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让情感的火焰点燃课堂
范文

    张青松

    【摘 要】本文试图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最大限度展示出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通过挖掘教材的审美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途径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做美的发现者,使他们形成学语文、爱语文、感受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情感教育;课堂;语文教育

    著名的语言学家叶圣陶曾指出:进行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的目标”;并强调学生有了审美本领,“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向更深远的方向发展”,达到美感的享受、情感的升华。因此,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情感教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必定目标之一,而且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深化语文教育的效果。下面就从五个方面,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实践逐一阐述。

    一、利用文化背景烘托课堂气氛

    任何人都不能脱离时代而生存。因此,文化背景是理解一篇文章、一位作者的金钥匙。在大的文化背景下人物才更具有可感性。例如,苏轼——宋朝的一代文学巨匠,却惨遭乌台诗案,但其文学作品均能够流露出旷达之情。这种旷达之情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为什么如此值得后世之人称道?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一书中是这样讲述苏东坡的审判经过的——“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可惜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传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认识这就是苏东坡。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通宵侮辱、摧残到了其他犯人也听不下去的地步,而侮辱、摧残的对象竟然就是苏东坡!”在课堂上,还原历史的真实,让学生看到历史的真相,让大家感受到苏东坡的真性情。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苏东坡的旷达才更被人们所称道,才更加可贵。

    二、通过反复诵读体悟作者情感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在教授韩少功的《我心归去》这一课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来过风雅富贵的法国三次,那么是什么力量让作者对贫瘠而脏乱故乡魂牵梦萦,心却要‘一次次偷偷归去呢?”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作者的这种思乡之情,在学生讨论回答完毕后,我从文章中找到关键语句让学生反复诵读。“故乡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故乡有你的血、泪和汗水。”“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他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同时把其中“生命”,“血、泪和汗水”,“我们的付出”,“艰辛劳动过奉献过”这些在表情达以上起关键作用的加点词语要求重读。通过诵读,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只要你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耕耘过,这里就是你的故乡,你和故乡就融为一体了。我们无须夸张故乡的意义,无须对文化的地域性积累过分固定,我们在不可逆转的时间里远行,正在卷入范围越来越广阔的文化融合,但我们无论走出多远,故乡也在我们血液里悄悄潜流,直到有一天,突然涌上我们的心头,使我们忍不住回头眺望。这一次教学中,对故乡的情感体验是成功的。

    三、凭借诗情画意还原情感氛围

    诗歌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大家都把最美好的情感用诗歌表达出来。在一次讲解如何把抽象情感具体表达的作文课上,我给学生们展示徐志摩的一首诗“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我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讨论这到底是描写怎样的一种情形。同学们都怀着对这首诗的无限兴趣,纷纷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且讲得具体生动,达到了课堂预期的效果。

    四、借助问题设计突出人物情感

    课堂提问环节是每节课的必备环节。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课堂提问环节不仅要有,而且要精心设计。岳飞与其千古名篇《满江红》流传至今,在讲述岳飞的爱国情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那么南宋爱国名将岳飞有那三恨?”(一恨金兵对南宋的烧杀强掠,已经达到了咬牙切齿的程度;二恨不能直捣黄龙,踏破贺兰山缺;三恨祖国统一大业不能实现。)张爱玲的三恨小儿女的小心思,纯属个人情怀。岳飞的三恨非有大志者而不得。由此,人生境界全然不同,人生意义全然不同。在对比提问中,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岳飞的爱国情怀。

    五、运用视听结合创设美好情境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掌握最前沿的教学信息,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语文教材中那些饱含丰富的情感的语言,如能使视频、音乐与语言完美结合,就能創设出良好的情景。在康震讲述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苏轼视频里,从屏风后缓缓走出来的妻子王弗,是那样的聪敏而不张扬,有见识却很体贴丈夫。聪明的夫人那美丽沉静的模样永远地收藏到诗人的心灵深处。十年后的一场梦中,诗人仿佛见到了久别的妻子,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水止不住地流淌……此时无声胜有声,视频里讲述的宋词《江城子》,更加完美地再现了当时夫唱妇随的画面。

    语文教学中无处不体现着美的真谛,闪烁着情的光辉。情感丰富的老师才是真正的语文老师,情感丰富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当今教育不再是培育“应试的机器”,而是培养“素质的完人”,这种“完人”绝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感性理性全面和谐的完整的人。让情感的火焰点燃语文课堂,让情感的火焰在语文课堂上熊熊燃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1: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