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生良好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
范文

    管成明

    【摘 要】好习惯终身受益。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自主学习习惯、独立练习习惯、自觉锻炼习惯等方面阐述了小学生良好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习惯;兴趣;自主;练习;锻炼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小学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不仅要加强体育学习目的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还要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并且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养成各种学习习惯。

    一、加强体育学习目的意义教育,激发兴趣,养成爱好体育学习的习惯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加强学生对体育学习涵义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意识。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天性、好胜心理和好玩心理,一方面加强体育知识的学习,加深对体育活动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不断地产生新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对运动本身的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正确学习目的的教育,加深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目的任务或活动结果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把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与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联系起来,促进他们养成爱好体育学习的习惯。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习惯养成的主阵地。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教师要设法开发体育资源,使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现代体育教学提倡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群体练习、小组合作练习、同学互助、师生相互磋商,突破了以往教师刻板讲授、学生机械模仿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掌握要领,应成为当前主要的教学形式。例如:我在教“支撑跳跃”一节课时,尝试着改变传统的教学顺序,课前给学生讲明教材学习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安全要求,保护与帮助等内容,围绕分腿腾跃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展开教学,而有意地不去关注学生错误上板这个“矛盾的次要方面”。结果是为了能够及时、有力、舒展、同时地分开双腿,大多数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学会了“双脚同时上板并同时起跳”这一关键动作。我抓着这一时机对学生大加赞扬,学生自主学习的体育习惯在教师的鼓励下,更加明确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了。体育学习是一项脑体结合的复杂劳动,只有不断的思考、实践,才能多快好省地接受更多的体育知识,掌握更多的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全面仔细地观察,学会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自觉地从教师的示范、同学的示范中深入理解体育知识的本质意义,掌握体育技术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各种体育思维和体育技能,同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养成独立练习、克服困难的习惯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学生独立练习的内容,充分锻炼学生独立练习的能力。教学过程要留给学生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探究掌握技术要领,获取知识和技能。学习任务是一种有一定困难的社会义务,学生不但要学习一些有兴趣的东西,而且也要学习一些虽然没有兴趣但必须学习的东西,这就要求学生自觉地克服困难,坚持完成学习任务。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克服胆怯、懒惰或活动中遇到的种种干扰,才能取得学习的成功。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毅力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克服困难的条件。在学习困难面前,要给予恰如其分的具体指导,要不断给予学生意志和情感的鼓励,运用“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不要怕,你一定能行”、“由于你不怕困难,意志坚强,才完成了任务”等鼓励性的语言,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让学生从亲身的意志行为中体验成功的快乐,逐步养成克服困难的习惯。对于那些体育素质、运动技能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树立区别对待、因生施教的思想,让他们多参加适合他们难度的练习,多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激发刻苦学习的内驱力。

    四、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人体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如果没有明确的锻炼目标,没有一定的自觉性,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要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首先就必须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强化体育意识,从主观和客观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从而激发他们锻炼的主动性,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养成的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如何能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如:高年级学生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很大,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设计体育锻炼的内容安排,能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能将在文化课的压力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了,这就需要我们的体育教师在设计这环节时更有必要加强一点,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调查发现,37.6%的学生喜欢在体育课堂上能自由活动,问及原因是因为自由活动轻松有趣没有压力。这就是说,很大一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只停留在体验活动的乐趣上,对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完成远不及他们在自娱自乐的自由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需要。

    研究学生的体育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学习习惯,保证学生的身心持久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体育教育应当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里素质、体育文化素质,以及在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中发挥它特有的功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长山小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