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思维导图”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范文

    黄洪带

    【摘 要】写作是语言活动的书面表达形式,其本质是思维与语言的互相转换。而思维导图具有直观、形象、有效的特征,是打开学生大脑潜能的钥匙,利于发散性思维、合作探究和联想,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大脑的思维潜能,是促进写作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维导图;作文教学;实践;提高

    一、学生写作现状

    现在,最让学生头痛的事是写作文。学生写作时思维僵化,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构思,往往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致命弱点。学生们在写作时要么是抄袭,要么是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写作时没有新意,题材雷同,内容苍白,结构老套。面对学生写作的“瓶颈”,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探索创新,寻找引导学生写作的方式和方法,提供思维训练,同时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主要理论依据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托尼·巴赞,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把思维视为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它把注意的焦点设置在图的中心——中央图形上,并由此开始,把联想和想象所产生的思维结果(文字或图形),作为与中心图形相关的一级子中心用随意的线条将其与中心相连,作为一个分支。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型的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它利用图像、色彩、空间等要素并与文字结合来刺激大脑,并把零散、繁多的知识结构化,快速建构在人的认知、记忆系统中。

    三、案例实施

    奇妙的思维导图,着实让我和学生在写作课堂上收获了惊喜。如在教五年级“×××的启示”时,我分成“想、画、选、修、写”五个步骤进行实施。

    想:审题,找出本次写作的中心词“启示”。我会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启示”,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得到过什么“启示”,从哪些方面、事情中得到的启示等,进行连续、发散性思维。

    画:①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形,把关键主题词“启示”写在中心圆形处;②在中心点引出分支,把学生有关生活、学习中得到的“启示”这一论点写上;③发散思维,这些“启示”是如何得到的(有不同类别的资料时,便另开新的分支);④用文字和颜色、图形线条不断连接下去,不让思维流程被打断。

    议:这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过程。在个人初步完成“×××的启示”的思维导图后,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介绍并讨论自己的初步写作构想,采用什么事例、素材、方法等;然后,再进行在班级里由小组推荐优秀导图进行展示。

    修:学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后,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考虑写些什么,不写的可以划去;决定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些题材突出中心,符合题意的,独到新颖的等进行修改和选择。

    写:根据上一环节的修改,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学生巧布局,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四、思维导图融入作文教学的意义

    1.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把繁多复杂、零散的知识结构化;可以把发散性思维、联想、想象用具体的导图表示出来,生动形象;可以启发学生驰骋思维,勇于表达构思,便于布局谋篇,激活了写作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主题突出,让文章立意明确

    思维导图的中心点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认真审题,找出作文的题旨。主题突出了,文章的立意就明确了,写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思维导图,首先就是要求我们要审请题目。因为审题,是构思的起点,在这个阶段要明确文章写什么(中心),准确理解题目蕴含的信息。

    3.条理清晰,巧妙布局谋篇

    思维导图让我们明确写什么之后,就要琢磨怎么写,这就需要条理清晰,巧妙布局谋篇了。一个个细分的具体线条、图形,就是我们整理出来的很好的写作思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后,学生再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写作文的整体思路就可以提炼出来了。当有了思维导图,有了提纲,就有了文章的架构,一篇好的文章也就有了基本的雏形。学生的头脑中明确文章的结构,文章的条理也自然清晰,学生的困惑也迎刃而解,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也清晰了。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思,以块状、线状的形式,用直观的图形把抽象的思维、想象、记忆形象化,条理清晰,厘清文章的脉络,更好地规划布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妙选材,详略得当

    思维导图是一个放射性的思维表达图形,从一个中心点开始,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记忆、联想,每个词或者是图形又成为一个子的中心点和联想点,整合起来,就有很多的分枝。中心点就是大树的树干,然后发散了很多从大到小的枝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罗列出所想到的内容,每一个分枝就是一个选材,老师要指导好学生,选择符合文章立意的题材来写;选择题材新颖、更好表达中心主题的内容来写;选择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习作。思维导图为学生写作拓展思考的空间,提供多项题材、方法选择,学生在写写画画、小组合作和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跃跃闪动,不受约束,然后再经过修改思维导图,学生头脑中就有了清晰的条理,从可以选择的很多题材中选择立意新颖的题材,并知道如何详略得当的布局谋篇。有了思维导图,抽象的记忆、思维更清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取舍也就更有目的性、科学性,就不再为没有题材而烦恼,作文课堂就更高效了。

    5.添枝加叶,让文章更丰满

    学生在巧妙选材后,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为自己的选材添枝加叶,让文章更丰满,更灵动。如作文想表现“一个同学热爱学习”时,我们可以为人物增添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枝叶,突出人物热爱学习的特征;也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烘托、比较、排比、拟人等方法,让文章显得更为生动。有了这些枝叶,思维导图就可以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选材、布局、写作方法结合起来,使写作有了全盘的考虑,既有写作大树干,也有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丰满枝叶,写什么,怎样写,一目了然。这样,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直到学生动笔时,习作早已经历了不止一次的修改与提炼,这样不知不觉中便提高了习作的质量,在直观中降低了习作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6.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的结构就像我们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图形,从一个点和一个关键词,不断深入,思考扩散,最后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又不断延伸的脉络结构图。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把抽象的思维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知道作文怎么写的难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通过课堂上学生自主创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互动,产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擦出灵动的火花,培养了写作能力,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使作文课堂教学效果更显著。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