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动态中觅精彩 在生成中窥真知 |
范文 | 方丽君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如何开发和利用数学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是教师需要着重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并搜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潜能,通过合理整合、层层推进等策略,形成更有用、更创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为教学服务,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让数学课堂绽放活力、呈现精彩。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利用 课堂教学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学生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具有独特性、多变性,所以随时可能会出现意外。虽然课堂上的这些意外超出教师的预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扰,但也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更多的可能和精彩。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意外,把握时机,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改变教学策略,将课堂上的“节外生枝”转化为更有用的教学资源,实现动态化的生成性教学,让课堂教学精彩不断。一、巧用错误资源,指导反思总结 由于生活环境、爱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形成不同的个性和思维方式,所以出现的错误也是多种多样的。虽然错误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干扰,但也因此成为教师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使学生通过吸取教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反省自己的解题思路,在辨证中提升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纠正错误,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知,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课堂练习环节,学生出现602×3=186的错误,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算理所致。这时教师就可以将此错误当作案例示范,引导学生明白计算时应用单个数字乘以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尤其是中间的0不能漏算,懂得用0占位。这样教学,使学生知道计算602×3时漏算了3乘以0这一步,正确的计算结果应是1806。这里,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并引导学生通过反思纠正错误,使学生真正理解算理,促进学生认知体系的构建。二、善用差异资源,拓宽解题思路 小学生发育还不成熟,个体差异明显,教师若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更合理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准备好1厘米和2厘米的小木棒,课上用这些小木棒摆长方形。通过动手操作,有的学生用6根一样长的小木棒摆成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有的学生则用2根长的小木棒和2根短的小木棒摆成长方形。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长方形对边相等”等概念。当然,在动手操作中,还有的学生用2根长的小木棒拼成长方形的一条长,长方形的另一条长则用4根短的小木棒拼成。这样的方法异于寻常,有的学生认为这样拼成的圖形也是长方形,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样拼成的图形不是长方形。这时,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长方形的特征:“不同长度的小棒也可以摆成长方形,只要它具有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些特征……”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加明晰长方形的特征,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三、巧抓意外资源,发展数学思维 学生的学习、探究经常会出现意外,这些意外如果利用得好,就是有效的教学资源,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课堂上学生学习出现意外时,教师应当善于发现与把握,挖掘其中有价值的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教师原计划让学生先观看插图,找出图中的几个7,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表示7的乘法口诀已经会背了,甚至还当堂演示。在这种情况下,这堂课该如何进行教学呢?于是教师摒弃原本的教案,及时梳理教学流程,鼓励已经会的学生去帮助那些不会的同学,并提问:“有什么办法让其他同学也可以将7的乘法口诀快速记住呢?”问题提出后,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纷纷提出自己的方法,其他不会口诀的学生也兴趣盎然地进行探究和记忆。这里,教师利用课堂上的意外,巧妙地将学生由原本的学乘法口诀变成教乘法口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四、顺应现实资源,引导自主探究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常把学生当成白纸,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可以随意地在白纸上进行描绘。但事实上,学生有自己的认知和经验,也就是现实资源,教师应合理开发现实资源,因势利导,使课堂教学呈现更多的精彩。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原计划通过提问“如何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引出本节课教学的主题,但有学生打断说:“圆的周长只要把它的直径和3.14相乘就可以求出了。”没错,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生,因为一些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别的途径了解了相关的知识。课堂教学内容已提前被学生暴露出来,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呢?置之不理吗?当然不行,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这样提问:“3.14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表扬评价并提出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呢?”生:“想!”“那就让我们一起来验证吧!”……这里,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验证所学知识,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五、吸收过程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上,学生的个人见解、师生互动交流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抓住有效的资源,尽可能地创造机会,与学生进行有趣、有效的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懂得倾听、懂得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分数的简单计算》一课时,课前,教师和学生先进行有趣的聊天:“最近,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是一个数。这两天为了解它,老师眼前、睡觉时都是这个数。”然后教师将一根粉笔掰成两半,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答:“将一根粉笔掰成两半,各占整支粉笔的1/2。”接着,教师拿出用过的橡皮擦(剩余1/3)提问:“这块橡皮擦还剩下多少呢?”在学生说出分数后,教师再问:“1/6 和 3/6 合起来是多少?”……看似轻松随意的对话,实则为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与验证所学知识,使学生最终获得新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并搜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潜能,通过合理整合、层层推进等策略,形成更有用、更创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为教学服务,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让数学课堂绽放活力、呈现精彩。 [ 参 考 文 献 ] [1] 廖云微.小学数学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J].成才之路,2012(07):48-49. [2] 周菊仙.小学数学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6):20-21. (责编 杜 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