相异化,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前两个规定性。马克思在这里研究阶级对立,实际是希望通过消除异化来实现社会和谐。防止和克服权贵经济异化,就是要防止不劳而获的现象产生。让全体人民认识到这是所有阶层的共同目标,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分配格局。改变在社会主义阶段,部分改革成果的不均分配,现象权贵经济苗头的现象,高度重视资源的初分配、再分配是当务之急。释放市场活力,政府放权,鼓励民间企业的创新发展,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是经济改革中政府需要忍受镇痛的一个过程。人民强,则国强;人民富,则国富。只有人民群众在物质财富上得到更高的丰富和发展,各个阶层利益得到协调、均衡,各个成员都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这样社会结构才会更加稳固与安定。

    (二)防范和克服唯GDP主义论,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在马克思异化劳动中的第三环节:“人的类本质异化”,反映的就是人与社会群体的异化。唯GDP主义论,只以GDP增长为唯一目标,忽视了发展与自然、发展与人、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在GDP论中,走粗放经济、破坏环境,透支后代子孙的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人与自然、社会的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要求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从粗放型经济到集约型经济的转型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其次,不创新、不改变,还是靠卖资源、卖地建房的发展模式,是不能长久的。企业拥有企业文化,树立企业道德,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精神层面得到更高的提高。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创新为主,倡导个性自由发展的氛围,实现人的转型,走以知识经济替代粗放型经济才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和谐社会中,不仅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防范和克服腐败问题,建设廉洁政党

    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第四个环节。往前看,现今的腐败现象,不正是人与人异化的一个变异体吗?百姓与官员之间,官员与官员之间,用一种功利、权色交往代替了人之间心与心的交流,爱与爱的沟通,在这种扭曲的关系中,最简单的人类交往正在异化。防止和克服腐败问题,是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异化。腐败问题,腐蚀党的脊梁骨。依法治国,建立一个监督管理机制是防止腐败滋生的重要手段。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培养正常、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道德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要调和剂,更是维系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纽带。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对社会形成凝聚力量,国家实现繁荣昌盛,人民实现心的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9.

    [2]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

    [3]陈先达.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两次转折[J].中国社会科学,1982(02).

    [4]俞吾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化[J].中国社会科学,2003(03).

    [5]俞吾金.再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哲学研究,2009(12).

    [6]林峰.《1844年手稿》的逻辑主线究竟是什么?——兼评“两种逻辑论”[J].东岳论丛,2006(04).

    [7]林峰.如何科学界定马克思早期六部著作的历史地位——一条循序渐进的方法论思路[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06).

    [8]林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出发点新探——“抽象人本学出发点”质疑[J].社会科学院,2007(06).

    [9]林峰.异化劳动学说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唯一内容吗?——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体系阐释[J].人文杂志,2014(04).

    [10]林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观辨析——对国内学界一种流行观点的质疑[J].学术研究,2015(02).

    (作者單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