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医术语英译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
范文 | 蒋淇玮?刘熙孟?阎彦 【摘要】中医术语是中医学的基础和精髓。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医术语的翻译至关重要。这类翻译活动不仅见证了中医知识的交流,而且有利于中醫文化的传播和发扬。但就现阶段而言,中医翻译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聚焦于医翻译领域的现存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通过回顾反思推动中医翻译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医术语;英译;现状及建议 【作者简介】蒋淇玮,湖南师范大学;刘熙孟,湖南中医药大学;阎彦(通讯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媒体环境下中医药国际形象塑造研究”(项目编号:S201910541027)研究成果。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提倡和大力支持下,中医学愈加自信地走入了国际视野。可由于中西方国情、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中医在国际社会的认知及接受程度并不高。因此,中医翻译在中医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中医翻译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剖析了中医翻译理论体系不完整、中医翻译人才缺口大、中医翻译标准不统一及中医翻译特色不明显这四大问题,进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以期中医翻译能更健康持续地稳步发展。 一、中医术语英译现状及问题 1. 中医翻译理论庞杂,缺乏完整理论体系。翻译理论是对翻译活动科学客观、全面系统的认识,可以帮助读者认识解码翻译活动,亦可启发翻译活动者的思路,为其提供指导方针与评判标准。中医翻译领域历来有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对于翻译策略、方法及技巧的研究较多,而对翻译理论的相关研究则占比很小。目前,中医翻译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借鉴翻译学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如借由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美学、翻译适应选择论等理论来探讨中医翻译,在体现丰富多样、百花齐放特点的同时,缺乏统一核心的翻译理论指导,尚未构建起完整的理论体系,缺少系统性、针对性、权威性。故而,尽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医翻译领域的研究成果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总体上仍呈依附杂乱之态,发展方向不明朗,欠缺中医专业性。 2. 中医翻译人才紧俏,高校培养力度欠缺。目前,中医翻译人才缺口巨大,多数翻译人才流向了商务翻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等领域,“中医+翻译”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伊始就落后一节,呈现起步晚、起跑慢的态势。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正式开设英语专业的有 13 所,未开设英语专业,但在其他专业中注有“英语方向”的有 5 所。统计发现,每届中医英语专业或英语方向班的招生人数一般不超过120 人,整体上近 5 年中医英语专业的招生人数有下降趋势,年招生均未超过 1 000 人。与现阶段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相对的情况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落实,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医文化作为我国的一张闪亮名片急需更多的专业译员将其传播至世界各地,做好中医的推介员和发声人,这项工作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 但由于中医翻译和其他翻译方向相比还很不成熟,没有漫长的发展史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供借鉴参考的案例经验等较少,部分高校在中医翻译的课程设置上容易定位不清,模糊了与其他专业的区别,过于侧重翻译二字,忽视了中医翻译的基础和目的是中医知识,只给中医专业知识分配了极少的学习课时,且缺乏过渡性。除此之外,中医翻译相关的权威教材也是凤毛麟角。虽然每年都会有一批中医英汉双语教材、杂志、词典等出版,但其中得到广泛认同与订阅学习的极少。出于不同的教学考虑和个体偏好,不少高校采用的中医翻译教材版本也都大相径庭。再者,中医翻译人才流失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学生缺少中医翻译的实践机会。鉴于中医翻译大赛、实习岗位等相对缺乏,出于就业发展等现实考虑,部分翻译人才对中医翻译的前景心存疑虑,尽管怀有才能与兴趣,却没有选择这一翻译方向。 3. 中医翻译标准不一,水平质量良莠不齐。中医专业术语数量庞大,浩如烟海,是组成中医学科的重要细胞。可因为缺乏统一的中医翻译标准,市面上英文或中英双语的中医著作对于许多中医术语的翻译可谓五花八门,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造成了同一中医术语有多个流行的英文翻译版本的现象。更有甚者,因脱离标准的约束规范,望文生义,硬译死译,全无原作风采。这无疑给著作读者的阅读学习带来了许多困难,也为中医及中医翻译领域的交流研究增设了诸多壁垒,不利于中医翻译的长远发展。如不及早制定统一的翻译标准,日后的翻译版本会变得愈加五花八门,在耗费人力物力的同时,极大地增加中医翻译学习的复杂性和随机性,提高相关翻译研究的门槛,造成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 4. 过于迁就译文读者,丧失中医文化特色。中医术语多为文化负载词,带有明显的文化特点与民族色彩,在英语中缺乏相对应的词语表达。因而,在中医著作的英译过程中,有不少译者为了实现交流的目的,让外国读者能够轻松流畅地领会其中深意,忽视了原文内容与特色,过多地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中医术语进行释义翻译,使得译文拖沓冗长,与中医术语表达的简洁精练、隐喻概括背道而驰,和原文风格大相径庭。这不仅阻碍了中医文化的有效传播,且易产生错误引导,为中医学树立一个有失偏颇的国际形象。作为译者,这样的翻译最多只注重到了文章层面,而面对两种文化而言,这样的处理无疑是失败的,未能体现我国的文化自信。 二、中医术语英译的发展建议 1. 梳理中医翻译历史,构建科学理论框架。要构建起中医翻译的完整体系,我们首先应对中医翻译的历史进行清晰准确的梳理,把握其发展脉络,进而在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和构建经验的同时,在政府资金与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医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协作,提出符合中医翻译特点与规律的翻译理论,撰写并出版具有中医特色及文化自信的中医翻译理论专著,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介绍,使得有这类需求的学生及从业人员能够及时接触并接受这一理论体系,并在实际翻译活动中以此来指导实践,从而为中医翻译的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变无源之水为有根之木。 2. 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壮大复合人才队伍。针对中医翻译人才缺口巨大的问题,可從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中医翻译招生宣传力度。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翻译方向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主流的商务翻译、法律翻译等,较少会意识到中医翻译这一领域,原因是缺乏了解,缺乏了解也就无所谓选择。因此,我们应加大这一方向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中医翻译的目的、使命、发展前景等,进而将其纳入专业选项。二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该找准中医翻译的定位,凸显其自身特质。课程设置上需由浅入深,合理分配课时,不应偏颇翻译、中医二者中的任何一方,需在低年级时打好中医与翻译知识的双重基础,高年级时进行二者的结合与融会贯通。三是多多创造专业实践机会。目前,全国性的医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性的医学英语翻译竞赛活动、全国性的医学英语翻译资格认证考试等都处于空白阶段。政府与社会机构等应努力推动中医翻译竞赛、考试、岗位等的创设和推广,并在国内的中医翻译赛事等稳步发展后着手于国际性竞赛交流的创办与开展,吸引国际性人才加入中医与中医翻译实践的大家庭,变民族瑰宝为国际盛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人才发展的炼金石,只有在翻译实践中,相关的专业人才才能够找准个人定位,寻找水平差距,找到未来方向和发展前景。 3. 规范中医翻译标准,提升翻译品质数量。在构建起中医翻译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科学统一的中医翻译标准,为中医翻译教材的编写与中医翻译作品的评判提供理论依据,使中医翻译领域呈现有序性、和谐性、交流性。中医翻译作品应尽力符合以下三大原则:忠实原文内涵,传递中医特色;译文风格得体,颇具原文色彩;贴近译文读者,实现交流目的。在统一翻译标准的指引下,中医翻译的路径相对更加清晰,会有更多的翻译人才加入这一队伍,也会有愈来愈多的中医翻译者完成更高质量的译文作品,从而推动中医文化的“走出去”和国际化进程。 4. 忠实彰显中医特色,推广发扬中医文化。在中医翻译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在中医术语翻译的简洁性和译文读者的理解度间寻求平衡。采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相结合的办法,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最大限度地调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切实牢记中医翻译和中医文化的专业性与特色性,尊重原作者,彰显中医历史底蕴,发挥中医的自身优势。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医学真正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提升中医的国际认同度与接受度,推动其在全球的广泛应用与健康发展。 三、结语 中医翻译是专业的、文化的、前进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它目前仍很不成熟,但在国家的支持下、专家学者的探索中、中医译者的实践里,中医翻译正笃定前行。相信随着中医翻译理论体系的构建、专业人才的培养输送、翻译标准的统一确立以及中医特色的彰显发扬,中医翻译将有力推动中医文化的国际化,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中医领域的研究推广,为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业贡献中医的经验与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千,吴青,凌武娟,等.2008-2017中医翻译对比研究现状及展望[J].世界中医药,2019,14(3):633-637. [2]刘冰.新世纪初叶国内医学英语翻译研究评述与展望[J].中医研究,2017(4):34-38. [3]马平.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医翻译的问题与对策[J].环球中医药,2013(6):441-444. [4]司高丽.“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翻译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医研究,2019(4):42-46. [5]都立澜,刘艾娟,陈铸芬,等.2000-2012年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现状及分析[J].中医教育,2015,34(2):6-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