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勇于实践
范文

    黄荔燕

    褚宏启教授曾经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国内外“核心素养”成果的比较研究后指出,创新”与“合作”是核心素养中的两大超级素养,教育应培养学生有“聪明的脑”——创新能力,还有“温暖的心”——合作能力。

    他还在进一步分析中指出,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是“核心素养”宝塔顶尖上的明珠;是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素养;它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最集中体现和巅峰表现;创新能力对教育重要,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转型升级与深化改革的需要。

    纵观教育发展,发现填鸭式教育方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孩子的创造能力,唯有开放的教育,才能还给教育生机。同样,释放孩子的大脑,才能点燃孩子的思维火苗,让创新的火焰熊熊燃烧。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独特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学生的探究、参与及合作式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课堂氛围。其课程价值在于在活动过程中凸显实践,切实让学生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真正做到融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为一体。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例《废纸变形计》,谈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巧借好奇东风,激发创意之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就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高度集中,求知欲就会旺盛,创新思维就会敏捷、灵活。本课伊始的纸团插花,是带点神秘色彩的,揉纸团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学生一开始不明事理,直到变成花团,插进花瓶之中,学生恍然大悟。有趣的活动情景创设,学生的认真观察思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创意火苗,学生跃跃欲试,强烈的探究集结号吹响了。

    二、巧设头脑风暴,点燃创意之火

    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具有独创性特征,需要由人的知识总量作为支撑。

    在具体实践中,我应用头脑风暴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其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智慧,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独立思考、促进思维,大胆想象。比如,本堂课的创意是从艺术活动的角度出发,淡化独创性的要求,以鼓励激发为主,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意氛围。围绕“废纸可变成什么”的问题,以问题为导线组织头脑风暴,教师在组织时要求学生做到:独立思考不交流,充分发挥想象,写出更多想法。为降低学习难度,我采用“扶一扶”的方法,出示拉杆书包,让孩子知道创意的方法之一就是巧妙的“加一加”;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不同的想法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补充与启发,孩子的灵感会得到激发,其发散思维在无形中得到提高;紧接着,在首轮发散思维之后,辅以欣赏创意图片这个环节,将学生所呈现的思维结果并联,形成创意思路,提炼出创意方法,将创意引向有效。届时,再组织一次头脑风暴,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学生就会提出更多的想法,确定创意作品,并绘制成简易的设计草图。这是由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的过程,展现出了合作在创意思维过程中的力量,效果显而易见。最后这个过程更让学生明白,个人是创意的第一步,而集体的力量能让创意更加出彩。

    三、探究制作過程,形成教学模式

    创新不是任其发展,而是有原则、有顺序、有方法的。在各小组制作作品这个环节中,又是一次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的过程,从学生对作品的一次次修订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创意之花已经悄然绽放。

    我们择取其中的活动片段进行探究:实践阶段的“如何促使学生从之前的天马行空向可行性发展”,经过实验探究,我们构建了“做学思”合一的基本教学步骤。

    阶段一:制作前

    本阶段要抓住两个关键点:1.“做什么”——引方法;2.“如何做”——思可行。如“做什么”中,教师借助废纸为载体,让学生天马行空,进行奇思妙想,但很多想法不具可行性,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考虑制作过程的可行性。通过多媒体播放创意图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归纳出创意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扩一扩,替一替等,这样学生在创意过程中就有依有据。然后小组讨论合作确定一件物品,并画出它的设计草图。又在“如何做”中,在学生设计好物品的草图后,先进行全班交流,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加美观、更实用、更有创意。在一次次的争论和辩证中,学生对设计的草图进行了二度修改,再动手制作。

    阶段二:制作中

    本阶段要抓住两个关键点:发现问题和教师指导。在“发现问题”中:在学生展示的作品中,教师及时发现以下问题:发现第一小组做的“龙舟”,不管是龙舟外观、比例、还是牢固性方面,都显得很粗糙,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1.在画设计图时,物品的结构是否合理;2.所选择的制作龙舟材料硬度是否适合;3.外形是否可以更加美观,吸引人。在“教师指导中”,教师采用分解问题,个个击破。如制作龙舟小组,第一个问题,如何按一定的比例画设计图,结合数学科比例尺的教学,教师先教会孩子们怎么按照比例尺作图,提前把六年级的数学知识教给他们。第二个问题,在材料的选择上,找来多种材质的牛皮纸进行实验对比,最后确定哪种硬度较好的牛皮纸为最佳材料,孩子们在选择对比的过程中,也懂得了牛皮纸的种类繁多,应根据所制作物品的特性进行选材,这样才能制作出如意的物品。第三个问题,粘合物,之前孩子们所用的粘合物是双面胶,所以一点也不牢固,教师教给孩子的策略是:先上网搜一搜,看看什么胶最适合牛皮纸的粘贴,再决定怎么做,学生从网上查到了两种专用的牛皮纸胶水,并进行选择,确定用水性糊合胶,既环保粘性又强。第四个问题,如何使外观更加美观,这涉及孩子们自身的审美问题,教师提供几种方案供学生参考如1.可以进行喷漆,有多种喷绘颜料可供选择;2.可以进行彩绘,先在外壳上画图案再用颜料直接涂上去;3.可以进行贴画,即把装饰好的图案贴在外壳上。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再次修改作品。

    阶段三:制作后

    本阶段要抓住一个关键点:反思沉淀。勤于反思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它的具体表述为: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学生经过再次反思和沉淀自己的作品,就能创设二次创意。活动结束,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前后检测,发现学生的创意更丰富,思考更深入,作品更精致。

    当今是创新的时代,学生的智慧是闪烁的火把,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是“缘木求鱼还是放水求鱼”,是“竭泽而渔还是放长线钓大鱼”,我想大家已经了然于心。开放教育教学,探究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旋律。相信,学生的智慧之灯被点亮后,他们的创新能力会不断发展,在诺贝尔奖坛上将涌现出一颗颗中国新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