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班级“悦读文化”建设策略初探 |
范文 | 曾敏珊 【摘 要】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专属文化,它是集体的精神引领。一个班级,也要有文化引领。班级文化是班级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体现。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航标。一个有文化的班级,一定是一个会读书的班级。因此,班主任应以“悦读文化”引领班级前进,努力将班级建设成“悦读的乐园,温馨的家园”,以此提高学生的修养,完善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悦读文化;班级建设;班级文化 一、建立“悦读”愿景,实现共同价值 一个好的班级必须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把这一目标转化为班级全体成员的共识,就是共同的愿景。班级共同愿景是学生心中的感召力量,将个性不同的班级成员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自觉形成“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认同感。为此,笔者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建立班级愿景。愿景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它就像一个方向盘,引导全体学生循着正确的路径前进,激发每个成员发自内心地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二、实行自主管理,做最好的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学生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笔者建立了“小蜜蜂自主管理,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从督导委员会、轮值班委(各小组组长)到各小组组员,明确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坚持每天考核评价,以评价促自主管理。同时,建立班级“小蜜蜂积分榜”,提倡良性竞争,做到日检查、周评价、月小结、期总结,让学生在被赏识的积极氛围中进步。积分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可以是小队,也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者、读书积极者、助人为乐者、文明友善者等。 每学年更新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学生通过自荐、推荐、展示、答辩、拉票等环节充分展示自我,组建新一届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真正做到“自己的活动自己办,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用一次次活动增强班级内孩子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用一次次展示的积淀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三、创设“悦读”环境,培养审美情趣 1. 净化教室 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笔者要求教室里必须是课桌闪光、门窗鲜亮、物品有序、地面洁净。笔者认为,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因此,笔者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笔者经常教育学生:看到纸屑主动捡,课桌椅排成一线,卫生洁具摆放齐等,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树立“教室就是我的家”的主人翁意识,有了教室整洁这个扎实的“地基”,就可以为班级添砖加瓦了。 2. 绿化教室 绿色能给人以视觉的抚慰,使人宁静,让人消除身心乃至视觉的疲劳。因此,笔者在班级摆放一些花草,而花草的种植、浇水等管理则由学生负责,使学生在劳动中受到美的熏陶。笔者在讲台上放了两盆吊兰,在书柜上放置文竹、月季、芦荟等绿色植物,使教室生机盎然。孩子们每天清晨小心翼翼地把花端到室外,照照阳光,洒上点水;放学前,又小心翼翼地端进教室,不用老师指派,孩子们自觉地就把六盆花木护理得很好,为班级文化添活力。 3. 美化教室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所反映的是作者的审美和精神,给后人以美的熏陶和启迪。笔者让学生根据各自喜爱的诗人分组,分别在教室的墙上种下自己的“古诗词树”。同学们自由组合、分工合作,有的搜集资料,有的制作大树,有的剪苹果,有的负责把打印好的古诗贴在苹果上……通过努力,教室成了一片古诗词的绿色森林。看着自己辛勤种植的古诗词林,学生更会用心品读这其中的内容,自由地漫步在绿意盎然的古诗词林中,使学生不断地感受到班级散发的魅力。 4. 优化板报 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笔者在黑板报上开辟了一个名为“阅读之窗”的栏目,始终敞开并每周及时更新。如“新书介绍”、“阅读快递”、“优秀读后感”等。可以说,“阅读之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如今,学生们追逐打闹的现象少了,谈论读书的现象多了,渐渐形成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四、开展“悦读”活动,塑造书香君子 喜欢活动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能热爱读书,笔者在班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读书活动。 1. 师生共读一本书 凡要求学生读的书,笔者都先认真进行阅读,然后利用阅读课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如在读完《小王子》后,便进行了有关“短暂与永恒”的讨论。小王子的星球上有火山,有玫瑰花,地理学家说只给他记录山,不给他记载花,因为花是易逝之物。经过讨论,孩子们认定玫瑰花是小王子灌溉的、保护的、喜欢的,是爱的象征,它会永远在人们心里开放,就像诗歌一样,它是永恒的。通过共读一本书,通过共同的讨论,学生会有兴趣再去进行细读精读。 2. 课外阅读竞赛 把競赛引入阅读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开展了多项阅读竞技活动,如阅读知识竞赛、背诵大比拼、阅读卡制作大赛、手抄报制作大赛、李白诗集制作大赛、阅读感受大赛、“书名串串烧”大比拼等。在各项阅读竞技中,同学们都兴致盎然,如“书名串串烧”大比拼,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看过的课外书名串成一段话,然后写下来,再把写好的“书名串串烧”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做成“糖葫芦”形状,比一比谁串的书名多,谁做得美观、有新意。比赛结束后,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都激动不已。 3. 开展诵读经典活动 经典是经得起历史考验、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小学生目前不可能一下子读懂其内涵和价值,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丰富,播下的种子就会萌芽、开花、结果。这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诵读,利用每天的晨会课,笔者就选择《弟子规》、《论语》、《三字经》等古典名作或摘抄诗歌、对联,和同学们一起诵读交流,让学生在琅琅诵读声中净化心灵。一首首诗歌,一副副对联如清泉水般渗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的思想情操、语言表达都受到有益的熏陶。 五、落实“悦读”评价,焕发生命光彩 1. 建立激励机制 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阅读,笔者建立了“小蜜蜂悦读排行榜”。学生每看完一本书,就贴上一颗星星,写上书名。学生每看完两本书,笔者就会给家长打电话,鼓励家长给孩子买一份小礼物;看完三本书,学生除了能得到家长的礼物,还能得到笔者的一份礼物。此奖励方案一出,孩子们都乐坏了:平常喜欢看书的孩子如蜜蜂酿蜜般孜孜不倦地扑在书上;平常不怎么看书的孩子则变得越来越喜欢看书。很多家长向反映,以往都要“三催四请”孩子才敷衍着翻一翻书,现今,孩子一看书就入迷了,要反复催才去睡觉。每当孩子完成读书任务,从父母手中接过礼物,那高兴、满足、自信的表情比什么都强。 2. 建立读书评价制度 笔者利用星期二下午的第二节阅读课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具体做法是:前30分钟是学生自由看书的时间,在这期间,老师也要挑选健康书籍阅读,后10分钟就是读书交流时间,学生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然后由同学进行评议。此方法一举两得,不但能补充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而且能借此开阔其余学生的视野。 3. 建立“储蓄卡”评价制度 为确保学生坚持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笔者通过家委会为每个学生印发了《书海醉读》的小册子,作为学生阅读的成长记录册,里面的内容包括阅读方法、写感受的方法、名人阅读的故事、个人的阅读卡、课外阅读评价记录等。每学期,对《书海醉读》进行两次评比,同时每学期根据“储蓄卡”数量和阅读的质量评出5名“悦读之星”,并奖励他们一枚“小蜜蜂徽章”。 笔者坚信,读书的学生最美,爱读书的班级最有文化。通过四年的班级“悦读文化”建设实践,笔者欣喜地发现,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们养成了阅读习惯,迷上了读自己喜欢的书,自然也就变“静”了,守规矩了,爱动脑筋了,对学习感兴趣了。爱上读书的孩子,无论学业还是行为品质都让老师放心了。在悦读文化的浸染下,学生的性情变得温和了,审美情趣提高了,想象力增强了,胸怀更为宽阔了,人格也更加健全了。悦读,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