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重视实践操作在活动中构建“面积”概念 |
范文 | 赵明 王利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面积概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做个游戏吧!给两个图形涂颜色,看哪个同学先涂完。(在黑板上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图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游戏不公平,两个图形大小不一样,第一个图形要涂的面小,学生涂得快。 师:同学们,你们真善于发现问题。正如你们所说,刚刚我们涂的两个平面图形,它们的大小不一样,这里面又藏着哪些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大小。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问题串一:(出示书中三幅图片。) 引导学生看一看,比一比。 师:请同学们独立观察,看一看、比一比数学书和语文书,哪本封面大?可以借助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进行操作比较,并和小组同学说清你的想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动手操作。) 生1:我把两本书摞在一起发现数学书比语文书封面大。 生2:我是用我的手掌测量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的。通过测量我发现数学书大概有我的6个手掌大,语文书大概有我的4个手掌大,所以数学书大。 生3:我要给这位同学提个建议,你应该强调数学书的封面和语文书的封面。 师:你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孩子。 生4:我是使用正方形测量它们大小的,数学书封面有7个正方形那么大,语文书封面有5个正方形那么大,所以数学书的封面大。 生5:我是用我的文具盒测量它们大小的,通过测量发现数学书封面大。 师:你们真了不起,想出这么多的好方法!通过比较发现数学书比语文书封面大。 师:现在,请同学们比一比1元硬币的面和1角硬币的面哪个大。 生:我把1元硬币和1角硬币重叠在一起比较的,我发现1元硬币的面大。 师:你也用了重叠的方法比较出了两枚硬币的面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用我的橡皮测量它们面的大小,1元硬幣大概有我一块橡皮那么大,1角硬币大概有我半块橡皮那么大,一元硬币的面大。 师:你们真是个爱思考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再来比较这两片树叶的叶面哪个大。 生1:拿出手中准备好的两片树叶,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并汇报结果。 生2:我在一张纸上画了很多大小相等的小格子,然后把树叶放上,用笔描出叶子的形状,看纸上圈出的格子数,哪个占的格子多哪个叶面就大。 生3:我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树叶的面积,看哪个树叶占的格子多哪个叶子的面就大。 师:你们两个的方法比较相似,实际上都是用数格子的方法。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刚才我们比较了书的封面、硬币的表面、树叶的叶面,这些都是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它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就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它们有的大有的小。(板书:大小。)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面积。) 师: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摸一摸面积吗? 生1:门的表面的大小就是门的表面面积。 生2:练习本的表面的大小就是练习本封面的面积。 生3:黑板的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 师:同学们说得真完整!那么你们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呢? 生1:都是平的。 生2:光滑的。 师: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面积?请同学们认真思考。 生1:我们学过的角没有面积。 师:为什么? 生1:角只有两条边,是开口的,没有面。 生2:角不是封闭图形。 师:你用词真准确,平面图形中必须是封闭图形才有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下什么是面积? 生: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 问题串2: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师:谁能说说哪个面积大? 生1:正方形面积大。 生2:长方形面积大。 生3:一样大。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同,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你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就能判断出来吗? 生:不能。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同学们独立想清,想办法比一比,动手做清,然后在小组内说清你的方法。 (全班交流汇报比较方法。) 生1:我是将两个图形重叠,然后把剩下部分剪下来,再拼到一起进行比较的,发现正方形面积大。 师:这种方法非常好,通过剪拼能很清晰地看出哪个面积大,哪些同学用这种方法了?(部分学生举手。)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