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合题教学模式的理论系统与分层实践
范文

    于丹丹

    

    【摘 要】“合题教学模式”针对语文教学中一味传授知识,缺少思辨训练的现状提出的,倡导教师要有超越文本的意识,指出形成探索的思维轨迹,以便学生自觉独立的学习使用。落实“合题教学模式”的切入点在语文教学的文本阅读与对话层面,做“思而辨之”的训练;在写作教学层面做“思维联结与表达结合”的训练。依据黑格尔哲学提出的“正与反”和“能力不是被告诉的”的原则,分层次、分课型、分学情的实践训练,在充满思维斗争的训练中探索出一套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体系来,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批判意识、独立分析意识,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素质。

    【关键词】合题;合题教学模式;系统;分层

    一、课题综述

    “合题教学模式”是针对语文教学中一味传授知识,缺少思辨训练的现状提出的。在学生与教师跪拜思想严重,不能有效利用教材形成独立思考与决断能力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应对社会对学生面对现实的生存智慧的考察,而对禁锢式教学的超越与变革,需要我们提出一套完善的思辨训练教学模式。为此,“合题教学模式”被提出并得到了系列研究。该模式倡导教师要有超越文本的意识,不能停留在说明教材的程度上,要能让学生知道、明白“所以然”的道理,更能指出形成探索的思维轨迹,以便学生自觉独立的学习使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更能够从学生生存智慧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教学,使之有所启发、有所得。而落实这一点就要求“合题教学模式”的切入点是选在语文教学的文本阅读与对话层面,做“思而辨之”的训练;在写作教学层面做“思维联结与表达结合”的训练,依据黑格尔哲学提出的“正与反”和“能力不是被告诉的”的原则,分层次、分课型、分学情的实践训练,在充满思维斗争的训练中探索出一套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体系来,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批判意识、独立分析意识、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素质。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合题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经历了4年的摸索,“合题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并开展了大量的切实的模块探索工作,取得了局部进展。2012年“合题教学模式”进入了二期研究阶段:在原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继续向深、向广去拓展,并且进一步探索满足那些在实践中发现的理论构建要求。开展了解决教学实践中分层、分段、分课型、分思维训练难易的多个难题的探索工作。

    下面说说涉及概念。“合题” 一词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由“正题、反题、合题”三部分构成。“正题”是说先有的某些理论或活动,因为人的认识的欠缺性,必然引发了人们对“正题”的思考与反思,进而形成了对立的观点或活动就是“反题”。而“正题”、“反题”之间的斗争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正题”和“反题”本身,促使人们认清了两者的价值,并力图保持双方的优点,避免双方的局限。这第三种认识或者活动就叫做“合题”。“合题教学模式”就是运用“正——反——合”的辩证原理进行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方式。

    在“合题教学模式”训练中学生的思维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理解、思考、认识“正题”;(2)理解、思考、考究“正题”得出“反题”;(3)“正题”与“反题”争锋、锻炼思维形成我思,进而具备批判意识,产生自己的观点。(4)提出“合题性”观点、思考表达成文。这种教学训练在解读中师生共同生成“合题”性认识,学生在引导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认知能力。而教师则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总结出更多的适用于各种文体的思维训练方法,构建思维训练体系,切实提高教学的能力。

    “合题教学模式”走向“系统、分层”的分析,首先要明确何为“系统”何为“分层”。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中,人们把能加工、变换数字信号的实体称作系统。由于处理数字信号的系统是在指定的时刻或时序对信号进行加工运算,所以这种系统被看作是离散时间的,也可以用基于时间的语言、表格、公式、波形等四种方法来描述。从抽象的意义来说,系统和信号都可以看作是序列。但是,系统是加工信号的机构,这点与信号是不同的。人们研究系统还要设计系统,利用系统加工信号、服务人类,系统还需要其它方法进一步描述。描述系统的方法还有符号、单位脉冲响应、差分方程和图形。中国学者钱学森则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从“系统”的来源上强调了信号处理的程序化与结构化,从表述上则体现了语言叙述、表格量化、公式总结,绘制波形图等要求。“合题教学模式”引入“系统”这一概念后,才能把在教研实践中各部分的状况与做法全面展示出来,做以清晰的论述,构建“合题理论”大厦才有了模具。而“分层”实践则体现了这一理论走向课堂、走向落实的具体步骤,是对宏观研究的细化,更是理论转化成实践战斗力的根本保障。在“分层”实践环节不仅充分体现学生认识过程的完整性,更是有效记录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链接的全程。因此理论“系统”与“分层”实践的结合是完善的理论和科研落实的结合,是探索思辨训练的研究,为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朝着独立自主、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三、课题开展的结构图示

    四、研究进行的基本过程

    1. 选取那些具有“对中含错、错中含对”的多元性思考价值的文本作为学生学习的示例。教师对选文作示范性的解读,展示给学生不同的观点,并提供给学生用来思考的思维方法。启迪学生在独立思考判断的尝试中理解、分析、形成自己的思维结果,获得认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经历“正反合”阶段训练之后,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思维训练形式不仅有意识的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更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突破传统思维训练中单向思维训练模式——即全对或全错的简单模式。“合题教学模式”把“正题”作为“一”,把“反题”作为另一个“一”,而形成的“合题”就是“二+N”,这里N指的是信息以外的意识训练。“合题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我思”的状态下形成自我价值判断的能力训练模式。这种思维训练模式不仅可以用在作文教学上,更可以联系教材的实际进行阅读解读训练。

    2. 选材的标准。

    (1)选取例文必须具备可商榷的特点——即具有阐述上的模糊性、不确切性,不能一下子就认清对或者错,也不能够简单的以是或非来做结论的文本。

    (2)选文本身具有再解读的空间,文本存在从现有解读到哲理解读的空间。

    (3)选文自身的多义性,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具备对同一文本不同阐释的对比区分训练条件。

    (4)选文具有可辩性,适合学生的接受层次。

    (5)选文自身的内容涉及面广,人文性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问题设计的原则。设计那些有效的、本质性的、导向性的问题或练习题,组织好教学。

    (1)问题设置既要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又要避免无效讨论。

    (2)问题设置要体现教师对文本理解的超越性。

    (3)问题的讨论立足在使用意义上,保证教学要对学生有提高。

    (4)问题本身对学生的启发性要强,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

    4. 训练安排。

    (1)横向训练。作文教学训练结合阅读教学训练。总的原则:依据选例启发学生思维的不断升级,并传授给学生思维上升中所需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思考之后,学会并应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来分析问题,形成文字,以我笔写我思。选取人文性强的例文,引发学生阐述阅读文本体验,形成对文本的新认识、新解读、新阐释,有效进行赏析。

    (2)纵向训练。纠正人们以为“是”而实“非”的训练。选取那些人们以为“深”而实“浅”的案例训练;选取那些人们以为“全”而实“偏”的案例训练;以人们以为“联”而实“孤”的案例训练。

    五、合题教学模式理论系统与分层实践的适应性分析

    “合题教学”依据的训练题目都具备信息量大,信息新颖,吸引学生兴趣的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好。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性很强,这是其他形式的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师在实施过程之讲解部分插入了大量的思维方法的介绍,使学生对写作及思维理论的学习形成了一个体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示范性“反题”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反思意识的形成打下了榜样。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布置寻找例证的作业更对学生进行了接收状况的真伪检测。可以清楚地获得同类例文不能进行生动详尽的阐析,无论对表达能力还是阅读能力还是分析能力都有提高。

    六、课题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价值分析

    学生收获了不同风格教师讲解同题课文的不同刺激,思维活跃性强。课后写作表达自己感想哲理性的观点语句增多,思维与写作水平提高很大。学生再阅读,再解读,形成观点的能力增强,阅读深度得到挖掘,阅读转化成写作的频度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及写作成绩有了巨大的提高。

    教师们在理论学习深度上得到了挖掘,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读书面,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提升,团队合作的意识得到加强,写作产量与质量都获得了巨大进步。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5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