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别样细读,让阅读入心 |
范文 | 王月芳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式的阅读指导,而应指导学生对每个字、每个词以及容易被忽略的地方进行细致阅读,以使学生在与文本密切对话的过程中,真正提升阅读品质。 [关键词]阅读教学;细读;陌生化描写;作者意图;拓展资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3-0011-01 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对文本的细读。何谓“细读”呢?细读就是指详细、仔细地读,它可以引发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读出文本背后隐藏的深意,从而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细读呢? 一、细读陌生化描写 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读进去,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读出声音,读出思想,读出认识,读出自己特别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已有认知与书本认知的比较阅读巾,开拓陌生化细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黄山的哪些景点,这些景点有什么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把黄山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就文中的描写与图片进行对比;最后,让班里去过黄山的学生现身说法,说说自己登黄山的真实感受,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文中的描写是否一样,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学生在对照阅读之后,对黄山奇石就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与感受。这样教学,化陌生为熟悉,深化了学生的阅读感受,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见,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让学生把文本描写与自己的真实经历联系起来展开细致阅读,可以化陌生为熟悉,化模糊为深刻,让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从而真正激起学生的内在情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细读作者意图价值 在细读课文的时候,教师不能仅仅在内容上打转,还要善于从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价值方面进行挖掘,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认识,发挥教材的价值。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时,课文主要从《清明上河图》展开,先是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描述了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等,然后对画上的内容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教学巾,在学生对画上内容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方面引领学生细读,让学生在阅读巾思考:作者为什么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为题目”?这幅画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这幅画,你想说些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这样的细读可以让学生入文、入境,从而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教学中,除了传统的细读文本内容之外,教师还把细读的目标转向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上。这不仅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由此可见,在文本细读方面,不仅仅要对文章中的一字一词细读,更要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方面进行挖掘,让学生从巾读出作品的内涵价值,达到深度阅读,提升阅读质量。 三、细读补充拓展资料 在小学语文教学巾,仅靠教师的教,是难以真正满足学生全部的阅读需求的,还需要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适当拓展一些内容,如主要人物介绍、背景资料补充、社会意义的挖掘等。这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主要通过邓小平爷爷植树的事例来表现邓小平做事的认真以及他的心愿,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环保意识。对于课文内容来说,学生通过阅读大致能够体会到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但此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是一片模糊的。邓小平是谁?课文为什么要以邓爷爷植树为题?植树节是什么时候?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向学生补充邓小平的相关资料。通过细读补充资料,学生就能明白作者是借邓小平植树的事迹展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待事情认真负责的品质,教育学生要向先辈们学习。此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认识得到了升华。这样教学,满足了学生的阅读期待,符合学生接受、认知事物的特点,能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刻。 由此可見,在语文教学中,基于文本内容进行必要的资源补充是学生的阅读由简单走向深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以从细读补充资料人手,来丰富学生对文本内容以及文中人物的认识,从而最大化地提升阅读教学效益。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大处着眼,从细处人手,引领学生触摸文本内容,才能真正让学生的阅读入脑、入心,才能有效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责编 刘宇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