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讨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
范文 | 苏庆林 【摘 要】在“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之后,教育部门组建专家团队对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的修订,各学科也都在积极研究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不仅是对教育改革要求的落实与贯彻,也是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高中物理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总结自身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中的不足之处,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探讨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以此探寻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抓手,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现阶段,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应制度建立与改革措施还不够成熟,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核心素养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发展要求,核心素养是经合组织在确定素养与遴选过程中提出来的,当时主要应用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与文化建设当中,随着核心素养的内涵不断发展与扩展,逐渐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中。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物理核心素养关键成分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组成。 二、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弄清楚物理概念是学习物理的前提。学生头脑中物理知识体系和物理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着物理概念,学生只有学好物理概念,才可以为后续的物理学习打好基础,实现终身发展。 (一)从教师层面来分析 教师没有将物理概念教学放在一个应该存在的高度上,灌输式地讲解,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物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思维敏捷性,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教师只是让学生仓促的背一些物理概念与公式。很多学生在物理概念上面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于这些物理概念与公式只是机械记忆, 并没有从本质上了解与掌握这些概念的真正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概念之间的联系,物理知识网络的构建,这样的概念教学挫败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从学生角度来分析 物理是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高中教材中会出现大量的物理概念,物理概念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教材中出现的习题或者难点知识并不多,大部分教材内容都是在向学生展示各种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础与关键,只有打好基础知识,才可以为后续物理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概念学生在思维模式中存在定向错误,不容易改变,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适宜的教学方法,建立完整、清晰的物理概念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这门学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知识理论与科学思维的集合体。为了更好贯彻核心素养到物理概念教学中,首先需要认识到当前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保障高中物理教学水平与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情境创设与物理概念教学相结合 物理概念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抓手。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内化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感,使概念变得更加透明化,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例如,在讲解加速度这个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课件创设一辆法拉利赛车和一架飞机100m比赛的情境。观看视频之前先让同学们猜一下:赛车和飞机哪一个获胜?当看完视频,在同学们惊讶的表情中提出问题1:赛车为什么会获得100m比赛的胜利者?学生进入到隐含了速度、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快慢等概念的运动情境中,彼此交流合作,互动探究。教师一步步引导,得出100m比赛中赛车速度增加快的结论。教师提出问题2:这样的情境生活中类似的还有哪些?学生会举例:火车和汽车、人和火车、人与汽车等情境,所以物体运动改变的快慢对物体运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此时加速度的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生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把科学的思维方法融于学生的脑海中,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内化,对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生活实践与物理概念教学相结合 物理概念教学以生活实践为抓手。教师将日常生活实践与物理教学适当结合,拉近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去,亲身经历物理概念生成的过程,从而达到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升华。 例如,在讲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时,教师让学生站上体重秤,称量出自己的体重,接着让学生在体重秤上做几次下蹲和起立的动作,观察体重秤指针的变化。提出问题1:你为什么一会“重”了,一会又“轻”了呢?提出问题2:你变“重”和“轻”的时候,自己在做怎样的运动?提出问题3:你能从受力的角度去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吗?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一起讨论分析,提出新的疑问或者看法,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出发,运用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超重和失重的物理概念,并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去揭示生活现象,并鼓励学生亲自去体验。比如:乘升降电梯启动和停止的过程,人会不舒服;坐过山车从高处俯冲下去,人也會感到不舒服等生活现象。物理概念通过生活实践在学生的脑海中慢慢生成,学生再用生成的物理概念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思维导图与物理概念教学相结合 大部分学生往往缺少物理观念,对于难懂的物理概念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办法,学生脑海中并没有形成一定物理观念,每个人的记忆力是有时效性的,在繁忙的学习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学生很容易忘记之前的物理概念,这样学生学习到的概念公式比较零散琐碎,就会导致前后概念无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记忆方面也习惯于惯性记忆,不利于解决相关物理问题。 例如,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学习知识点的时候进行合理的联想,有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比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等这些物理概念,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构架、工程方式的记忆、理解能力都得到提高。让学生通过图片联想关于作用力、平衡力的构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灵活的掌握知识体系,不仅节省很多时间,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四)物理实验与物理概念教学相结合 物理概念教学以物理实验为抓手。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也是灵魂,是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落脚点,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的主阵地。 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个概念的时候,学生一般情况下会人认为质量越大物体下落速度越快。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这个实验:将同样质量的两张纸,一个揉成团,一个平铺从相同的高度下落。我们可以发现纸团下落的速度快些,经过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再从物理学史的角度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让学生知道前辈们在探索自然界规律的时候有争论,也有犯错的时候,但他们对自然现象背后本质规律追求的执着,对待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这样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将牢固的内化于学生的脑海中,同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与思维模式,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在实处。 结束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物理概念教学需要与时俱进,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与理解物理概念的内在意义,树立科学的思维模式与辩证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谦君.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J].教师教育论坛,2017(8):48-50 [2]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