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培智低年级亲子音乐课程的实施路径初探
范文

    吴岚

    [摘 要]亲子音乐课程的设置,对培智儿童的康复训练、社会性发展以及潜能开发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亲子音乐课程的内涵、实施策略、相关建议三个方面,提出培智亲子音乐课程的实施路径,旨在提升家长音乐素养的同时,促进智障儿童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培智;低年级;亲子;音乐课程

    音乐对能力发掘具有巨大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音乐越来越充分发挥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音乐课程对智障学生而言更多地表现为工具性,而非目的性。由于培智学前和低年级学生的智力水平大多处于幼儿阶段,所以有效开展亲子音乐课程,对智障学生的康复训练和潜能开发具有深远影响。一、培智亲子音乐课程的内涵

    1.培智亲子音乐课程界定

    亲子音乐课程是亲子课的一部分,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具有其独特魅力。培智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和热爱更是超越了其他学科,在培智儿童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培智亲子音乐课程就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达到对亲子关系调适的目的,并根据智障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设计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音乐活动的课程。因此,亲子课程将家长纳入教育范围,通过课程来实施,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过程。

    2.培智亲子音乐课程的对象

    (1)培智儿童。

    培智儿童,指因智力活动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在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方面和心理活动障碍的儿童。音乐作为一种外部干预,可以刺激智障儿童的大脑生理结构,从而循序渐进地使他们的心理特点与行为方式发生改变。

    (2)培智儿童家长。

    智力障碍学生的家长,是法律规定的监护人角色,包括父母、长辈及其他亲人。在调查中发现,培智学校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整体不高,初中文化水平居多,他们全天在校陪读,承载着极大情感、经济和教养的压力。同时,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家长与孩子沟通不畅,缺乏教育自信,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大多寄希望于教师,而忽视自身的教育价值,亲子关系不容乐观。

    3.培智亲子音乐课程的意义

    (1)对培智学生的影响。

    培智学校可利用低年级家长陪读的时间,让家长参与亲子音乐课堂,通过音乐对人体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弥补培智儿童智力和适应性行为的缺陷,帮助他们恢复、保持或改善生理和心理健康,提高运动协调、沟通交流、情绪控制、知识获取和生活自理等基本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培智儿童的音乐艺术潜能。

    (2)对培智学生家长的影响。

    亲子音乐课程的构建,让家长对孩子的课堂学习环境有进一步了解,掌握亲子音乐互动的技巧,习得音乐基础知识,学会如何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同时,这样可使家长的音乐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有效减少培智儿童的行为问题,缓解家长的压力,改善家长与子女的亲子关系。

    (3)对培智学校的影响。

    将家长请进课堂,既彰显了学校教育的民主化,又深化了学校“一主多元”的办学格局。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相统一,为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注入了新的软实力,也为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培智亲子课程的实施策略

    亲子课程要突出家长在亲子教育中的主要地位,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讲座、参与课堂、个案指导三种途径进行。

    1.家长音乐培训讲座:明确角色定位

    (1)家长培训的内容和目的。

    基于培智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的现状,学校应转变培智生家长的思想,利用讲座学习,促进其个体内化成长。因此,音乐素养成长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注意满足家长的情感需求,又要有目的地进行音乐教育和训练指导,还要讲授一些亲子沟通的技巧等,以使家长在培训中明确角色定位,了解到自己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者。

    (2)家长培训的方式方法。

    其一,教师要找到家庭亲子教育的突破口,以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征作为切入点。如从感觉统合练习或从体态律动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这样能够更快地让家长进入状态,发挥角色的作用。其二,在培训中重点进行设计案例的讲解,案例应直观形象,操作性强,便于理解。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将音乐教育理念有效渗透到音乐活动中,让家长理解音乐活动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或把家长分组,参与音乐实践,让家长明确自己的教育行为建立在“适合”的基础上,从而提高家庭教育与每一个孩子的匹配度,给孩子最适切的亲子教育。其三,加强培训后的沟通与交流。教师要及时了解家长对培训的感受、期待以及要求,追踪家庭的音乐教育情况,以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2.親子音乐课堂:锻造音乐实践能力

    亲子音乐活动主要有节奏练习、音乐游戏、歌表演、亲子操等,具体步骤和方法如下。

    (1)亲子节奏教学“五步走”。

    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要素。在亲子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节奏练习课,可分“五步走”:一是教师引导学生用身体律动感知节奏,如通过拍手、拍腿、拍肩、走、跑、跳等身体律动,让家长带着培智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节奏;二是借助乐器感知节奏,即在家长的帮助下,让孩子完成打击乐活动,共同感知乐器音色的同时,体验节奏的多样性;三是利用节奏卡感知节奏,指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节奏型,将读节奏与拍节奏相结合,课内课外带领培智儿童在口手同步练习中感受节奏的变化;四是将节奏融入生活语言中,运用节奏游戏,提高语言的流畅性;五是利用旋律感知节奏,即通过亲子操来感受节奏的变化。

    (2)亲子音乐游戏“多元”玩法。

    音乐游戏,指围绕音乐节奏、音色、结构和情感设计适合培智儿音的游戏,体现音乐性、生活性和愉悦性。在亲子音乐课堂中,通过学习体验,让家长学习音乐游戏的玩法,学会将音乐与游戏融合。以培智一年级音乐游戏《捉小鱼》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以下游戏:(1)探索声音的听辨游戏,如辨别乐曲演奏的乐器、听辨河水的“哗哗哗”声音等,也可以鼓励家长引导学生把听到的声音用图谱、线条表示出来;(2)设计“捕鱼”的情境角色游戏,即分角色扮演“渔夫”和小鱼,边唱边“捕鱼”,将音乐、节奏、造型、韵律、游戏等活动与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点;(3)设计反应游戏,如在“捕鱼”游戏中,当出现强音则踮起脚尖摆动手臂做小鱼游动的动作,出现浑厚低沉音则下蹲在“水底”游,听到跳音则模仿小鱼跳跃;(4)设计歌舞游戏及综合性游戏,即根据旋律的变化尝试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鱼游动,并将情境表演、反应游戏等贯穿其中。

    (3)音乐潜课程随机渗透。

    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生气、舒缓流畅的音乐深受小学生喜欢,在优雅动人的旋律中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刺激培智儿童的听觉功能,刺激听觉神经对声音注意、辨别和定位与记忆,还能够有效促进大脑的发育,唤醒“昏睡状态”的部分参与情感表达。课堂伊始,教师带领学生和家长一块聆听表演,引导家长在闲暇时播放一些古典音乐、经典钢琴曲、民族乐曲等,和孩子一块在轻音乐中绘画、手工、阅读等,亦可随旋律和孩子一块有节奏地进行身体律动。

    3.个案音乐指导:提升音乐活动质量

    个案指导从两个方面实施:一方面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单向指导,根据智障儿童的不同情况,给出家庭设置学期总计划、阶段计划、具体实施课题等。如语言障碍的儿童主要进行亲子节奏的律动活动,轻中度智障儿童进行演唱和表演练习,重度智障儿童主要进行音乐游戏和音乐感知活动。教师负责在课内外对亲子个案进行跟踪和指导,家长则负责记录孩子的家庭教育实况,教师根据实施情况再给出指导意见,确保下一步有效实施。另一方面,指家长对家长的指导,前者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后者强调的是家长的力量。家长的成功教育经验最能够引起其他家长产生共鸣,因而他们之间的指导更深得人心,因此可采取经验交流座谈的形式,让部分培智儿童的家长介绍家庭音乐活动开展的情况、步骤、方法等,有效解决了培智儿童家长在家“教什么”和“不知如何教”的问题,引领培智儿童的家长共同提升、共同进步。三、培智亲子音乐课程实施建议

    1.对学校的建议

    首先,学校要优化环境,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向家长敞开学校的大门。同时,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家长资源库等方式,将家长纳入学校管理之中,将家长资源纳入学校课程发展体系,建立服务意识,双方平等对話,引领家长自觉主动地融入学校教育。其次,把好教学质量观,即加强亲子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学校要建立亲子课程监督和检查机制,特别是对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以及对课程的理解和熟练程度方面进行监测。再次,为音乐教师提供教育平台,加强师资培训的力度,提升软实力。

    2.对教师的建议

    亲子音乐教育中,教师的素质是关系到亲子音乐教育能否起到真正作用的主导者,特别是提高亲子音乐教育课程在监管和使用上的合理与科学性等问题。因此,音乐教师既要不断夯实自己的音乐基础知识,不断学习音乐教育方法,及时总结教育经验,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又要弄清智障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的区别,加强智障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建设,并不断学习特殊儿童心理学、音乐治疗、音乐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学科,通过多元化的视角进行探索。

    3.对家长的建议

    第一,家长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更新音乐观念,充实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素养,主动与教师沟通,明确孩子艺术发展的目标,不断实践反思,使亲子音乐教育行为由自发性变成自觉性。第二,在亲子活动中,家长要端正教育态度,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实施以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同时还要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典范,不对孩子过度要求,坚持用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孩子互动。第三,充分发挥母亲在亲子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为母子具有共同的“生物钟”,所以要凸显母亲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

    (特约编辑 木 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