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ELF视角下大学英语学习中中华文化的传播探讨 |
范文 | 【摘要】当今社会,英语已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用频率最高的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学好英语能帮助中国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时减少误解。要完成有效、深入地沟通,就要求沟通者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同时能把要表达的内容清晰的呈现。在此过程中,交流者需要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思维习惯,同时也必然会呈现自身的思维模式和人文涵养。本文将通过对通用语视角下大学英语学习中中华文化的传播的讨论,进一步探索中国学生在清晰表达自我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深入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通用语;大学英语;中华文化;跨文化交际 【作者简介】金雅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在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的当今社会,熟练使用英语是个体综合素质的体现,也能为个体进行终身学习、融入日益国际化的社会打下基础。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准确、清晰的表达自我,不可避地会流露承载中华文化的个人涵养。因此,如何用英文准确的表达中华文化,是个体英语水平和综合素养的体现,是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要求,更是时代对人才在多元文化世界发展的要求。 一、通用语视角下英语的学习 1. 通用语的定义。英语通用语的说法源自Kachru于1985年提出的英语使用“同心圈”框架。他将不同地区对英语的使用归为三类:“内圈”“外圈”和“扩展圈”。这样的分类承认了英语各种变体的客观存在,也指出了英语的世界语属性。最早对英语通用语定义的是Seidlhofer,2005年他从交际角度将ELF 定义为:“不同母语的人选定的唯一的语言交际工具”(蒋佩均,2018)。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来自Jenkins(2006),他将英语通用语解释为:“拥有不同语言文化的人之间实现交际的语言工具”。不管是“同心圈”框架还是后续的定义,都突显了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工具充分体现了使用者本身文化背景的作用。 2. 通用语视角下英语的学习。对自我的清晰表达是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因此,将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中国学生想要有效完成跨文化沟通,必须注重属于“扩展圈”的中国英语的学习,特别需要在中华文化和传统思维模式的呈现和表达上下功夫。这是英语作为通用语属性的要求,也是实现有效沟通的不可或缺的一步。 二、跨文化沟通中中华文化的传播 中华文化中有诸多富含文化意义的特有词语,可以称为文化负载词。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里很难找到对等的翻译,如果选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又极容易失去词语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中华文化浸泡中长大的中国学生要充分的表达自我,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或解释文化负载词。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对中国文化负载词表达的进一步探讨是必要的。 “根据人类学研究者的发现,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总体而言显示出了‘整体性‘主观性‘间接性的特征。”(刘芹,2019)这种独特性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言行举止,如何既恰当的表现这种中国风格又符合英语规则是需细致研究的问题。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的传播 为减少“失语症”的发生,作为大学生必修的大学英语课程需响应时代号召,适应跨文化沟通的需求,呈现不同的风貌。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的传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教材的选取。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仍然以对西方文化和语法词汇的学习为主。以《全新版大学英语教程》第三版第二册为例,全书涉及教育、财富观、体育等主题,所选故事皆反映的是典型英语国家的生活和主流价值观,文中标出的重点词汇也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 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会加深学习者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但是任何一种交流都不是单向的,对本身无法清晰的表达会让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可以在大学英语教材中适当增加有中华文化内涵的篇章,可以是经典的英译,可以是同一主题中英文经典作品的对比,也可以是某个话题下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探讨等等,让学生在学习用英文准确传达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完整清晰的表达自我。 2.课堂教学的改进。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更多地放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增强跨文化交际水平上来,把学生十几年的英语基础积累激活,真正的使之学为其用。在讲解中国经典英译的时候可以加入对写作背景的介绍,加入同主题经典作品的横向对比;也可以开辟专题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入手同学生讨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或者跟学生一起分析中国新闻的英语报道,一起解读政府各种外译的政策或发言。增加各类测试中中华文化表达方面的比重,增强学习效果。增设中华文化传播英译的ESP课程,同时鼓励第二课堂中华文化相关的活动的开展,扩大中华文化英译的普及,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教师和学生中华文化素养的提升。青年人要学好本族的优秀文化,让自身涵养里的中国特色成为交流的优势而不是阻碍,能够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传达自身的文化自信和底气。大学英语教师提升自身中华文化涵养除了能促进课堂教学的进步之外,更能增强自身的科研素养,在翻译时以更高的作品质量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傳播贡献一份力量。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建设的主要群体,迫切需要学习如何在跨文化沟通中充分呈现自我、准确表达中华文化。本文从ELF视角探讨跨文化交际中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以及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为之做出的改变,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上促进当代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的提升,在准确表达自我的基础上呈现出自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Jenkins, J.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teaching world englishes and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J]. TESOL Quarterly, 2006(40):157-181. [2]Kachru, B. B. Standards, codification and sociolinguistic realism: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the outer circl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3]丛从.“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 2000,10,19. [4]蒋佩均.英语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教学初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170. [5]刘芹.“一带一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昭通学院学报, 2019:103. [6]文秋芳.英语通用语是什么:“实体论”与“非实体论”之争[J].中国外语,2014(3):4-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