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支架:助力构建深度思考的数学课堂
范文

    李一桂

    如果将学生比作“需求侧”的话,教师无疑就是提供教学资源的“供给侧”,两者之间的矛盾,源于匹配的不平衡.教师以“教”代“学”,以自己的分析替代学生的思考过程,不研判学生的学习需求,以致“满堂灌”“满堂问”等现象的发生.教师只有关注生本,整合教学资源,循着学生的思维前行,当他们思维受阻时帮学生搭建“支架”,当学生思维顺畅时为学生“设疑布阵”,在讲授时刻意“留白”,在讨论时指引方向,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一、搭建思维支架,发掘学习潜能

    1.关注生本,为学而设.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关注实际情况,因情而教,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空想”,要分析教学起点,了解学生已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生活经验、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要确立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精选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以饱满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

    2.始于问题,循序攀升.各种认知活动始于对事物的疑问,教师要以问题引领学生探寻知识的宝藏,让他们主动发现、深入思考,获得知识的建构、思维的启迪、方法的創新,并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思想.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计出若干个支架问题,让学生经历尝试、实验、探索、交流等问题解决活动,实现思维的攀升,促进新知的建构.

    3.创设情境,发掘学力.只有学习内容融入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才能促进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吸纳到新知的探寻中,实现有意义的建构.教师要让出探学的空间,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他们的探知铺路搭桥.二、关注学习起点,衔接新旧知识

    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只有依据学情探寻“最近发展区”,并依情施教,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之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才显得有价值,也会对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从起点出发,向潜在发展水平迈进.

    在教学中,我们在讲解例题时,常会有学生认为过于浅显,对例题不屑一顾,思维也处于停顿状态,缺少探学的兴趣.此时教师要分析“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处于平衡状态,引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三、搭建多样支架,促进吸纳同化

    学生缺乏背景知识、认知结构不完备就难以进入新知的学习,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完善学生的背景知识,补充相关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以唤醒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找准两者的连结点.支架的搭建应遵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多媒体、网络技术也步入寻常课堂,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为教学的多样化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渲染氛围、突破难点、激发兴趣,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支架,化抽象为具体.如在学习圆周角内容时,学生可以移动圆上顶点得到不同大小的圆周角与圆心角,并分别测量出它们的度数,学生可以自主发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这个结论.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互联网上收集、整理数据,并运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新能力离不开先前习得的能力,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迁移,搭建能力迁移支架,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要通过支架的创设,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可以是正向能力迁移支架,也可以是逆向思维迁移支架,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的迁移.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既要善于“让学”,又要善于“引思”,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联系的节点,搭建联系的支架,便于学生攀阶,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构建富有活力的生命课堂.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