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借助“翻转课堂”模式,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
范文 | 顾俊文 【摘 要】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当前部分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分别从确立教学目标,制作、参照教学视频方面,开展自主学习,利用物理实验,加强合作内化,注重以学定教,实施教学评价四方面入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应用翻转课堂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前言 翻转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与教材有关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自学,并于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课堂氛围枯燥等问题。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优势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而言, 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传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单纯的实验流程讲解为主,学生亲身操作实验的机会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严重不足。而翻转课堂模式则以教学视频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演示机会,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确立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视频 在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结合初中物理教材,将教学目标确立出来,并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完成教学视频的制作。为了更好地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及教学视频的制作过程,这里以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凸透镜成像实验为例进行分析: 该实验的教学目标为:第一,帮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实验所需实验器材类型、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第二,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并引导学生根据成像特点分析凸透镜的可能用途;第三,为学生提供模拟或亲身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需将凸透镜的成像实验过程制成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的时间以8-15min为宜。为了保障学生的自学效果,物理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应在进行实验操作的同时,给予适当讲解,以促进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实验流程的记忆,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及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参照教学视频,开展自主学习 教学视频制作完成后,学生即可利用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视频中的凸透镜成像过程,熟悉凸透镜成像实验流程,掌握该实验所需器材以及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这一阶段具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习主动性等作用。此外,在独立学习凸透镜成像实验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自行调节教学视频的播放速度,以便更好地掌握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重点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进行总结,记录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为后续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物理实验,加强合作内化 在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在合作内化阶段的学习任务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通过小组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解决他们在自学阶段遇到的问题或难点;第二,利用实验室或信息化教学平台,根据自学阶段所掌握的凸透镜成像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流程知识進行实验演示。以实验室实验演示方法为例,凸透镜实验演示流程为:学生以教学视频为参照,将蜡烛置于凸透镜远端,以凸透镜为中心,沿凸透镜方向缓慢移动,并观察光屏上蜡烛在凸透镜中的成像状况。通过这一过程发现,在远端位置时,光屏中的凸透镜成像为倒立、缩小实像;随着蜡烛物距的不断缩小,光屏成像不断放大,当蜡烛物距缩短至一定距离时,光屏上蜡烛的成像转化为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再次缩小时,光屏成像变为倒立、放大实像。由此可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为:当蜡烛(物体)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时,光屏成像为倒立、缩小实像;当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刚好为2倍焦距时,光屏成像为倒立、等大实像;当蜡烛距离低于2倍焦距,但高于1倍焦距时,光屏成像为倒立、放大实像。 (四)注重以学定教,实施教学评价 合作内化教学完成后,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激励为主,同时以教学视频为参照对象,总结本次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以巩固学生的记忆。最后,教师需要总结教学中的不足,根据教学状况对后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调整。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了改善教学效果,物理教师可在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基础上,发挥翻转课堂模式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将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而活跃,进而起到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少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83-185 [2]王亚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06):54-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